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最後爲什麼把江山還給了李家而不是留給自家人武三思?

看侃影娛


關於這個問題歷史上很多人都認為武則天是不得不這樣做,因為太多的大臣在逼她了,武則天才不得不這樣做,將天下還給了李家,還有人說是狄仁傑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讓武則天改變了主意決定歸還皇位。

我倒認為武則天把江山還給了李家才是最正常的,大臣們說什麼倒是其次,武則天是非常強勢的一個皇帝,可不是能夠被那些大臣們所左右的。我就想說一句話,兒子和侄子誰更親?正常人都會讓自己的兒子接班吧。

李顯是自己的兒子,武三思是自己的侄子,正常人選接班人肯是選自己的兒子了,當然皇帝和正常人想的不一樣,所以我們從帝王的角度來看看武則天為什麼選擇了自己的兒子。武則天一開始和自己的兒子們的確是矛盾非常的多,隨著她皇位的鞏固,這種矛盾越來越小了。

武則天把位置傳給自己的兒子,那她的地位肯定還是在哪裡,並且永遠的會被供奉著,但是如果把皇位給了侄子呢?那可就真的代表李家的天下沒了,這個侄子以後可不會供奉她的。這是身後事,古人都會考慮的。

從長遠的考慮,自己這個侄子壓根沒什麼人支持,即使支持的都是他們自己家的人,而自己的兒子支持的人非常多,這個侄子沒啥能力,武則天完全可以料想到侄子繼位之後,肯定會被人給推翻的,本就是庸才,他是無法治國的。如果這個侄子的帝位被推翻了,那武則天在歷史上肯定是會被罵個狗血淋頭,而因為她是女人卻當了皇帝,後來的人肯定會報復她,即使她死了,新來者也會拿其家人來報復,滅門也有可能。

武則天不把皇位傳給兒子,天下大亂肯定是必然的,無數人有藉口造反,所以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武則天都會把皇位給自己的兒子,而不是給自己的侄子。所以這個問題真的不用去想的太多,選兒子歸還李家天下,是最好的選擇。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武則天沒辦法,

被兒子殺了,謀害,假詔書!

武則天一輩子能成就霸業,是個紳士多度的人,不違抗時代,很多時候都是借勢而為,很多人認為是武則天還給兒子,大錯特錯!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如果武則天想著還給李唐的人,就不可能改國號,既然改了國號就說明武則天本來打算武家上位的!但是為什麼最後又給了!其實成也武則天,敗也武則天!

武則天其實最大的優點,會用人,但是不是什麼人都用,要賢能的人到重要崗位,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奇葩現象!

武則天選的官,提拔的卻不聽武則天,反而聽李唐的,這有好處,就是國泰民安,也有壞處,那就是武氏一族繼位就難了!

所以到最後朝廷的官員,比如狄仁傑,張柬之等等都勸諫武則天,不過武則天壓根就不聽,不然就不會有武三思立儲君的事,其實這個時候武則天還是希望給武家人的!把周朝繼承下去!

但是最後,為什麼給了李唐,被害的!

因為武則天死了,然後發的詔書,如果是自願給,武則天可以在活著宣佈,活著宣佈,有很多好處,最起碼,不回讓武家人起疑心,還可以穩固兒子的江山,為什麼活著沒說?因為被謀殺的,而且詔書是假的!這又是為什麼?

道理很簡單,軍權在武則天手,武家人軍權在手,武則天活著不宣佈,死了自然武家人上位,不過可惜的是,天算不如人算,李唐後人先動手,殺死武則天,改詔書提前奪取江山,然後清理武姓,為什麼要立馬上位,清理武姓的人,就是害怕人家查出來什麼,然後反撲,快刀斬亂麻!活生生的玄武門之變!

所以說,從武則天改國號,武三思立儲君,到最後武則天死,才拿出來詔書,就可以看出來,絕對是謀殺,只是李唐重新掌權之後,表面上要對武則天好厚葬,甚至乾陵等等,實際是為了爭取時間,清理武家人,免得人家反應過來!

好,我們在往下走,李唐天下,武則天無非就是進去祖墳,供奉,有撒意思?很多人認為武則天就是這樣,其實能夠把武則天請進李唐祖墳,說白了,也是為了麻痺武姓人,爭取時間,一網打盡,還落個好名聲!

