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過哪些名將?

雲破月來影玩你


山西號稱表裡山河,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一度是北方政治和軍事中心,歷史上名將輩出,古有衛青、霍去病,今有徐向前、傅作義,都是彪炳史冊的名將,特別是徐向前,位列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也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

徐向前,原名徐象謙,1901年11月出生於山西省五臺縣。

徐向前18歲從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畢業,當了一名小學教師,開始接觸革命思想。1924年他放棄安逸的教師工作,毅然投筆從戎,報考黃埔軍校第一期,投身革命事業,並且特地把名字從“象謙”改成“向前”,表明自己對革命忠貞不二、永不回頭的決心。

黃埔一期將星如雲,而徐向前性格內向,溫文爾雅,甚至有些靦腆木訥,在眾多優秀畢業生中並不起眼,這種低調的風格貫穿了他的一生。

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與每個學生都會進行例行的單獨面談,很多學生都會抓住這難得機遇好好表現自己,以期贏得校長青睞。

輪到徐向前時,蔣介石問:“你叫什麼名字?”
徐向前答:“徐象謙。”
蔣介石問:“你是什麼地方人?”
徐向前答:“山西五臺人。”
蔣介石再問:“在家幹過什麼?”
徐向前答:“當過教員。”

蔣介石覺得這個學生太木訥了,以後不會有什麼出息,揮揮手讓他出去了。他意料不到的是,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學生,日後讓他吃盡苦頭。

大革命時期,徐向前參加領導廣州起義,起義部隊整編為紅四師後,徐向前先後任師參謀長、師長,後又被派往鄂東北蘇區任紅三十一師副師長、紅一軍副軍長、紅四軍軍長等職,1931年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成為紅四方面軍最著名的領導人。

徐向前的軍事指揮風格與其沉默寡言的外在形成鮮明對比。作為紅軍高級將領,他面對強敵毫不畏懼,哪裡戰鬥激烈,就出現在哪裡,在部隊中樹立起崇高威信。在徐向前的指揮下,紅四方面擅打硬仗、惡仗,成為紅軍三大主力之一。

李先念曾回憶說:“向前具有驚人的軍事膽略,從不知恐懼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惡仗來臨,他越是生龍活虎,精神百倍。”

解放戰爭中,林彪、粟裕等軍事天才的表現十分搶眼,但徐向前也毫不遜色。

徐向前主要負責指揮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負責山西戰場的作戰,面對的是盤踞山西38年之久閻錫山的政權,以及戰鬥力十分強悍的晉綏軍集團。

第一兵團不是原八路軍主力部隊,而是由晉冀魯豫地方部隊臨時組建的,裝備落後,整體素質較差,大仗經驗不足,但徐向前善於帶兵練兵,他不挑不揀,短短時間內就把第一兵團整訓成一支勁旅,並率領這支部隊在兩年多時間裡,累計消滅敵軍25萬,解放山西全境。

山西大多數城市城池堅固,我軍缺乏重炮,很難靠硬攻攻克城池,第一兵團的人數也不多。但在解放山西的過程中,徐向前充分發揮自己“勇往直前”的頑強作風和“敢打敢拼”的指揮風格,創造瞭解放戰爭歷史上的很多第一。

1948年的臨汾戰役中,敵人城堅難摧。徐向前大膽採用“土行孫戰法”(即坑道爆破),靠挖坑道逼近城牆,最後在兩條坑道內填裝1.8萬斤炸藥同時點火,硬生生把城牆炸開兩個大口子,最終攻克下臨汾城,這種坑道爆破攻城戰術,為解放軍的攻城戰提供了寶貴經驗。

晉中戰役中,徐向前採取包抄圍攻、靈活機動的戰術,大膽進行大縱深迂迴和勇猛穿插,以6萬殲敵10萬,一舉消滅閻錫山的精銳野戰兵團主力,其中包括由日本人組成的暫編第十總隊,擊斃其少將頭目元泉馨,這些鬼子兵一聽到徐向前大名,就慌忙繳械投降。

