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绍兴——游前备读手册(五)

元帝国统治时期,文教不兴,但经济相当发达,从马可波罗游记上描写的“杭州”来看,绍兴市民的生活应该还是相当优渥的。当然马可波罗很可能只是道听途说,但蒙古帝国横跨亚欧,商业繁荣,各方面的记载都说明,中国当时最发达的地区,就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

明王朝建立之后,绍兴又恢复了文教之乡的地位,尤其了不起的是,出了一位大思想家——王阳明!

你不知道的绍兴——游前备读手册(五)

新建伯 王阳明

王阳明本名守仁,绍兴余姚人,自号阳明子。他自幼好任侠,曾仗剑游天下,但既没有成为除暴安良的侠客,也没有变成游戏人间的浪子,反而一直好学多思,日日精进,竟然成就了儒家体系中不可逾越的功勋。论文治,他是正牌进士及第,曾任南赣巡抚、两广总督这样的地方大员,改革税制,兴建新县,强国富民;论武功,先后三次平定叛乱,尤其是宁王宸濠之乱,朝廷震动,以为天下行将大乱,他却仅用35天将一场大祸消弭于无形;这样的成就还不够,他又在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创造了“心学”一派,强调“知行合一”,不可分离。阳明学说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甚至远传至日本和东亚其他国家。后来的日本海军战神“东乡平八郎”就号称“一生低首拜阳明”。现在大量的网文中,更是把阳明子描绘得神乎其技,几可算天机,活死人,撒豆成兵,移山填海了。

你不知道的绍兴——游前备读手册(五)

神仙 王阳明

绍兴还有一位大才子徐渭。我们对徐渭这个名字可能不熟,更多听到的是他”神童“徐文长的名声。文长书画,冠绝古今,大师齐白石对他倾慕到了这种程度:“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不过徐渭才情虽高,仕途却不顺,一生为人幕僚,从此也催生了后世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绍兴师爷“。

你不知道的绍兴——游前备读手册(五)

徐渭黄甲图 (跟我一样的俗人是看不出哪里好的)

明末清初之际,绍兴又出了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张岱。张岱是小品文大家,文笔洗练,亦庄亦谐;他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描绘了自己在前朝的上流生活和社会风情,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当然于他自己是家国破碎后的一场春梦了。跟绝大部分明末士子一样,张岱的人品不值一提:鲁王尚在的时候,他挑起“窝里斗”,“痛斥”马士英,让南明将士自相残杀,后来见大势不可为,立马辞官隐退,最终还是在清廷浙江提督学政谷应泰门下,做了幕僚。

你不知道的绍兴——游前备读手册(五)

张岱

到了清代,因为满洲人以武力慑服天下,对汉人极其防范,文人士子没有出头机会,就纷纷去给手握实权,却没有文化的官员当“师爷”去了。满人官员普遍不懂行政,有的甚至连字都不识,一切具体事务均交由师爷办理,而师爷又多半是来自绍兴的老乡,因此隐隐成了一派掌握实权的势力。顾炎武因而感叹说:“今夺百官之权,而一切归之吏胥。是所谓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吏胥而已。”

你不知道的绍兴——游前备读手册(五)

陈道明饰 绍兴师爷方唐镜

清末的柱国之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都大量聘用师爷,左宗棠自己就做过骆秉章的幕僚,连周恩来的父亲,都回到绍兴老家,学习过怎样做师爷。

你不知道的绍兴——游前备读手册(五)

绍兴师爷 剧照

鲁迅先生曾点评过:“我们绍兴师爷的箱子里总放着回家的盘缠,合则留,不合则去,这是绍兴人傲岸自尊的丹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