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能實現環保理想嗎?

電動汽車,在當前以“環保”名義的促進下,開始在全球大行其次,中國尤甚。國內政策對於電動汽車的傾斜是顯而易見的,並以此期望實現中國汽車工“彎道超車”的夢想。

電動汽車能實現環保理想嗎?

然而,想法是好的,但是現實卻並不一定買賬。但是這並不是在打擊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而是在說明一個事實,因為我國目前大部分發電站,都還依靠燒煤炭、石油產生電力。接下來用一些數據來說明。

目前,挪威是全球電動車密度最高的國家,據統計,挪威境內有24%的車輛屬於電動汽車。通過推廣電動汽車,挪威有效減少了本國內的溫室氣體排放。但值得注意的是,挪威98%的電都來自清潔可再生能源,而這一數字在中國還不足30%——2015年全年,中國火力發電佔總發電量的73.1%,比國際水平高出26%。火力發電過程中碳排放和硫化汙染物的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汙染仍然不可小覷。此外,電動汽車的生產過程中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要高於汽油車:生產一部電動汽車,平均會產生25,000磅二氧化碳,但生產一部汽油車僅產生16,000磅二氧化碳。

電動汽車能實現環保理想嗎?

不僅如此,目前國內除了收集存放、集中填埋之外沒有形成回收利用廢舊電池的產業鏈。報廢的電動汽車電池無法被提煉得到有用的重金屬,金屬材料中的鉛、砷、鎘、汞、鉻等都有可能會釋放到灰塵和水中,形成汙染。

可以說,目前在中國使用電動汽車,只不過是通過支付級差把汙染後果轉給了別人,使用過程中的“眼不見為淨”並不能消解在生產、發電和報廢環節中的環境汙染。換句話說,在現階段的中國,比起汽油車電動車只是在使用過程中實現了“零汙染、零排放”。

電動汽車能實現環保理想嗎?

在大部分電力由潔淨、可再生資源生成之前,寄希望於電動汽車將拯救地球的說法只是一句空話。由於中國內地的發電方式屬於碳密集型,換言之,主要用煤炭來發電,電動汽車不僅沒有降低汙染,反而是加劇了汙染。

(運營人員:何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