整個解放戰爭中,我軍整體戰略是以多打少,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像晉中戰役這種以寡擊眾、以少勝多的戰例很少,充分體現了徐向前的指揮藝術。

太原位於晉中盆地北部,它東倚罕山,西臨汾河,南北地勢起伏,是華北地區乃至整個北方的戰略要地。太原城經過歷朝歷代統治者苦心經營,城池堅固,易守難攻,堪稱古往今來中國第一堅城,歷代進攻太原的部隊無不付出慘重代價。

閻錫山深知太原的重要性,精心修築了種類繁多的外圍據點、縱深陣地和城防工事,使太原構成由各式堡壘與壕溝、暗道相結合的,互為依託的多層次、大縱深的環形防禦體系。

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給予徐向前充分信任,任命他為太原戰役前總委書記、前線司令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帶病統一指揮33萬解放軍參戰部隊。

經過6個多月的浴血奮戰,我軍殲滅、俘虜敵軍精銳主力13萬餘人,一舉攻克太原,解放山西全境,結束了閻錫山對山西長達38年的統治,太原戰役也因此我軍歷史上耗時最久、攻堅最難、傷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永遠載入史冊。

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帥軍銜,成為共和國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

徐向前元帥生活簡樸、平易近人、愛兵如子,他多次說過:“我們要把戰士看成我們的親兄弟,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女一樣愛護。不許蠻幹,不講戰術,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臨汾戰役中,徐向前為減少傷亡,拒絕前線架設雲梯硬攻的建議;敵軍投射毒氣彈,徐向前專門來到前線,戴著口罩與將士們席地而坐,同甘共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布衣元帥”愛國、愛軍、愛兵的大愛人生。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在抗日戰爭的歷史中,山西軍閥閻錫山的手下成長起了一位有著赫赫戰勳的名將,這位名將就是傅作義傅將軍。

傅作義原本是以守城出名的,曾經在北伐戰爭中,傅作義僅僅帶領著一支師的軍隊就橫跨了張作霖東北軍層層把守的關卡,直接來到了當時北平附近的涿州。


(傅作義)

萬軍中堅守涿州一百日,傅作義初顯威名

在東北軍包圍得密不透風的地盤裡,硬生生在東北軍的心臟附近插入了一把利刃,佔領了涿州。

涿洲是東北軍的地盤,四周裡三層外三層都是兵力強盛的東北軍,但是傅作義就是有這個膽氣,就這麼在萬軍叢中奪了一座城池,然後在沒有絲毫武器支援的情況下,在涿州抵擋了東北軍足足一百天的時間才因為他老大閻錫的命令而開始向張作霖低頭。

(張作霖)

雖然傅作義最後還是輸了,但從某一些意義上來說他卻是贏了,因為他創造了民國有史以來最精彩、最成功的守城戰,狠狠踐踏了張作霖東北軍的尊嚴,用張作霖的尊嚴書寫了自己震徹整個民國的名聲。

九一八事變後,傅作義的數次請纓失敗

在九一八事變後,全國各地輿論大潮翻湧不休,無數的國人因為丟掉的東北而激發出了強烈的抗日熱情。

很多有為之士開始為抗擊日本四處奔走了起來,當時傅作義雖然是閻錫山的手下,但是在他高漲的抗日熱情下,他直接橫跨過了閻錫山,向蔣介石請命以抗日。


不過當時蔣介石因為知道自身武器比不上武器精良的日本,只想著能多些時間籌備戰爭,最後再加上他對日本有著足夠的瞭解,有著足夠的恐懼,所以並不打算和日本正面抗衡。

於是傅作義以及眾多抗日誌士的想法落了空,抗日是整個國家的大業,如果沒有蔣介石這位國家大佬的統帥,以他們這些軍中將領自身的實力和整個日本國相比簡直是以卵擊石。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那就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關東軍雖然顧首顧尾,有著頗多來自於日本國內的節制,但是在九一八事變沒有經歷任何抵抗就獲得巨大的勝利後,日本人就直接改變了國策,使得日本內閣政府再也沒有任何理由阻止日本軍部對中國挑起的大規模侵略,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面對的才是整個日本。

