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玉麥鄉牧民守邊生活

(改革開放40年)中印邊境玉麥鄉牧民守邊生活

中新社西藏山南7月21日電 題:中印邊境玉麥鄉牧民守邊生活

作者 江飛波

46歲的群宗很愛笑,她是中國人口最少行政鄉玉麥鄉的牧民,在管理幾十頭犛牛的同時,她還經營著一家商店,店裡商品還算豐富,但沒有蔬菜水果。和所有玉麥人一樣,群宗每年都會參與一項已經形成習俗的活動——鄉民們自發組織的守邊巡邊。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位於中國與印度邊境,是中國最偏遠的邊境鄉之一。2017年11月,全鄉只有9戶32人,今年遷入47戶,玉麥居民將達到56戶197人。

玉麥鄉鄉長鬍學民17日稱,上世紀80、90年代,老鄉長桑傑曲巴(已故)和她的女兒卓嘎在任期間就形成了傳統:牧民放牧的同時守護國土。

夏季的玉麥被雲霧環繞,飛瀑流泉從四周的高山中傾瀉而下。“你看,夏天的玉麥像仙境。”群宗說,在她眼中,玉麥是神聖之地。群宗之前是西藏朗縣人,1993年,她到老鄉長桑傑曲巴家放牧打工,從此留在了玉麥。

1996年,群宗和跑運輸的次仁曲傑結婚並落戶玉麥,那年,玉麥人口實現了增長,住戶從1戶3人增加到了3戶18人。

玉麥人口較少,經常出現一人身兼數職的有趣現象,玉麥村村支書巴桑次仁此前先後擔任第一任教師、發電站站長和醫生。

“我記得2007年3月,我從家鄉隆子縣加玉鄉出發,兩天後無法繼續前進。當時,5位學生家長到30餘公里外的曲松村迎接我,帶著我徒步翻過雪山進入玉麥。”巴桑次仁說,現在他已成家,戶口也遷至玉麥,成為守邊巡邊的一員。

玉麥以牧業為主,7月15日,中新社記者到達海拔4000餘米的玉麥夏季牧場,高山草原上雨霧濛濛,山坡上開滿了黃色的小花。

“放牧巡邊主要留意有無陌生人、陌生的腳印。”牧民央宗邊擠牛奶邊介紹,她是老鄉長桑傑曲巴的二女兒,她說,所有玉麥鄉的牧民在放牧的同時,都兼職守護中國國土。

玉麥人的生活傳統又現代:他們既吃糌粑喝酥油茶,也使用智能手機移動支付,很多牧民既會騎馬放牧,也會駕駛汽車。

1990年之前,老鄉長桑傑曲巴家的房子既是民居,也是鄉政府。得益於西藏官方的重視,早在2003年,玉麥便可使用電話與外界溝通,當年,玉麥還實現了通電、廣播電視及公路等。

玉麥鄉黨支部書記達娃稱,隨著西藏固邊富民政策的實施,2017年,玉麥人均純收入達5.58萬元人民幣。今年,全鄉197位牧民將入住具備抗震功能的新房。

群宗的大兒子拉巴次仁18歲,他是玉麥第一任教師巴桑次仁的首批5名學生之一。如今他在山南市職業技術學校學習農業種植技術。

拉巴次仁說,他家所銷售的電器等日用百貨是父親從山南市進貨,交通不便和氣候多雨是玉麥4家商店均沒有蔬菜水果的原因。

玉麥無法種植農作物和蔬菜的情況正在改變,目前,玉麥鄉政府在河流下游選定了地點,溫室大棚正在建設中。

拉巴次仁稱,明年參加高考後他將繼續學習農業知識,待學有所成後回到玉麥。他希望玉麥的土地能種出蔬菜水果,甚至青稞,屆時,玉麥商店裡的商品就齊全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