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強:在故鄉服務人民的每一天 都是最好的一天

刘爱强:在故乡服务人民的每一天 都是最好的一天

劉愛強(左二)任社區矯正科科長期間,現場巡查照片

大眾網菏澤7月20日訊(記者蘇龍生)1992年至2015年,劉愛強把最好的青春年華,留在了部隊。2015年,他放棄了自主擇業,放棄了觸手可及的安逸,選擇計劃安置,轉業來到菏澤市司法局。3年間,他從零開始學習業務,先後擔任過菏澤市司法局紀檢員、社區矯正科長、駐村第一書記,現任辦公事主任。

如今,劉愛強已過不惑之年,他的心態更加穩健,步履更加從容。他說,在故鄉服務人民的每一天,都是最好的一天。

情懷故鄉毅然轉業,過往“清零”從頭開始

1992年,19歲的劉愛強懷揣夢想,走進部隊。從1992年至2015年,劉愛強埋頭苦幹、穩紮穩打,從戰士做起,歷任排長、政治指導員、組織股長等,轉業之前,劉愛強已經是吉林省軍區某武裝部副部長。服役23年間,劉愛強榮立三等功4次,多次獲得“先進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基層帶兵人”等榮譽稱號。

13年的行伍經歷,劉愛強打磨出了鋼鐵意志和錚錚鐵骨,但故鄉菏澤,卻始終是縈繞在心頭的“硃砂痣”。2015年3月,劉愛強結束自己的軍旅生涯,在自主擇業和計劃安置之間,在他鄉省會與偏遠故鄉間,他毅然放棄了觸手可及的安逸與富華,轉業到菏澤市司法局。

從做出決定的這一刻起,劉愛強一夕回到19歲,曾經的職務榮譽都成過眼浮雲,一切從頭開始。從部隊到地方、從領導幹部到普通公務員,面臨的是全新的境地,“學習、補短板”,是轉業之後,擺在劉愛強眼前的當務之急。

劉愛強的學習,分為三步走。首選學好政策法規,在瞭解掌握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同時,認真學好本地區本部門的各種政策法規,做到依據法規開展工作,依據法規執紀問責。其次學好經濟和社會知識,瞭解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人文地理和社會風俗習慣,防止出現說外行話、辦外行事,出現影響幹群關係、民族關係的問題。最後認真研究本職工作,對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到問不倒、難不住,努力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裡手。

堅持學習補齊短板,職務調整堅持“磚頭精神”

勤能補短,經過持續學習,劉愛強迅速掌握了新本領。“有為爭有位,有位創有為”,這是劉愛強一直堅持的一個”理兒“。很長一段時間,劉愛強一心撲在工作上,家裡的大事小情很少過問,家裡人甚至抱怨他“親情淡薄”。但在劉愛強心中,既是“公家人”,就要做“公家事”。“對家裡人不親,其實是對群眾親。”劉愛強說。

如今,劉愛強身上的軍人作風仍然十分明顯,說話邏輯清晰,辦事有條不紊。轉業三年來,劉愛強發揚“黨員幹部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磚頭精神”,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先後擔任過菏澤市司法局紀檢員、社區矯正科長、駐村第一書記,現為辦公事主任。

劉愛強常說,對黨忠誠首先體現在對組織忠誠,服從組織分配與安排,堅持不做陽奉陰違、表裡不一、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事。

劉愛強擔任紀檢員期間,市司法局黨風廉政建設受到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楊光忠的肯定,經驗做法在菏澤司法刊發。擔任社區矯正科長,他提出“兩不怕”與“兩不出”,落實局領導指導要求,相繼開展了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安全隱患整治活動、專項督導檢查、社區矯正執法規範化督查、社區矯正巡查等工作,社區矯正工作進一步規範,在省綜治考核中排名全省第九,跨入了第二方陣。

2017年底,劉愛強再次調整職位,任菏澤市司法局辦公室主任。為了儘快適應新崗位,他加班加點,其他同事回家時,他默默學習。辦公室的工作既具體又零碎,在旁人眼中千頭萬緒,劉愛強根據事情輕重緩急,列出時間表,有條不紊地逐個落實,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條。