在長城抗戰創下懷柔大功的傅作義

在1933年,因為日軍想繼續兵侵華北地區,所以沿山海關一帶的長城抗戰開始爆發,在當時傅作義就帶著一支軍隊來到了長城地區,跟日本人展開了激烈的戰爭。

當時傅作義駐守的地方是懷柔,他在這裡構築了非常堅固的防線,日本人有著坦克支援的七次衝擊,都被傅作義率領守軍完美防守了下來,生生將武器強大的日軍擊退,然後還留有餘力地支援了其他防線,並取得了不小的勝利。

但是沒過多久,因為何應欽和日本人已經談妥停戰協議,所以何應欽就開始發電報讓傅作義撤軍走人,但是傅作義堅決不受命,他以日本人還沒退軍為藉口,繼續和日本人拼死抗擊了起來。

最後更是趁著天色已黑,組織了五百敢死隊對日本人的陣營發起了攻擊,不過最後在何應欽數次三番的要求下,傅作義不得不答應了退軍的要求,但條件是日本必須要同時撤軍,在日本軍隊遵守了協議後,他也無奈地往後撤軍了。

後來曾經有日本人查看過傅作義構建的防線,在總結了進攻失敗的原因後,在他們的報紙中聲稱,說如果不是有著傅作義的防守,他們的軍隊必定可以打到北平城下,就連日本人都對傅作義的防守能力進行了十足的肯定。

長城抗戰後,傅作義再度於百靈廟建立威名

在1936年的時候,日偽軍準備出兵滲透內蒙古,當時蔣介石還沒有做好全面抗擊日本的準備,所以他對這件事情是不太關心的。

後來是在傅作義的數次請纓下,才准許了傅作義帶領著一支軍的兵力前往了內蒙古地區,在百靈廟這個地方成功挫敗了日本人的部隊,創造了聞名全國的百靈廟大捷。

因為長城抗戰之後中國就一直沒有和日本爆發過太大的戰爭,所以百靈廟的勝利也顯得非常的令人矚目。

而在百靈廟大捷中,傅作義是攻擊的一方,從這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傅作義不僅是守城方面的奇才,在進攻方面也一點都不弱。

抗日戰爭中的傅作義以及他的最後結局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傅作義的位置越坐越高,先後成為了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副司令,最後在擔任12戰區副司令的時候也兼任著綏遠省的民治大權,他也至此從閻錫山的部下脫身而出,成長為了能和閻錫山齊頭並肩的軍政大員。


不過也因為傅作義要統籌起戰爭的大局,不能再靠著一腔的熱血率領軍隊在前頭廝殺,所以我們就沒有機會見到他在全面抗日戰爭中以孤軍之力創造出的抗日奇蹟了。

在1949年,當時駐守在北平城的傅作義經過了長時間的思想掙扎,最終放棄了他有生以來最強大的守城能力,以和平之態讓北平城以及上百萬的平民百姓避免了一場大戰,為保住古城和平民百姓立下了大功。


(民國北平古城)

要不然以傅作義的守城作戰能力,如果他拼死抵抗的話,戰局會發展成什麼樣誰都不知道。

在戰爭結束後傅作義也為水利、水電大業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所以說這就是我所知的山西名將傅作義,一位為了抗日而鞠躬盡瘁的真正名將,一位為了使古城百姓不受傷害而自願折損名節的名將。當然,在山西的歷史中還有著許許多多的名將層出不窮,因為篇幅有限,我們就不一一列舉出來了,如果大家有知道的,也可以分享一下。


孤客生


幾千年來山西名將輩出,數不勝數。那麼山西出過那些名將呢?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五千年曆史看山西”的美譽。表裡山河孕育了無數的英雄豪傑。從力挫強秦的李牧到馬踏匈奴的衛青、霍去病,從“武聖”關雲長到“門神”尉遲恭,從呼延贊到楊家將,山西將領可謂撐起了中國評書的半壁江山。



自先秦開始,首入眼簾的便是李牧。李牧本嬴姓,李氏,名牧,戰國時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其先在趙國北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宜安之戰重創秦軍,被封為武安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 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其中就有李牧。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不過孫臏、田單、廉頗、趙奢、王翦而已。

