识字早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牟平小伙最迷人


我女儿几个月的时候就抱着她边指字边读书,出门也喜欢指认路边的汉字。

五岁的时候可以独立读书,一年级考试不需要听老师读题,作业不需要辅导。


二年级时两篇小文章在全国发行的报刊上发表,后被少年作家班录取。遗憾的是当写文字变成了额外的需要定时定量完成的任务,女儿没兴趣了,所以我们没有坚持。

高中考入省城,高考进入北大。

现在进入职场了,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文字能力还是偏强。

在中班我用了许多时间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和敏感度,在此基础上带着我班孩子认识了不少汉字,孩子们兴奋异常,学习速度也非常快。家长们很开心,在家也开始了识字活动,遗憾的是有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家长不恰当的学习方式破坏掉了。


总有专家说什么几岁学什么好,几岁学什么不好,我倒是认为凡事没那么绝对,只要孩子喜欢,有兴趣学,为何不能早学?


总之,妈咪老师72认为兴趣是前提,想教孩子识字,一要建立兴趣,二要能够理解,三要重视过程、淡化结果。

欢迎大家讨论、转发。


妈咪老师72


识字早的孩子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两种情况发生:

一种情况是识字比较早,对文字也比较感兴趣的孩子,就会慢慢喜欢阅读。有些孩子会在看绘本的时候,就直接读出绘本中每一页的文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孩子能够自己独立的阅读了。家长看到这种状况,会非常高兴。这样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也会很宽,你说什么都会知道。但也会有不利的一面,就是孩子在六岁前就认识很多字了,我们在引导孩子自己观察理解绘本,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绘本讲出来的时候,这样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来的是,没有自己的理解,不会用自己的话讲解绘本,习惯性地照书去念。也就是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时候受到了限制。

再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孩子识字早,一般都会在六岁前,甚至有的家长会在三四岁左右就开始教孩子识字,首先是这时候识字,是违背了孩子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字、字母、数字都是抽象的符号,所以家长在教孩子识字时,孩子会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再有就是无论什么样的识字,都是让孩子死记硬背的,这种学习方式也不利于这个年龄孩子特点,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文字不感兴趣,看到文字就躲避,因此,有些识字早的孩子,由于在早期识字时,受到这样教育方式的伤害,到了上学时,还不喜欢看字多的书呢!


翔太育儿解忧杂货店


身边识字早的孩子比比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孩子因此收获颇多,有的孩子却因此一无所获。

以阅读为目标,字是阅读的工具。识字越早,阅读兴趣越早,阅读量越大,知识储备越多,孩子越聪慧,长大后越容易成才。

耀耀从10个月开始,父母就有意识地教他识字。他们并不是单纯地从识字卡上教,而是订阅大量的婴幼儿杂志,给孩子念,边阅读边引导孩子识字。因为有杂志里新鲜有趣的故事吸引,耀耀一直对识字有着浓厚的兴趣。

后来,随着识字量的增多,耀耀不满足小画书,经常要求父母给他买全是字的书。等他上小学的时候,各种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名著经典基本都看了一个遍。

还记得他一年级的时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捡到一张三年级的语文空白卷,一时兴起,拿起笔刷刷几下就答完了,交给语文老师批阅,把语文老师惊得眼镜都差点掉下来。

他这种异于同龄人、惊人的智慧还表现在作文上,小小年纪,引经据典,有情有理,时常冒两句诗文、拽两句名言。到了初中,还经常用文言文写作,洋洋洒洒,落笔千言。用语文老师的话来说,“真舍不得给他扣分。”

耀耀并不只对文学感兴趣,他涉猎广范,门门功课都是优秀,目前在市重点高中就读,成绩排年级前十,明年高考,北大清华是他的不二之选。

以识字为目标,书就成为识字的工具,识字后反而不会阅读了,阅读似乎离孩子渐行渐远。

小满不到2岁就能认识几百个汉字,让周围的其他家长羡慕不已,经常带着孩子去他家,看小满认字。小满家的墙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小儿识字”“看图识字”“千字卡”等等图片,妈妈随便指一个字,小满立刻就能认出来,赢得大家一片掌声。

可是给小满一本书,他却不能顺利地诵读成句,只挑其中自己认识的字,大声地念出来,听到小朋友的哄笑,他生气地把书一扔,再也不肯拿起来了。

小满的妈妈很委屈,当初让孩子早识字,就是为了让他早阅读,但孩子的目标似乎与大人相背。孩子每识一个字,大人就鼓励奖赏,或者在亲友面前表演,孩子就对识字感兴趣,他的目标也就锁定在识字上。但这个目标是暂时的,随着识字量及对字意理解的积累,孩子是有能力走出只识字不读书的状态的。家长再加以积极的引导,他会以一个更高的水准重新踏上阅读之路。

