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南:脱贫户熊文初的“156步养猪法”

湖南衡南:脱贫户熊文初的“156步养猪法”

中国网7月19日讯 提起熊文初,村里人无人不知,这个有着先天性白内障的中年人,是个养猪脱贫户,每天靠着自己心中的那156步,年养猪出栏110余头,土鸡100余羽,年纯收入达6万余元,是脱贫户里面的佼佼者。

熊文初是湖南省衡南县洪山镇新境村社公组的贫困户,一家5口人,老婆是智残人员,没有劳动力,还要靠年迈的老母亲和自己照顾,熊文初生有一对儿女,大儿子10岁,也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一家人曾经是靠吃低保来维持生活。

想着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白内障,视线模糊,既没有技术也做不了体力劳动,于是,熊文初便想到了通过养猪来致富。

起初,熊文初搭建起简易的猪棚,便开始了他的养猪生涯,每天靠着自己心中的那156步,走到猪舍忙碌是他每天的生活缩影。

当有人问起,“您在视线模糊的情况下,是怎么喂猪和清理猪舍的?”熊文初害羞地扬起头,“起初我也不敢想象我是怎么做到的,我视力非常不好,看不清,只能直行,我是全凭记忆记路,就只能由我老母亲牵着我一步步走到猪舍,我就在心里记下猪饲料放在多少步,每个猪圈在多少步,每次该勺多少饲料等等,就这样从失败中慢慢摸索……”

谈到养猪起初遇到的困难,熊文初慢慢地收起脸上的笑容,“当初也是有过想放弃的念头,觉得自己是个废人,可转眼一想如果自己不坚持不努力,家人该怎么办?怎么才能脱贫致富,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说到这里,一起陪同的村干部不由地插上一句话,“我每次过来都看到他蹲坐在猪舍里清理猪粪,有时候看不清了就用手在地上摸抓猪粪……”,看到他这么坚强,村里也商量着给他一些帮助,就到镇上猪饲料店里帮他跟老板协商,等他卖了猪之后再付饲料钱,大家听说他的事迹后也纷纷被他的毅力所感动,你帮点忙,他出点力。

“我不等不靠,自己有手有脚,凭着自己的勤劳改变自己的命运,给家人一个幸福的生活,我觉得很光荣。”去年,在得知他的基本情况后,衡南县委副书记蒋崇华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帮助他引进了3头母猪,还特意请兽医给他进行技术培训。

熊文初说,今年已经有两头母猪产下10余头小猪崽,每逢母猪产崽时,娘俩更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守在猪舍内,精心照料,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开心。

谈及自己几年来的变化,熊文初感慨万千。“以前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打雷下雨没个栖身地儿,靠着仅有的低保过日子……”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家底还不是很丰厚的情况下,熊文初毅然申请了危房改造,建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楼。

熊文初说,“我要先保证家人的住食问题,再着手扩展……”说干就干,他便四处筹钱扩大养殖规模,现如今已发展到3个猪舍,大猪舍饲养肉猪,小猪舍饲养种猪和小猪仔。

“前两年,我卖了212头肉猪和200多羽鸡,包括卖猪粪和鸡粪等一起纯收入达到10万元。”说起这笔收入,熊文初内心满满地自豪。在他的努力下,猪场效益日渐增加,村里也帮忙联系出售,红红的票子进入口袋,乐得一家人合不拢嘴。

据了解,熊文初因为家庭情况特殊,夫妻俩都是残疾人,没有知识技术和资金,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被认定为一般贫困户。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主动要求脱贫。去年,他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脱贫,临走时还笑着跟村干部说,村里要是有谁有养猪方面的难题可以找他咨询,他会毫不保留地告诉大家。

“大儿子患有先天性白内障,通过3次手术后已经逐步康复了,小女儿这次考试也得了奖状,一家人甚是开心。”谈起以后的生活,熊文初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打算再引进一些果树苗,栽种柑橘和水仙桃等外地优质水果苗,利用猪粪做肥料,把家中的空地充分利用起来,还可以环保……

(中国网 曾祥君 通讯员 谢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