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鉴今(十九)周灭商:周武王的以小博大

通古鉴今(十九)周灭商:周武王的以小博大

通古鉴今(十九)周灭商:周武王的以小博大

通古鉴今(十九)周灭商:周武王的以小博大

当一个王朝走到尽头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副疲弱不堪的形象,但是商不是,商纣王是商朝继武丁之后,武功最盛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对外频繁征伐,将国土扩大到今山东、江淮一代;对内强硬施政,使王权真正实现了至高无上。

因此,灭亡时候的商朝并不疲弱,相反,当时的商纣王刚刚攻灭了东夷,获得了大量的俘虏与财富,毛主席曾说:“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由此可见,灭亡时的商,恰如一个刚吃饱饭的摔跤手,腹中食物还没转化为身体上的力量,就比一个比自己弱小的摔跤手打败了。

要想完整地了解商灭亡的过程,最好的视角是站在周族人的角度上,因为当时的商纣王面临许多问题,周的威胁只是其中一个;而当时的周武王面临的问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灭商。

在周武王之前,他的父亲文王姬昌,就已经完成了灭商的战略布置。

公元前1055年,姬昌出兵伐犬戎。

公元前1054年,姬昌出兵伐密须。

犬戎和密须,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周的后方,一旦周师远征,这两个国家对周后方的威胁不言而喻。因此,伐灭了两国,就解决了周师伐商的后顾之忧。

公元前1053年,姬昌出兵东向攻黎(山西省长治市西南)。

公元前1052年,攻邘(今沁阳市)。

公元前1051年,攻取了商王宠臣崇侯虎的崇国。

这三国,是商都朝歌西边的三个大国,灭了这三个国,就等于切断了商同西部属国的联系。

同年,姬昌迁都于丰(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角),使国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扰并更有利于向东进兵。

而此时的商纣王并不是看不到周的用意与威胁。但是此时商的精锐都在征讨向西扩展的东部诸夷,无力震慑周国。

商纣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尽快结束东夷的战争,腾出手来收拾不老实的周国。

但是姬昌是个聪明人,在姬昌四处征伐的同时,他也很小心的侍奉商纣王,甚至在自家祠堂祭祀商朝的先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麻痹了商纣王。

后来商纣王伐东夷胜利,俘虏了大批夷人,纣王也被誉为“百克”。于是志得意满的纣王开始对周动手了。

商纣王囚禁了姬昌,并且,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商纣王并没有释放姬昌,而是杀掉了姬昌。

纣王以为杀掉了姬昌,就解除了周的威胁,可是没想到姬昌的儿子姬发,比他老爹更有出息。

公元前1048年,姬昌率领军队伐商,当军队开到孟津的时候,诸侯来相会的有800多个,但是姬昌却决定撤军,并且对诸侯说:“女未知天命,未可也”。

那么为什么进军到孟津的周武王会撤军呢?原因就是心里没底。

在周武王进军之前,就已经派人联络各国在孟津会师,前来相会的诸侯虽然不少,但大多都是江汉地区的小国,恐怕并没有达到史书中所写的八百多个。

而且此时的周武王摸不清商纣王的战斗力,刚伐东夷归来的商朝军队虽然疲惫,但同样的,这些军队也都是富有作战经验的精锐,而且数量不在周师之下,所以周武王没有着急出兵是对的,他决定再等两年。

接下来的两年,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被平定的东方诸夷叛乱又起,为了平定叛乱,纣王又派大军东征;与此同时,商内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纣王杀掉了重臣比干,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也出逃投奔了周。

微子启的叛逃对于周来说,意义重大,从他的口中,周武王得知此时的朝歌精兵尽出,守备空虚。事不宜迟,周武王立马制定作战计划,准备灭商。

公元前1046年,周师东进伐商,大军抵达孟津,与前来支持的诸侯会师,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会师后的伐商联军有4.5万人。

商纣王得知大军来袭,仓促组织手下俘虏七十余万人应战,但是俘虏奴隶,怎么能敌得过准备充分的周师,商军不堪一击,朝歌沦陷。

商纣王带着自己的财宝自焚于鹿台,商朝至此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