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看安徽丨旌德:不砍樹能致富 生態立縣綠色發展

改革开放看安徽丨旌德:不砍树能致富 生态立县绿色发展

改革开放看安徽丨旌德:不砍树能致富 生态立县绿色发展

7月19日下午,“改革開放看安徽”網絡媒體主題活動走進宣城市旌德縣,瞭解被國家環保部命名為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林長制改革工作。

旌德縣位於皖南腹地,西倚黃山。是長三角地區進入黃山風景區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輻射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旌德境內重巒疊嶂,滿目青山綠水,全縣有林面積7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9.2%,而且這裡是長三角負氧離子含量最高的區域之一,導致記者一下車就開始“醉氧”。

記者瞭解到,旌德縣著力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頒發了全國第一本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不動產權登記證。

改革开放看安徽丨旌德:不砍树能致富 生态立县绿色发展

在旌德縣興隆鎮三豐村的“悠然谷”裡,記者看到這裡有許多水景、山景木屋。工作人員介紹說,這裡本來是省級的貧困村,後來,悠然谷景區與這裡的農戶簽訂協議,約定景區內364畝林地43年不採伐,按每畝一萬元一次性付清租金,實現“不砍樹,能致富”。縣林業局局長徐文勝說:“通過林長制改革,發展全域旅遊、助推精準脫貧,從集體經濟空白村一躍成為集體經濟強村,實現‘村出列’。“不僅如此,旌德縣還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種植黃精、白芨等林下中藥材,面積高達4.2萬畝。同時,扶持、鼓勵木本油料產業香榧、林下中藥材產業和靈芝產業。

隨後,記者又來到廟首林場馬家溪國家森林公園,這裡的樹木鬱鬱蔥蔥,白天的溫度僅有27℃,是絕佳的避暑勝地。廟首林場場長姜育龍告訴記者:“這個森林公園整合了周邊集體和農戶9681畝林地,在不影響既有利益格局的基礎上,以保底分紅的模式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增收近15萬元。“真正實現了”看看也來錢“的喜人效果。

近年來,旌德縣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堅定“生態立縣、綠色發展”戰略,林業建設取得長足發展,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但也還存在林業產業發展相對滯後、林業經營機制不活、理念淡化、職能碎化、措施泛化、功能弱化、責任虛化等問題。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思想和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書記李錦斌關於“探索推行林長制”的工作要求,旌德先行先試,2017年6月率先在全省縣級層面推行林長制,全面構建立意新、框架新、模式新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體系,築牢綠色發展根基,走出綠色發展新路,繪製綠色發展的旌德新答卷,呈現出“林長制林長治,不砍樹能致富”的良好勢頭。真正從“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個方面激發改革活力。(記者 聶靜潔)

改革开放看安徽丨旌德:不砍树能致富 生态立县绿色发展

往期精彩

主辦單位| 安徽省政府新聞辦、省網信辦

平臺建設及技術支持| 安徽新媒體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