邁入強漢時代,衛青、霍去病之名如雷貫耳,號稱帝國雙壁。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他首戰便奇襲龍城,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霍去病則是衛青的外甥,他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初戰即率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更是封狼居胥,大勝而回。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邁之語。



再至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亂世出英雄。名氣最大的當屬“武聖”關羽。關羽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他斬顏良、擒于禁、誅龐德,威震華夏。不提其在《三國演義》中的神勇表現,歷史上的他亦被稱為“萬人敵”。



同時代的名將還有張遼和徐晃。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其攻袁氏轉戰河北,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蹋頓單于,擊滅陳蘭、梅成。在合肥之戰中更是以七千人擊破孫權十萬之眾,差點活捉孫權,威震逍遙津。“張遼止啼”也成為一則流傳廣泛的傳奇典故。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他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顯威於官渡一役,在樊城之戰中是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徐晃治軍嚴謹,令行禁止,曹操曾贊其治軍有周亞夫之風。



到了盛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門神”尉遲恭和薛仁貴了。尉遲敬德名融,字敬德,以字行世,朔州善陽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一生戎馬倥傯,征戰南北,屢立戰功。其破王世充,滅竇建德,在玄武門之變時射殺齊王李元吉,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後其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



薛仁貴的經歷則更為傳奇,薛仁貴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他於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



至宋朝,代表人物為呼延贊,幷州太原人。他少任驍騎兵,宋太祖補選他任東班頭領,入宮受帝聖旨,升任驍雄軍使。之後其伐後蜀、徵北漢、戍守定州,屢立戰功。北宋一朝,山西成為抗擊遼國、西夏襲擾的前線,湧現了一大批以楊家將為代表的忠烈世家和英武將門,名將如繁星,數不勝數。



轉至近現代,攪動全國風雲的山西籍軍人便屬閻錫山和徐向前了。閻錫山字百川、伯川,號龍池,山西五臺縣河邊村人。他一手打造了晉系勢力,在山西境內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可謂是山西的“土皇帝”。作為晉系軍閥的領袖,閻錫山的統治在山西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另一位風雲人物徐向前是山西五臺永安村人,他和閻錫山是近的不能再近的老鄉。徐向前元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在土地革命時期率領紅四方面軍轉戰於萬里征途,在抗日戰爭時期與鄧小平共同開創晉冀豫根據地,在解放戰爭時期“二打”臨汾、解放太原,親手終結了盤踞山西38年之久的“老鄉”閻錫山政權。


1.《史記·李牧列傳》

2.《宋史·呼延贊傳》


歷史研習社


提起山西的名將,我想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十大元帥之一的徐向前元帥。

徐向前元帥23歲,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192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國民大革命失敗以後,參加了廣州起義。

徐向前元帥為創建紅軍,開展武裝鬥爭,開闢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做出突出貢獻。抗日戰爭時期,徐向前元帥和劉伯承元帥,鄧小平同志等一起領導開闢了晉冀豫和晉南抗日根據地,統一指揮山東,蘇北,皖北八路軍各部,發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培養了大批的抗日軍政人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勳。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元帥運籌帷幄,指揮晉中,太原等戰役,使得山西完全獲得解放。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帥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紅雨說歷史


我是山西人,今天給你聊聊山西曆史上的名將!

1,徐向前。

徐向前是新中國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黃埔一期的名將。徐向前和閻錫山一樣都是山西五臺人,卻和他走了一條不同的路。徐向前在解放戰爭中,指揮了山西境內幾乎所有的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 、太原戰役 這些硬仗,徐向前都用弱勢兵力拿下來了。

2,傅作義。

傅作義是閻錫山晉綏軍中最優秀的一位,傅作義是山西萬榮縣人,保定軍校畢業後成為晉綏軍軍官。1928年二次北伐中傅作義孤軍守衛涿州城100天,一戰成名。

抗日戰爭期間,長城抗戰、綏遠抗戰,傅作義儼然成為北方抗戰的中流砥柱。1940年傅作義更是取得五原大捷,創國民軍軍隊首次收復失地的先例。傅作義因此獲得了第二枚國光勳章,所以說,傅作義是抗戰第一神將,毫不為過。