但是假如武三思做了皇帝呢?那就不一樣了,很多人說,皇位給侄子,還不如給兒子,笑死了!你可能忘記主要的一點,如果武三思做皇帝,武則天那可就是周朝的開國皇帝,那功績可大了去了,隨便是侄子,也要供奉的,和李唐開國皇帝一個待遇,你想想,武則天,願意選擇那個?如果是你,你會給誰?

答案,顯而易見,是給武三思,但是活著不能說,因為要給李唐面子,讓武三思及武家掌握軍權,自己走了,武三思順利上位,軍權在手天下我有!當初武則天立後不就這麼回事!

只是歷史是陰暗的,李唐提前殺了武則天而已,武家人沒反應過來就被連根處理!

所以說,李唐‘江山自從玄武門之變之後,基本只要換皇帝都有這麼一手,多謝採納!

我來集中回答網友的疑問,兒子比侄子親?

武則天自從改朝換代之後,地位變了,成武皇帝,代表的利益也變了,兒子孫子等李唐後代,此時並不是武則天代表的,反而武三思武家的利益才是最主要的,不然不會把很多軍權給武家,更不會讓武家的利益越來越大!

神龍政變,沒有殺武則天?

所謂的神龍政變,就是逼迫武則天的,而且從2到11月,對外界一直說是病了,說白了,第一武則天年齡大了80多歲了,基本就是靠躺著!第二,就是武則天不願意傳位給李唐,才有這樣的政變,如果願意傳位,政變風險多大?

第三,武三思始終沒有見到武則天,開始三個月,武三思信了,然後懷疑,最後也準備行動結果武則天,死了,才立馬知道,壞了!

而很明顯,武三思及武家沒反應過來,其實這時候人家就是逼迫武則天,武則天不同意,最後殺了武則天,假昭都出來了,順便對外宣佈武則天駕崩,等武家人反應過來,武則天死了,死無對證!在厚葬,趁機清理武家人!

網友問題:神龍政變只是為了還政給李顯?沒殺武則天?

這位網友,你是電視劇看多了,自己好好想想,80多歲了,要還政,誰信,如果是給李唐,還等不了幾天!說句難聽的,是李唐在賭博,如果武則天不是被謀殺,篡改詔書李唐就拿不到江山!當時的武姓基本霸佔了朝廷,軍隊方方面面,而李唐根本不是對手,才沒辦法,鋌而走險有這一步,利用假詔書先把皇位拿到,慢慢削弱武姓的影響力!

所以殺武則天是最簡單,最快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

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李唐為什麼發動神龍政變?而不是武三思發動!

對於李唐,已經認識到了,一旦武則天離開,自己憑本事根本拿不到江山,因為在武則天時期,李唐的權臣基本消滅了!武姓基本壟斷朝廷的方方面面,所以形式對李唐並不利,再加上武則天本人根本就沒有還江山給李唐的意思,最後才鋌而走險,殺武則天,改詔書,先發制人躲得江山!

而武三思為什麼沒有?沒有對80歲的武則天政變,道理很簡單,形式對武三思有利,如果沒利,武三思肯定先發制人!武三思勝券在握!皇位絕對自己的,一種就是武則天詔書給武三思,第二種就是武三思自己奪取,都可以!因為武三思也知道,武則天不可能給李唐江山,所以才靜觀其變,沒有動手。

不過最後也沒想到,李唐會先發制人,殺死武則天,等反應過來,皇帝都變了,晚了!


看圖猜電影



謝邀,據史載這個問題主要歸功於狄仁傑的勸諫。但多數人是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認為是母子的血緣勝過了姑侄的親情,武則天還是想死後進宗廟受世代祭奠,才還政於李唐的,這個因素有不有,絕對有。但是不是僅此一個原因,絕對不是。讀司馬光的東西一定要注意他自負的個性和他那抱殘守缺的呆板,這使他在史料的取捨上有太多的偏執。看狄仁傑勸諫武則天的話,《新唐書》較為全面,也切中要害。

