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早有預兆:自從此女生下孩子後,紫禁城再沒傳出嬰兒哭聲

你聽說過生孩子是門賺錢的營生嘛?也許,你會說:“這顯然與現實社會完全不相符嘛!開什麼玩笑。”我們多多少少能在影視劇裡面看到,那些中國古代的女子,尤其是皇家的女人,如果能生出一個孩子來,特別是男孩,對她們來說有多麼的重要。如果,你能在佳麗三千的後宮被皇上寵幸,還能在御醫的口中聽到:“恭喜娘娘,賀喜娘娘,您有喜了。”那麼,你就發大了。

在《宮中現行則例》裡面有詳細的妃嬪懷孕的記載。如果,哪一位妃嬪有了喜了,皇上會在小滿,也就是四月初五的時候,給出生的孩子先賞白銀二百兩,布匹四十。當年,慈禧生同治皇帝的時候,咸豐爺並沒有按照慣例打賞,而是加大了賞賜。不僅,賞銀三百兩白銀,而且,布匹也增加到七十匹。更重要的是,慈禧因為母子靜脈的平穩,咸豐興奮的將慈禧加封為了懿妃。

大清滅亡早有預兆:自從此女生下孩子後,紫禁城再沒傳出嬰兒哭聲

如此一來,隨著慈禧身份的提高,她的孩子也因此一出生就不同尋常。

毫不誇張的說,現在很多人生個孩子,當到了滿月的時候,也有“辦滿月酒”之稱,藉機收回點份子錢。其實,這樣的習俗放在皇家子嗣出生後也同樣適用。

慈禧生完孩子後,新生的小兒,先要經過欽天監官員對他長達一個小時的細心沐浴,與此同時,皇室家族裡的人會紛紛前來,帶上精美貴重的禮品送給慈禧。等孩子出生有了一週以後,第二次的收禮也會應運而生,每個來看孩子的皇家人都會手帶各式各樣的荷包,自然,它的功能和我們今天的紅包功能一樣,只是,在價值上不知道貴了多少。

大清滅亡早有預兆:自從此女生下孩子後,紫禁城再沒傳出嬰兒哭聲

這還不算完,到了滿月和百天以及每一次孩子的生日慶賀,皇家都會宴請賓客,可以說,慈禧單單從這當中收取的禮物就已經是價值連城了。這時候,我也終於能夠想明白,當年八國聯軍侵化時,慈禧帶著同治去太原逃難,卻還心心念唸的惦記著存放在宮中數十年的積蓄。如果被外人拿去,慈禧豈能甘心啊?所以,在後宮之中,生孩子特別是生男孩在古代是一棵巨大的搖錢樹。

其實,當同治還在慈禧肚子裡時,咸豐就下令讓慈禧搬到儲秀宮裡居住。內殿總管按照封建習俗,帶領太監在儲秀宮裡為慈禧刨喜坑、唱喜歌、放筷子,同時,為即將出生的的孩子準備各種各樣的服飾。而這些東西並非全部都能用上,因此,也造成了很多鋪張浪費的現象,可以說,這從側面也反應出了慈禧的野心和其奢侈的生活態度。

大清滅亡早有預兆:自從此女生下孩子後,紫禁城再沒傳出嬰兒哭聲

對於清朝皇室來說,子嗣繁衍不絕,才能確保江山社稷,萬年不變。因此,為了確保懷孕妃嬪順利生產,宮中建立了一整套,嚴格的制度,

慈禧在懷孕一個月的時候,咸豐就派了重要的且有經驗的人去伺候她,可以說,一人懷孕,全儲秀宮裡的人都圍在慈禧的身邊,忙這忙哪兒。從慈禧懷孕開始,她的身邊前前後後就有九個人,如此大的排場。到第八個月時,咸豐看快要到臨盆之時,又多增加了幾個御醫、宮女和太監。這樣算下來,光照顧慈禧生育的人就有十五個,他們最重要的職責和任務就是為了保證慈禧能夠順利生產。

經過了九個月的辛苦懷胎,在咸豐五年六月,慈禧總算順利的誕下一名小皇子,是謂同治。並且,在他之後,咸豐皇帝雖然又有了第二個兒子,但是,這個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從此之後,紫禁城裡再也沒有傳出過嬰啼哭聲兒的。據說,為了慈禧能夠順產,御醫不惜將“易產石”和“大楞蒸刀”這兩樣貴重的皇家寶物都拿了出來,掛在後殿中為慈禧祈福。

大清滅亡早有預兆:自從此女生下孩子後,紫禁城再沒傳出嬰兒哭聲

其實,同治能夠安全的存活下來是一件很幸運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呢?

是因為在同治剛出生沒多久,御醫就會給他吃大量的“福壽丹”。而這福壽丹裡有硃砂、黃連、甘草,它經過大大火高溫煉製而成,這其中最致命的是硃砂。都知道,硃砂是含有劇毒的一種藥物,危害極大,可以直接損害人的中樞神經和肝腎,但是,卻能起到安神養眠的作用。一個剛誕生的嬰兒,吃下這含有劇毒的藥,同治卻不可思議的活了下來,這是靠了多大的幸運啊?

慈禧順利生下皇子以後,接下來就是產後的恢復了,對於月子裡的重視也一點不亞於懷孕的前期準備。在飲食方面,慈禧作為妃子卻能夠每天享受極致口味的“八寶米”和“四盒芝麻、二十個雞蛋”的待遇,這樣的特殊服務,只有在特殊的時期才可以享受。

大清滅亡早有預兆:自從此女生下孩子後,紫禁城再沒傳出嬰兒哭聲

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去世,此時的慈禧正逢青春年少,她那個時候才28歲。所以,這麼年輕就守寡也註定了其備受爭議的一生,之後,甚至傳出了太醫薛福辰為慈禧太后懷孕診脈的事情。

『《懿妃遇喜檔》、《宮中現行則例》』

喜歡的朋友可以添加關注哦,小編會定時給大家更新精彩的內容,並且會在粉絲中抽取粉絲髮送一些福利。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大清滅亡早有預兆:自從此女生下孩子後,紫禁城再沒傳出嬰兒哭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