3,曹文詔曹變蛟。

明末清初,抵禦清廷的明朝將領中,最優秀的當屬大同人曹文詔和曹變蛟這一對叔侄倆。曹文詔是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這些大佬帶出的關寧鐵騎將軍。曹文詔和曹變蛟算是明朝最後的名將了。

4,狄青、楊家將、呼家將。

宋朝,山西成為抵抗遼國的最前線,狄青當之無愧是第一戰勝,狄青來自於山西呂梁,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

當然,宋朝最有名的兩個將門世家楊家將和呼家將,都是山西人。楊家將楊業是山西太原人。呼家將呼延贊也是山西太原人。

5,薛仁貴、郭子儀、王忠嗣。

唐朝十大名將中,有三個都是山西人,薛仁貴是山西運城河津人,郭子儀是山西汾陽人,王忠嗣則是山西祁縣人。

6,關羽、張遼。

三國名將中,最耀眼的就是兩個山西人,運城人關羽被後世稱為“武聖人”,張遼位列五子良將,逍遙津800人滅孫權十萬。

當然有人說呂布也算是山西忻州的定襄人,其實他是內蒙包頭人。

你還知道那些來自山西的名將,一起來說說吧!


歷史知事


山西乃華北要塞,南北通衢,自古就有表裡江山之稱,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從山西走出來的名將自然不少,我略作介紹吧。除卻帝王和少數民族將領,名載正史都有很多。

春秋戰國時期:先軫,孟明視,李牧,廉頗,趙奢

秦漢時期:紀信,衛青,霍去病

三國時期:關羽,改遼,徐晃,呂布

隨唐時期:尉遲恭,薛仁貴,張巡,王忠嗣,郭子儀,裴行儉

兩宋時期:呼家將,楊家將,折家將,王彥,狄青,慕容延釗,孟珙

明朝:麻貴,孫傳庭,曹文詔,曹變蛟,陳奇瑜

近現代名將亦不少,如:閻錫山,徐向前,石作衡,傳作義,羅卓英等

徐向前1901至1990),字子敬山西五臺人。共產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十大元帥之一,黨、國家和軍隊卓越的領導人之一。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曾指揮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有《歷史的回顧》,《徐向前軍事文選》等。



綺閣書生


山西自古以來名將輩出,畢竟連“武聖”關羽都是山西人嘛。所以如果一一列舉恐怕太多了,所以這裡想劃定了一個小範圍,在近代史上曾經顯赫一時的晉綏軍出了不少的名將,這裡找了五位國民革命軍上將來說一說。

“存在哲學”大師,晉綏軍領袖——閻錫山

閻老西大名鼎鼎,他在1912年還不到30歲時就任山西督軍,此後統治山西達 38年,直到1949年4月太原解放他逃離山西。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他的名言是:存在就是真理。實際上他也是這麼來實踐的,一切以保存實力為目標,最大限度鞏固其在山西和晉綏軍的統治為第一要務。典型的就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提出的“三顆雞蛋上跳舞”理論,即面對國、共、日三方勢力縱橫捭闔,“擁蔣又拒蔣、聯共又反共、抗日又和日”,真的是八面玲瓏啊。後來敗退臺灣後,被老蔣解除了實權,1960年病逝。

代表中國接受日本投降的一級上將——徐永昌

徐永昌在國民政府任軍令部長,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當時是軍委會“四巨頭”之一,其他三位是何應欽、白崇禧、陳誠,貌似名氣都比他大。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的儀式在美軍巡洋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徐永昌是中國的受降代表,和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等一起見證了這個偉大時刻。徐永昌後來病逝臺灣。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把徐永昌和徐世昌搞混了,徐世昌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的大總統。