後欲以武三思為太子,以問宰相,眾莫敢對。仁杰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比匈奴犯邊,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廬陵王代之,不浹日,輒五萬。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又說:‘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餘年,又欲以三思為後。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後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

這段記載說了兩個理由。第一個是天人未厭唐德,就是上天和百姓還沒有懷疑李唐的影響力。狄仁傑舉了一個足以憾動武則天的例子,營州之亂。 公元696年(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契丹饑荒,武周邊官不恤而謾之,大賀氏部落首領李盡忠、孫萬榮反,史稱營州之亂。初,武則天仼春官尚書梁王武三思為榆關道安撫大使負責平亂。但,朝廷軍隊輕率冒進,遭伏擊全軍覆滅,造成兵源緊張,後幸虧突厥人從背後偷襲孫萬榮契丹軍,孫萬榮被部將所殺,這場動亂才得以平息(因這場勝利武則天把年號改為神功元年,有人考訂李白家族從碎葉城返四川應在這一年,而誤記為神龍元年)。

這場戰爭,武則天本來想讓武氏子弟建功立業,所以委以重仼,沒想到適得其反,武氏子弟不僅無建樹,而且平庸貪婪和怯弱都被大夥看在眼裡。狄仁傑抓住這一點把武三思和李顯在營州之亂中招兵上的號召力作一比較,武三思一個多月招不到一千人,李顯不到十天,就招到五萬多人,民心向背一目瞭然,政治上精明透達的武則天怎能不心頭一震。第二個理由才提到母子之情和廟不袝姑。所謂廟不祔姑,就是皇家宗廟只能供奉父系母系直系血源的,沒有供奉七大姑八大姨的規矩,李顯是你親兒子,他做皇帝,你才配亨宗廟的祭祀,武三思是你侄子,你是他的姑姑,他做皇帝以及他的子孫做皇帝怎麼可能把你這姑姑供在宗廟裡呢?這就是中國宗法制的規矩,武則天活著可破,死後就破不了。這兩條稱得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武則天怎能不慎重考慮。(有人考訂第二條廟不祔姑出自御史中丞李昭德之口,而非狄仁傑說的,並因此話丟了性命。我以為並不必拘於誰說,在武周後期恢復李唐的勢力暗流洶湧,持此說法勸諫則天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批人,狄仁傑只不過因位高權重,深為則天信任,所以影響更大而巳)。

其實還有第三條,作為政治家的武則天已近垂暮,她巳嗅到朝野上下甚至外邦還是認李唐不認武周,狄仁傑只是撿輕的說,道理她己明白。第三條就是她無法逾越兩個兒子中宗李顯,睿宗李旦這道坎,兩個都是她親生,兩個都做過皇帝,就像兩座寂靜的火山,一旦她撒手西去,多少人想舉起這皇帝的旗幟。雖然她為了上位鎮壓了許多李姓藩王,但她不可能為了她那些無能的武姓侄兒而對自己言聽計從的親兒子下手,她不下手,那些武氏子弟就根本不是對手,為了避免她死後武姓一族遭到毀滅性殺戮,她主動還政李唐才有一線可能,因此,公元699年重立巳做過皇帝后貶為廬陵王的長子李顯為太子,這一舉措巳表明武則天的態度,斷了武三思的念想,此時她精力尚可,極力想協調李武兩姓的關係,但公元705年當她病危之際,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那個深諳韜光養晦之道也做過皇帝的次子唐睿宗李旦發揮了急先鋒的作用,控制了朝廷的權利,逼武則天下詔禪位於太子李顯,唐中宗是在武則天活著的時候完成權利交接的。中宗復辟,史稱神龍革命。半年後武則天才病逝,亨年八十二歲。


null108161361


在這個問題上,很多人都歸結為狄仁傑的勸諫起了作用,其實不是,有些誇大了狄仁傑的作用,也有些小看了武則天。

腦子正常的人都清楚,兒子和侄兒誰跟自己更親。這個問題不用多想,也不用狄仁傑來告訴武則天,她自己就會懂。

武則天之所以考慮過武三思,是因為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就是兒子姓李,兒子當了皇帝,是必然要把國號改回去的,武周的事業就算是完蛋了。如果把皇位傳給侄兒,那麼侄兒姓武,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但是,如果武則天真的選擇把皇位交給武三思,情況會更好嗎?