轉業3年來,劉愛強始終保持在部隊時遵紀守法、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自覺純潔社交圈、淨化生活圈、規矩工作圈、管住活動圈,做到了政治上跟黨走、經濟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丟醜。

擔任第一書記“五步走”,首年脫貧率達91.5%

2017年5月18日,劉愛強迎來了新的“挑戰”,擔任鄄城縣鄭營鎮張口行政村任第一書記以來。工作中,劉愛強堅持心繫群眾、走訪慰問,按照市委市政府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部署要求,在鄭營鎮黨委和司法局黨組領導下,充分發揮指導幫帶作用,一手抓黨建,一手抓脫貧,推動張口行政村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與群眾拉家常、把群眾當親人”,是劉愛強總結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村民張某娥年過半百,兒子因討薪致人死亡,兩年前被執行死刑,老人身體不好,家人一直瞞著,兒媳婦精神不太好,和別人“搭夥過日子”,長子因經濟困難面臨輟學。瞭解情況後,劉愛強多方奔走,為其長子申請了低保和臨時救助,此舉得到村民一直好評。

工作一年多,劉愛強深入村莊,查問題、摸實情,嚴格落實“五必訪五必問”要求,重點走訪貧困戶和黨員幹部,找準造成貧困的突出問題和原因。張口行政村轄4個自然村,人口284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89戶247人,76.6%都是因病致貧。工作過程中,劉愛強注重針對性實效性幫扶,去年脫43戶(共47戶),脫貧率達91.5%。

黨建工作是劉愛強關注的第二個重點。工作過程中,劉愛強認真組織學習十九大精神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格落實組織生活制度,開展佩戴黨徽、走訪看望老黨員、學習黨章、收繳黨費“4+X”等活動,建立黨員聯繫戶制度,黨員隊伍有活力,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好。認真組織“兩委”班子換屆,劃分黨小組,健全黨組織。積極推動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群眾精神面貌良好。

駐村期間,劉愛強關注的第三工作重點是惠民生。一年間,劉愛強協調資金3萬元,安裝路燈180盞,照亮街道,溫暖人心;協助改造危房11戶;幫助法律諮詢10餘次,解答法律問題30餘條,社會矛盾得到有效預防和化解。協調曹州公證處投入1萬元,開展法律服務活動,慰問貧困戶;協調司法鑑定協會投入1萬元,開展送醫藥下鄉活動,為殘疾人送愛心輪椅;協調企業為群眾發放年曆、大紅燈籠等價值2000元物品,協調海聯修建衛生室。

此外,市司法局為張口投入資金5萬餘元,購置了桌椅、電腦、空調和音箱等,製作幹部包村聯繫卡、駐村工作隊公示板、法制宣傳書2400餘冊、設置法制宣傳欄、宣傳展板57塊;積極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結合中秋、春節為貧困戶送上米麵糧油和過冬棉衣棉被。目前,張口村級辦公、服務、活動場所功能完善,美麗鄉村建設成效明顯。

最後一項工作,劉愛強放在了促脫貧上。1年來,他多方奔走,積極扶持加工業,按40%比例使用貧困戶,扶貧車間頭髮加工年收益3.6萬元,貧困戶每戶收益409元。扶持種植業,試點蘆筍20餘畝,計劃擴展到200畝,帶動群眾發家致富。扶持養殖業,鼓勵集中養鴨。關注民生工程,挖河1736米,清理淤土5500餘方,修建涵洞2處,有效灌排範圍960畝,受益農戶380餘畝。群眾就業、養老、上學、看病等生產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得到有效解決。?

如今,劉愛強早已度過不惑之年,他在最精彩的青春年紀,選擇入伍報效祖國,如今迴歸故里,又用滿腔熱情回饋鄉鄰。“在故鄉服務人民的每一天 都是最好的一天。”劉愛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