善於守城的將領沒有死守北京成為國家功臣——傅作義

傅作義是國軍陸軍二級上將,早年就以能守城知名。特別是在1936年全面抗日戰爭打響之前,他就領導了綏遠抗戰,在百靈廟一戰重創日本顧問控制下的偽蒙軍,取得大捷,極大鼓舞了抗戰士氣,他本人也以抗戰英雄為人們所敬仰。在解放戰爭的平津戰役中,他審時度勢,毅然決定接受和平改編,保全了千年古都和無數生靈。建國後曾任第一任水利部長。

善於練兵短於用兵的忠厚人——楊愛源

楊愛源是深受閻錫山信任的將領,為人忠厚。他的軍事上的長處在於能夠練兵得法,因此長期擔任晉綏軍練兵總監。國民黨敗退臺灣時,閻錫山的財產就是由他護送至臺,可見他與閻錫山交情之深。

剿共先鋒成了特赦戰犯——孫楚

孫楚是閻錫山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在晉綏軍也算是驍勇善戰的軍事人才,在中原大戰中多次取勝。蔣介石看中了其軍事才能,想要拉攏他,孫楚不為所動,決心報答閻錫山的知遇之恩。他說“閻長官跳崖我跳崖,閆長官滾溝我滾溝”。他還是剿共戰場上的急先鋒,多次與我軍作戰,被列為戰犯。被我軍俘虜後接受改造,後經特赦回到太原並最終逝於太原。


文綜史組


常話說,江南出才子,陝西出皇帝,山西出將軍。山西自古以來名將眾多,小史官就不一一詳細介紹了,直接羅列名字,有些有爭議的,歡迎朋友們評論區糾正!

春秋戰國,廉頗,李牧,都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漢朝,衛青,霍去病,公元前119年出擊匈奴,打出漢家威嚴!



三國,關羽,張遼,這兩個就不細說了,三國名將!

唐朝,尉遲恭,薛仁貴,一個追隨李世民玄武門事變,一個三箭定天山!

宋朝,楊業,屢建奇功,人稱“楊無敵”!

一時只想到這麼多,近代的沒說,歡迎朋友們評論區補充!


潁州小史官


中國歷史上山西省籍的名將有-春秋時期的-晉文公的舅舅、晉文公的首席謀士、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晉軍上軍主帥-狐偃、晉文公的舅舅、晉軍上軍副帥、城濮之戰主要指揮官之一-狐毛、晉文公時期的晉軍下軍主帥、上軍主帥、執政、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趙衰、晉文公時期的晉軍第一任中軍元帥-郤穀、晉文公時期的-晉軍中軍元帥、城濮之戰的指揮者-先軫、晉文公時期的晉軍下軍副帥、上軍副帥、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城濮之戰中以虎皮蒙馬計大破楚軍的-胥臣、晉文公時期的晉軍下軍主帥-欒枝、晉文公時期的上軍主帥、晉襄公時期的中軍元帥-先且居、晉文公時期的晉軍下軍主帥、晉靈公時期的上、下軍主帥、晉成公時期的中軍元帥、執政-郤缺、晉襄公、晉景公時期的晉軍中軍元帥、執政-趙盾、晉悼公時期的晉軍中軍元帥、執政、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韓厥、晉景公時期的晉軍上軍主帥、中軍元帥、執政-士會、晉景公時期的晉軍上軍主帥、中軍元帥、執政-郤克、晉悼公時期的軍政統帥、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魏絳、魏絳之孫、晉軍步戰創始者、傑出的軍事家-魏舒、西漢時期的-衛青、霍去病、三國時期的-曹魏集團第一驍勇戰將-張遼、南北朝-南朝-梁時期的-與韋睿齊名的名將-裴邃、北朝-北齊時期的-斛律光、北魏-西魏-北周時期的-獨孤信、北周時期的-王軌、唐朝時期的-柴紹、薛仁貴、儒將之雄-裴行儉、王方翼(裴行儉提拔起來的名將)、張守珪、裴度、五代十國-後唐時期的-周德威、李嗣昭、郭崇韜、北宋時期的-慕容延釗、張永德、楊業、李處耘、郭守文、李繼隆、楊延昭、狄青、明朝時期的-王崇古、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