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葉枝花都可賞,北國紅豆亦相思

枸杞

文| 第六個被窩

累累碩果綴滿枝,

北國紅豆亦相思。

江南識君不覺老,

塞外苦寒雪隱跡。

雁過無聲秋高處,

子規聲裡斜陽暮。

芽葉枝花皆可賞,

一盆瑪瑙映紅爐。

芽葉枝花都可賞,北國紅豆亦相思

枸杞屬半常綠灌木,枝條呈拱形遒勁;根若遊蛇,虯曲多姿;秋冬之季,紅果累累,有”雪壓珊瑚”之稱,是製作盆景的好材料。枸杞盆景的具體做法如下:

芽葉枝花都可賞,北國紅豆亦相思

精選樁頭

4月上旬在枸杞剛開始萌發時,精心選擇形狀較好的樁頭,先截短長枝,剪去雜亂枝,小心挖掘,把完整的根挖出來,立即裝入塑料袋中,紮好口,以免水分蒸發。

芽葉枝花都可賞,北國紅豆亦相思

上盆

選用口徑與高均為20釐米的花盆,以疏鬆的沙壤土為好。栽前,先把根修剪到適合盆栽程度,蘸上泥漿,然後置於盆內。栽好後,澆透水,放置2-3天,待土壤略幹,進行造型。

芽葉枝花都可賞,北國紅豆亦相思

造型

利用枸杞萌發力強、枝條生長快的特點,造成傘形、2層樓、3層樓等形式,傘形、2層樓、3層樓具有枝條分別為1、2、3枝,剪後每層之間相距15釐米,分別將枝條4用鐵絲固定於合適的位置。

芽葉枝花都可賞,北國紅豆亦相思

管理

(1)保溼:要經常噴水,保持枝幹溼潤。

(2)抹芽:4月中旬萌芽時,要及時抹芽,要求每個枝幹上只保留頂端四周的芽,其餘的全部抹去。

(3)修剪:4月下旬,當留下的嫩芽長至10釐米左右時進行修剪。

(4)追肥:4月下旬開始追施氮肥,用0.2%尿素水溶液,每隔10天澆1次,到7月底,各種形狀均已形成,停施氮肥,改為每隔10天追施1次0.2%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成花坐果 8月份花芽形成,逐漸開出朵朵紫色小花。9月坐果,10月果色漸漸變紅。霜前移入室內,則綠葉終年不落,紅綠相間 ,格外美觀。

芽葉枝花都可賞,北國紅豆亦相思

民間傳說,有一書生體弱多病,到終南山尋仙求道,在山中轉了好幾天,也沒有見到神仙蹤影。正煩惱間,忽見一年輕女子正在痛罵責打一年邁婦人,趕忙上前勸阻,並指責那年輕女子違背尊老之道。那女子聽了,嗬嗬笑道:“你當她是我什麼人?她是我的小兒媳婦。”書生不信,轉問那老婦,老婦答道:“千真萬確,她是我的婆婆,今年92歲了,我是她第七個兒子的媳婦,今年快五十了。”書生看來看去,怎麼也不像,遂追問緣由。那婆婆說:“我是一年四季以枸杞為生,春吃苗、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越活越健旺,頭髮也黑了,臉也光潤了,看上去如三四十歲。我那幾個兒媳婦照我說的常常吃枸杞,也都祛病延年。只有這個小兒媳婦好吃懶做,不光不吃枸杞,連素菜也不大吃,成天雞鴨魚肉,吃出這一身毛病。”書生聽了這番言語,回到家裡,多買枸杞服食,天長日久,百病消除,活到八十多歲。這雖然是神話傳說的故事,但枸杞的功效卻是古今公認的。

枸杞,性甘、平,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養肝明目的功效,常與熟地、菊花、山藥、山萸肉等藥同用。枸杞全身都是寶,枸杞果能補虛生精,用來入藥或泡茶、泡酒、燉湯,如能經常飲用,便可強身健體。枸杞的葉、花、根也是上等的美食補品。據《新本草備要》記載,枸杞的苗葉叫“天精草”,花叫“長生草”,果叫“仙地果”,根叫“地骨皮”,均有滋補強身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它含有胡蘿蔔素、甜菜鹼、維生素A、B1、B2、C和鈣、磷、鐵等。具有增加白細胞活性、促進肝細胞新生的藥理作用,還可降血壓、降血糖、血脂。枸杞苗、葉入饌多在北方,吃法很多。如將燒好的黃魚與大火快燒的枸杞苗配在一起食用。枸杞苗還能與千張絲或香乾放在一起涼拌,或者用來炒肉、汆湯、煮菜肉粥等。

枸杞為茄科植物Lycium chinense Mill, 莖杆高三、五尺。春天發芽、生葉,枸杞葉嫩綠,可以直接食用。到六、七月開始開小紅花,隨後就結出鮮紅色的果實,形狀如棗核。枸杞的結果期較長,從七月直到十月底霜凍來之前,每隔15天就要摘一次果,果農們可以有四個月的時間享受收穫的喜悅。枸杞主要生長在中國北方的寧夏、內蒙、河北等省。

人們食用枸杞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按《本草綱目》的記載,古代的枸杞產於常山的為上品,到了唐代就生產于山東、河北一帶,明代時是陝西、甘肅的最好,清代的極品枸杞則產於寧夏,其子園、大小像櫻桃一般、肉厚籽少、曬乾後也紅潤甘美。

人們歷來把枸杞做為進補的佳品,《本草匯言》中說:“枸杞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溼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自古以來,常食枸杞而強身長壽的例子很多。相傳蓬萊縣南丘村各家各戶都種有枸杞,材里人多長壽,活到一百歲的老人就有十幾個,縣令得知此事報到皇宮,皇帝叫人送匾,稱此村為“長壽村”。

宋徽宗時,順州築城,民工們在土中挖到枸杞的根,其外形如犬,立即獻入宮中,這就是傳說中的千歲枸杞。

又傳唐代潤州有個開元寺,寺裡有一口井,井旁長有很多枸杞,高的有一、二丈,其根盤結粗壯,寺里人飲此井水,人人面色紅潤,至八十而頭不白、齒不掉。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為此做《枸杞井》一詩,詩中說:

僧房藥樹依寒井,

井有清泉藥有靈。

翠黛葉生籠石? ,

殷紅子熟照銅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

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

還知一勺可延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