如果小满的妈妈当时认识到这个问题,就不会逼着孩子读书,小满也不会连识字的兴趣都失去了。

后来上了学,小满上课不愿听讲,因为那些字他都认识,可成绩却很不理想,以致于早早地就产生厌学情绪。父母又没能及时正确引导,结果一直是年级倒数第一。

现在小满上高二了,经常看到他孤独地骑着自行车上学,嘴里嘟嘟囔囔地不知在念着什么。唉,又一个伤仲永。


快乐猫铮妈


不知道题主说的是多早,但我知道过早识字通常是没什么帮助的,甚至有一些害处。我的观点是:三岁之前的小孩不建议识字。

过早识字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最早认识世界一般都是大量的实物或图片,实物和图片形式多样颜色鲜艳信息丰富,相比较之下文字则要单调乏味拘束得多得多,过早让孩子识字相当于我们在给孩子提供一个贫瘠的成长环境,这对孩子是不利的。

过早识字也会影响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过早识字的孩子在上小学正式识字的时候会觉得老师教的内容都是已经学过的,会对老师的教学兴趣不高,也会因为自己曾经学过而觉得学习很轻松而在课堂上自行其是,或开小差或做其他无关的事情。等到后来这种习惯养成之后,学业难度也提高了,成绩不再有优势,优越感消失了,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3岁之前的孩子口头语言的发展正处于爆发期。孩子在掌握相应的口头语言前,大人采取强化措施虽然能够让孩子认得字形、读出字音,但无法转化为字义,无法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所以其实大部分的强化识字活动都是只是徒劳而已。


心理蔡中元


其实问题想问的是“别人家识字早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借此来调整自己的育儿方案。很多回答文不对题。我只说自己(别人我也不知道),不吹不黑,客观阐述。

我三线首府城市出生。据说我会说话和识字都比较早,奶奶在新华书店工作,我家书很多。从小也勉强算博览群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初中三年没写过作业,但是仗着文科底子好(数学30分)上了二流高中的文科实验班。还是不写作业,但文综和语文没问题,数学一塌糊涂,英语just so so。后来考上了我们省第一的大学(运气,压线)。

上面看似还凑合吧,接下来才是真正学做人的时候。大三时,和一个看上去和我一样吊儿郎当的同学聊天,他说,他从初中开始,每天都坚持做四篇英语阅读,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而我呢,高数上,挂,高数下,挂...毕业的时候,同学出路都不错(我们大学在我们省还可以),我勉强考了个事业单位,上面那个同学,考上了人大研究生,现在在我们省银监会工作。于是我开始反思,发现我是老底吃了20年啊!

看似无关主题,其实我想说的,我就是那个说话早、认字早的孩子。但是,最终决定人生高度的,不是说话认字多么早,而是你有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不能持之以恒。当然,如果有条件,在儿童时期,启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能接受,早一些学说话学认字能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对以后的人生来说也是受益匪浅(我就吃老底吃到考上大学);但是,千万不要勉强,不能把说话、认字当作任务,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这样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

现在我有孩子了,刚刚20个月,但是说话说的很溜,识字卡也认识很多,但是,一起看绘本的时候,他会不耐烦,我的原则是:坚持但是不勉强。每天都把和他说话和阅读作为必做事项,但是他表现出不耐烦就放他去跑去玩。我不承诺孩子的未来,只希望他不要再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

另,楼主痛定思痛,前年过了司法考试。祝每一个孩子都有光辉灿烂未来。


magichat


不要信什么识字早,会让孩子失去快乐童年, 压力大, 上学后因为都懂了会不认真听课, 从而会产生厌学之类的鬼话.

只要孩子不排斥, 不痛苦, 早点让孩子识字, 好处非常大.

首先学起来自信心强了. 前期学习吃力会大大挫伤自信心. 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一个朋友的孩子, 幼儿园开始父母什么也不管, 幼儿园什么也不教, 加上本身也不是特别聪明的小孩, 结果从小学开始就学得很吃力. 每次都倒数5名左右(班上有45名学生), 语文学不好, 数学题目也就看不懂, 结果数学学得也不好, 就是英语稍微好些. 结果一直追到4年级才追到平均水平. 今年我家孩子去参加私立小学考试(我们在上海), 才知道差距巨大, 优秀学生上小学前都识字500以上了, 有些达到了1000.

其次, 识字早的孩子, 自主阅读就越早. 阅读是学习的基石. 读得越多, 见识越广, 思维越活跃, 学习自然也不是问题.

