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歷史(31):犯顏直諫的「父母官」李桐客

李桐客,是隋唐時期冀州衡水縣(今桃城區)人。他從小不僅才智超群,而且勤奮好學。李桐客中舉後進入政界,被隋煬帝任命為朝廷錄事,總掌文簿。

大業十二年(616)三月,楊廣率朝廷官員巡幸江都(今江蘇江都市)。在此期間,中原大亂,隋煬帝無心北歸,欲遷都丹陽。滿朝文武隨聲附和,李桐客眼見隋朝天下搖搖欲墜,他不顧官位低下,立即啟奏皇上不可遷都。李桐客的竭誠之心、坦蕩之言,竟被御史彈劾,扣下"誹謗朝廷"的罪名,打入大牢幾乎丟了性命。

  隋朝滅亡後,李桐客先遭亡隋遺臣的威脅,被逼迫逃到黎陽,再被竇建德擒獲。不久,竇建德兵敗,他漂泊江湖,過著不隱不仕的生活。唐武德四年(621)五月,他由江南輾轉流落河南滎陽,借住一位友人家中。適逢秦王李世民到府,友人也請李桐客做陪,席間交談,李世民發現他是人才,立即召進秦王府,任法曹參軍,掌管司法事宜。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上皇位,命令魏徵為宣撫正使,李桐客為副使,宣撫河北,安撫了太子李建成舊部,使社會矛盾漸趨緩和。回到長安後,李世民又委派李桐客出任四川巴州刺史。在赴任的路上,李桐客看到戰後城垣頹廢,宇屋凋零,市肆蕭條,田園荒蕪,百姓形色憔悴衣衫襤褸地站在道旁,憐憫之心油然而生。他隨即指定出一套以"休養生息,不圖奇業,利民為本"的建州方略。首要的是保障縣民安居樂業,他身先士卒,帶領州、縣吏員,興利除弊,改革各項舊制。同時,獎勵耕織,鼓勵縣民開墾荒地,號召百姓廣種薄收,輕徭薄賦,讓百姓儘快豐衣足食。另外,他親自督辦兵勇,操練軍隊,剿匪除霸,保障地方治安。而他自己清正廉潔,生活儉樸,還自種菜蔬。為杜絕奢侈之風,他不拜客,不宴請。因此,他在任期間,民呼其為"慈父"。離任時,州城百姓聽說後,頂香塞道予以挽留。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以及《巴州志》都記載了李桐客的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