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到今天荣获诺贝尔奖的12位华人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他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2004年底,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步入了婚姻殿堂。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钱永健,美籍华裔生物化学,1952年2月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

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

崔琦,1939年2月28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赴美留学。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美籍华人科学家。 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朱棣文,祖籍中国江苏太,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朱棣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現任美國能源部部長。

丁肇中,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 祖籍江苏泰州,87年移居法国。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其获奖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 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

高锟,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赛珍珠,1892年6月26日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4个月大便随传教士父母赛兆祥和卡洛琳来到中国镇江,并生活了18年,学会了汉语和习惯了中国风俗,因此她称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1938年由于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市。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