答案是不會。武則天可以當女皇,可以反對當時的主流價值觀,但武三思畢竟是個普通人,還是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影響更多一些。那麼,如果武三思當上了皇帝,會不會以武則天的繼承人自居,把武則天奉為武周的開國皇帝,當成武周的太祖皇帝呢?

也不會。這有兩方面需要考慮的原因。

第一個問題,武三思雖然是武則天的侄兒,但他也有自己的生身父母。姑姑和父母誰更親,這對武三思來說,是不成為問題的問題。

當了皇帝以後,是要給祖先立廟祭祀的。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庶人沒有。作了皇帝,就要追封自己的七代祖先為皇帝,而且都是自己的男性直系祖先,父親,祖父,曾祖父,這樣一路往上追溯。

武三思如果如願繼承皇位,要立七廟,自然會祭祀自己的直系男性祖先,武則天是沒有位置的。

如果武三思繼承了皇位,要讓自己的武周王朝延續下去,毫無疑問會選擇最符合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的繼承方式,也就是讓自己的子孫繼承皇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武三思腦子正常,也不會給武則天太高的評價,否則就無法確實子承父業這種繼承方式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只要有基本的常識,沒有人會想不明白。武則天這種人精,更不可能想不明白。

那麼是否可以如很多人說的那樣,武則天干脆打破常規,讓太平公主繼位呢?

也不可能。太平公主和李顯李旦一樣,姓李。即便武則天可以以政治性的方式,強迫他們改隨母姓,和武則天一樣姓武,但這也同樣毫無意義。太平公主和李顯李旦都清楚,他們繼承的合法性來自他們的父皇唐高宗,而不是母親武則天。

而且,對太平公主兄妹來說,這天下本來就是他們的,只是被自己的母親偷走了而已,現在還給他們,他們也不會感恩戴德。如果有一個人偷了本來屬於你的東西,又還給你,你是對他感恩戴德,還是仇恨?

太平公主還有一個自然而然的必定被排除的原因就是,她沒有子女,即便她繼位,將來繼承也是問題。就算是她有子女,也是不姓武的,而是隨父姓的。他們日後繼承皇位以後,會面臨和前面提到的武三思同樣的問題。

而且,李顯李旦都在,太平公主並不是力爭讓自己繼承皇位,而是在幫李顯爭奪皇位。因為她很清楚,這是李氏和武氏的生死存亡之爭,如果武三思真的在這個鬥爭中贏了,他們都是死路一條,沒有退路。

相比之下,把皇位交給自己的兒子,這是最不壞的結果。即便他們必然把國號改回為唐,武周從此就沒有了,但武則天畢竟還是他們的親生母親,即便不能享受武周開國皇帝的祭祀,起碼還可以和高宗合葬,享受皇后的祭祀吧。

所以說,到底把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兒武三思,還是自己的兒子,還是自己的女兒太平公主,這對武則天來說其實是一個稍微冷靜思考一下就不難作出決定的問題。

狄仁傑的回答只是讓武則天再次確認了一下,即便是她最信任的大臣狄仁傑,她給了他極高的待遇和恩寵,狄仁傑實際上也是心向李唐的。也就是說,武則天在狄仁傑的回答裡看到的是人心向背,她並沒有讓天下人真正接受一個女皇帝。所以,她最終還是選擇向世俗妥協。

《大路朝天:中國道路與中國革命》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蕭武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女皇帝。但是皇帝也是人,也有壽數終盡的時候,選擇繼承人成為她必須考慮的事。



由於中國歷史上的皇位為子承父業、兄終弟及,一直在同姓人中傳承,再加之武則天女性皇帝的特殊性,導致她的皇位傳承陷入了兩難境地——

傳子還是傳侄

一方是自己的同姓子侄,一方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看起來似乎的確難以抉擇。

可是,只要我們去看一下武則天的少時經歷,就不難理解她將皇位交還給李家的行為了。

她和兩個哥哥有仇怨,她可以說是兩個侄子的殺父仇人,她怎麼可能把帝位傳給侄子。


武則天之父武士彠(音約)本為商人,因資助李淵起兵而受重用,官至工部尚書。

起初,武士彠的妻子為相里氏,生子武元慶、武元爽。後相里氏亡,再娶楊氏,生三女,武則天為二女。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繼位,武士彠被外派做官。