所以, 能识字早, 就尽量早点. 当然, 一定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压力, 产生厌学情绪. 最好是通过游戏方式以及日常生活识字, 比如看到什么字, 就教教孩子.


中西教育


想起四岁的儿子读泡泡照相机的说明书那次,他拿着说明书煞有介事地把组装步骤、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都认真念了一通。我特别惊奇他在哪儿学会认那么多字的。结果等我拿过说明书一看,上面就画了个照相机和一个禁止玩火的图片,根本没写几个字,那些说明内容都是他自己看图编的!

因此我觉得孩子识字太早不一定好,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小孩子都是通过图像来认识事物的,以后学到高深的知识,比如高等数学和物理等都需要强大的想象力。而现在的简体字不像繁体字那样的象形文字,不能通过联想记忆,必须死记硬背。

我从来没有主动认真的教过儿子认字,从小给他讲的故事书都是满满一页纸的图画配上一句文字。到现在儿子基本能自己看图讲故事。玩玩具的时候也很注重他的想象力的培养,乐高积木和磁力片几乎天天玩,但是我从来不教他该怎么拼物体,都是让他自由发挥。但是令我惊奇的是,他看了超级飞侠就会用乐高积木拼金字塔,看了海底小纵队就能拼章鱼堡,还能根据说明书用磁力片拼飞机和摩天轮。他还经常用乐高积木拼一些轴对称的建筑物,连两边积木的颜色都是对称的。

作为一名毕业于985的伪学霸,我一直都认为充分发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死读书读死书更重要。因此,我把儿子从天天学算数认字的私立幼儿园转到了上学不带书包天天玩玩具画画做游戏的公立幼儿园。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是一场马拉松,没有必要赢在起跑线,也没法从起跑线就赢了。


独带两宝的职场妈妈


不说别人,只说自己孩子。

我家孩子识字较早,最初咿呀学语时,路边的店铺广告牌都是识字的教材,后来对故事有兴趣了,买了好多故事书,开始我会给孩子读个大概,几遍以后孩子就听会了。再后来我不像大多数妈妈给孩子读书(因为我懒,而且孩子会反复看同一本书),我把书给孩子,让孩子给我讲故事,刚开始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看着图根据我先前讲的故事,有样学样,后来干脆自己根据书里的图自己编故事,再后来发现孩子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不用我先讲,她也能看明白,而且不认识的字她也会问。就这样孩子每天晚上都是在她给我读故事书的节奏里睡着了。五岁后,孩子已经超过大多数孩子的读书量了。我避免给孩子买漫画,因为我觉得漫画没有语言逻辑性,慢慢她开始看我的历史书,爸爸的国家地理等等,八岁已经可以看明朝那些事,史记。读书的习惯也陪着她进入了小学中学,现在功课紧张,虽然时间紧了,但假日和休息的时候还是会看看书画个画放松一下。现在看孩子的文笔不错,经常会写出一些出彩的文章,因为习惯比较好,做事情也比较专注,所以学习成绩目前看也是不错的。


31883865


现在的父母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早教,所以很多孩子认字都很早。认识早有认识早的好处。

1.在1年级时会比较轻松。

如果认字早而且多的话,在一年级的时候考试并不需要老师读题。课文后面的习题自己也可以看懂。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也不需要家长帮着读题,可以独立完成作业。

2.可以更早进入自主阅读

识字多的孩子,在自主阅读方面就会比较轻松。像我家的孩子上大班的时候,识字量突然爆发增长。从上幼儿园大班之后,我再也没有给他讲过故事,所有的书全部都是自己看。而且他非常喜欢阅读,而且他非常喜欢阅读,这几年他的阅读量很大,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所以知识面也比较广。

但是我在孩子的认字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干涉。我觉得孩子学习认字会有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会有一个爆发的过程。像我家的孩子,我从来没有刻意的教他认字,全部是上大班之后幼儿园老师教的,而在这个年纪的孩子,接受能力非常强。所以在大班这一年呈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当然每个孩子个体不同。每个家庭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父母有精力,孩子也愿意学的话,提前认字,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温暖的木小暖


谢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识字早晚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能强迫,识字多的不一定就聪明,在我身边有些孩子小时候特聪明,父母常悬耀说我家孩子又得双百,又得那些奖项,后来10岁,20岁停止不前,很平凡了,到是些木讷的孩子居上,考上理想的学校了。所以呀强迫孩子识字多,加压学了好几样学科,把孩子过于理想化,一味追求居高临下,把孩子满脑子都填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反而变得木讷,呆板了,没有灵活性了。只有在不同的年龄段教会孩子科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灵活运用,不伦成才与否,只要能融入社会也是不错的。当然也有孩子不负父母所望,望子成龙,那也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