在武則天十二歲那年,她的人生髮生了鉅變,她的父親去世了。

武士彠去世後,這個家庭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其中詳情我們今天已經不得而知,只是知道武元慶、武元爽兄弟對待繼母楊氏無禮。

可以想象,父親死了,武元慶、武元爽二人怎麼會繼續對繼母和三個的同父異母的妹妹以禮相待呢,母女四人的日子一定不好過。

於是,武則天隨母親搬回長安居住,十四歲被召入宮中為才人。



這之後的故事不再多說,武則天入宮,一步步坐到了皇后的位置。她依舊忘不了她的兩個哥哥曾經是如何對待她的,她將二人貶謫至邊遠地區,形同流放,兩人均死在了流放地。

武則天稱帝后,需要自己人來對抗心存不滿的官員,於是重用武氏宗族的人,尤其是他的兩個侄子武三思、武承嗣。

可是重用不代表重視,也可以取後一個字為利用。武則天對兩個侄子只有利用、只能利用。我認為武則天自己是十分清楚這一點的。

一切的根源來自她的少女時代,失去父親的呵護,兩個哥哥的落井下石已經在她弱小的心靈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只有自己不斷地向上爬才能不被別人欺負,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武則天做到了,她完成了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她一步步地爬到了時代的最高點。看似風光,背後的酸楚也是常人難以忍受的,甚至她親手殺掉了自己的孩子。

所以她不會將帝位傳給兩個哥哥的後代,她沒理由這麼做,憑什麼讓她這麼做!


謝謝各位啦!


林杭之


晚年的武則天到底怎麼想的,我們已經無法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最後的光景,過得相當悽慘。唐朝政治紛爭,可用殘酷二字予以形容,始終伴隨著流血犧牲,甚至常有骨肉相殘之事。題主問“武則天最後為什麼把江山還給了李家而不是留給自家人武三思”,似乎有些過於高估了皇權。事實上,在武則天晚年時,下一任皇帝交給誰,已經不是其能左右的了。

(武則天畫像)

武則天初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後任唐高宗李治的昭儀和皇后,與高宗並稱為“二聖”。高宗死後,先後於高宗、睿宗兩朝臨朝稱制,並於公元690年改國號為“周”,又稱“武周”,自封為武周皇帝。自公元690年至705年,武則天做了十五年的女皇帝,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范冰冰飾武則天)

但是,武則天的皇位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穩固,在武周政權中一直存在著一支強大的政治勢力,即李唐王朝的擁護者。隨著這位女皇帝的逐漸衰老,其對政權的掌控力也日益減弱。因此,這股勢力也開始暗流湧動,最終演變成了一次政變,即歷史上的神龍之變。

(劉曉慶飾晚年武則天)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擁護李唐政權的張柬之、崔玄暐等人發動兵變,率兵攻入皇宮,迎立被廢黜的中宗顯復位。因這一政變發生於神龍年間,故又稱為神龍政變。在神龍政變中,將武則天寵幸的張易之、張昌宗等人誅殺,殘酷地打壓了擁護武則天的政治勢力。

(神龍之變主要領導張柬之)

面對張柬之等人的脅迫,武則天被迫妥協。在兵變的第二天,武則天宣佈由李顯監國,第三天又宣佈自己退位禪讓,第四天李顯繼位稱帝。可以說,武周政權在短短的三四天便再次易手於李唐,此事已完全超出了武則天的控制。

(唐中宗李顯畫像)

所以,武則天並非是把江山還給了李唐,而是在政治鬥爭中喪失了主動權,最終在極其悽慘的狀態下進行了“禪讓”,並很快於當年年底病逝,享年82歲,系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碣石樵子


武則天是中國第一位女皇。

她登帝之後改國號為大周,當時武則天已67歲,在位執政15年。

武則天做為一個女性來說,能有男人一樣的雄才大略,當然也對自己的身後退路早已想好了萬全之策,把江山還給李家正是她顧全大局的考慮。

她還是覺得自己的兒子是自家人,孃家侄子畢竟不會拿她當親媽對待。於情於理她都不會將江山留給武家人。

1、她在位期間雖然屢次廢太子,鎮壓李姓藩王,也只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和政權。並沒有對李家子弟趕盡殺絕。

虎毒不食子,她還是把兩個親兒子李顯和李旦留下了,只是削弱了他們的勢力而已。想想我們普通女人也肯定覺得兒子比孃家侄子要親,自己的財產都願意留給自己的親兒子而不給孃家侄子的。

這是人之天性。她只是想以女人的身份向世人證明女人也可以執政天下,指點江山。她做到了。

雖然她顛覆了男權時代的很多倫理,但武則天並不是不明事理的人。

她當然可以洞察天機,明白江山、權力隨著她的離去最終還是要交給兒子的。只要她想把江山留給兒子們,那肯定是民心所向,也是李氏家族的眾望所歸。所以你看武則天還是很英明的。

2,最後促使武則天將權力交付給李顯,太平公主也是有一定功勞的。大家都知道太平公主是武則天非常溺愛的一個女兒,當時在朝廷也很有自己的政治勢力。

太平公主自然是偏向於李氏子弟的,畢竟她也姓李,從小和哥哥們一起長大,自然和自己的哥哥們感情深厚,她總是在明裡暗裡的幫助李氏子弟,為李氏子弟保存實力。

這也為李家江山重振皇威奠定了基礎。這一點做為武則天並不是不知道,她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太平公主在她的母親前也是排斥將江山交給武姓子弟的。

3,雖然在武則天在位期間,武家的勢力也不容小覷,但那都是因為武則天在後面撐腰。武姓子弟粗俗不堪,沒有受過高等教育。

畢竟和李氏子弟在治國平天下方面的資質沒法竟爭。這一點武則天比誰都清楚,就算把江山交給武姓子弟,他們也治理不了,守不住江山。

何況武則天自己也無法逾越兩個親生兒子,總不能為了侄子對兩個親兒子下手吧。她做不到。

但是為了避免她撒手西歸之後,武姓子弟遭到毀滅性的殺戮,她主動把江山交給李家,才有一線希望。

因此,公元699年重立做過皇帝的李顯為太子,這一舉措,表明了武則天還政於李家的態度。也斷了武三思的念想。

在此期間武則天極力的協調兩姓關係。公元705年當武則天病危之機,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次子李旦起了先鋒作用,控制了朝堂的權利,逼武則天下召禪位於李顯,唐中宗是在武則天活著的時候完成了權利交接的,史稱“神龍革命”。

武則天半年之後病逝,享年八十二歲。留給後人一塊無字碑。


有書共讀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女子,她開創了女人做皇帝的歷史。

但是歷史上對她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這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她在位期間既賢能又兇殘,在瘋狂打擊李唐皇室的同時,又將李唐王朝推向了開元盛世。所以唐朝王朝對於武則天,可以說是非常矛盾的,敬之又恨之。

武則天在費盡心力奪得李氏江山,為何最終又決定在死後,把皇位還給李唐皇室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兩個主要原因:

一、人心在彼

武則天是通過奪權上臺的,她奪的誰的權?是她兒子的權,可以說武則天的武周王朝是繼承於李唐王朝的。

這種繼承並沒有通過政變或戰爭來進行,而僅是武則天通過個人的政治權謀手段來獲得的。

雖然武則天依靠自己強有力的手腕奪取了自己兒子的皇位,但是手上可用的人全都是李唐王室的臣子,聰明的武則天自己也明白,她只不過是李唐王朝的管家罷了。

她在執政晚期,雖也受到武三思等人的蠱惑,有了傳位武氏的想法,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因為武則天很清醒地知道,武氏一族在唐朝根本就不得人心,一旦強行傳位,那麼在她死後,武氏一族立刻就是刀斧加身、頃刻族滅的局面。

所以深思熟慮之後,武則天最終決定將皇位還給李氏,這也是一個極其明智的選擇。

二、身後之事

在中國,古人對自己死後能夠享受的待遇是非常重視的,在這一點上就連皇帝也不會例外。

左傳講“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就很清楚的說明了這一點,所以當武則天在意識到自己已經衰老以後,自然也會考慮到這一點:自己死後,有誰來祭祀呢?

武則天自然也會和其他人的想法一樣,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就算自己再怎麼對兒子不好,也是抹殺不了兒子和自己的血脈親情的。

以武三思為首的武氏一族,是絕不可能與自己的親生兒子相比的。哪怕在身前,武三思會聲稱要祭祀自己,但是死後的事情,又有誰能知道呢?

其次,武氏不得人心,如果武則天強行傳位給武氏一族,必然會招致國內叛亂,毀掉武氏一族。到時候李唐皇室重新獲得皇位後,也不會再祭祀自己了。

因此權衡相關利益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傳位給自己的兒子。

武則天是一個有大智慧的女人,她巾幗不讓鬚眉,雖然在位期間殺伐果斷,權謀手段無人能及,但是到了臨終的時候,還是決定迴歸到一個母親和女人的角色上,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並以李氏媳婦的名義與高宗李治合葬。

這一聰明的舉動,既避免了自己死後被翻案的同時,也避免了因為傳位不當而導致國內的混亂,這無疑是一國之君英明的決定。


有書博物館


武則天姓武,但是她座的天下是李唐的天下,按理來說皇位應該傳給自己的兒子,但是她的兒子姓李,如果傳給武姓後人就只能傳給侄子。

到這裡就涉及到古代帝王享太廟的問題,也就是死後能不能得安生的問題,一半政治一半鬼神。

武則天中間幾次廢立太子,讓她覺得自己幾個兒子始終都是李家血脈,跟自己無法同心同德。

如果立武家的子孫做太子,無非就是武三思或者武承嗣這樣的,自己的女兒是女人,但無法像自己一樣獨霸天下,沒有這樣的本事。那倆貨,不管立哪個,將來繼位之後,肯定要改自己的父母為太上皇和皇太后,武則天不是他們的親生父母,肯定不能進太廟的,那自己不是沒有人供養香火無人祭奠,自己奮鬥了幾十年的豐功偉業誰來歌頌?

據說這還是當朝宰相狄仁傑提醒,武則天想到自己進不了後世子孫供奉的太廟,自己變孤魂野鬼那多淒涼,所以武則天還是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武則天做為歷史上的傳奇女性,被拍成許多版本的電視劇,馮寶寶、潘迎紫、劉曉慶、賈靜雯、范冰冰等等都演過武則天,今天咱們來說說范冰冰版的《武媚娘傳奇》。

范冰冰自導自演的《武媚娘傳奇》譭譽參半,許多網友都是一邊罵一遍看,但最後還是看完了,范冰冰從十幾歲的少女演到80多歲的老婦,人物把控並不到位,但是她顏值高,而且整部電視劇服裝造型相當華麗,也是讓人大飽眼福!

范冰冰的美可以讓人忽略她的演技,精緻的五官美得如同妖孽般,皮膚更是好得沒話說,范冰冰曾說過自己一年要用掉七百多張面膜,每日早晚兩片某品牌的微碳淨徹黑麵膜護膚,美女都這樣勤奮,作為平凡人的我們還有什麼資格成為黃臉婆!


星娛看點


說白了,實力不夠,如果武家人才輩出,武則天自然很樂意傳給武家,武則天又不是沒有動過這念頭,但是要有實力才行。這點看,武則天雖然有治世才能,但確實無開國皇帝那種長遠戰略思考。為什麼這樣說呢,如果當初她一心只是想自己替夫代政,然後過度給自己兒子。那她就不應該後面殘害李家子孫和李家支持者。不然還政於李家之時,武家必然被滅。歷史也是如此。如果你一開始就想完全取代李家王朝,你就該斬草除根,把李氏連根拔起。儘早培養武家接班人,和讓武家掌握軍權各種要害。結果武則天其實就是自己過把皇帝癮,沒想那麼多,武家是得勢享受了,可僅僅是得勢沒有建立武家勢力。晚年再考慮傳位於武家還是李家時,武家不爭氣,李家自己殘害過,對於武則天來說也是兩難。結果不管她如何選擇,武家註定被滅。所以我說武則天有治世才能,卻沒有雄才偉略,從她改朝奪政又無法把李家連根拔起時,武家就註定被滅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