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李逵」和「李鬼」,你分清了嗎?

身邊的“李逵”和“李鬼”,你分清了嗎?

最近三文魚成為了大家熱議的對象,我們都知道,三文魚是生活在大海里的,但是“淡水三文魚”卻刷了屏,這是怎麼一回事?

身邊的“李逵”和“李鬼”,你分清了嗎?

什麼?三分之一的三文魚是“假冒”的?這個消息一出來,網友們都炸開了鍋,紛紛在討論自己吃過的三文魚,猜測它們的真假。

身邊的“李逵”和“李鬼”,你分清了嗎?

大家討論的話題不外乎是這種淡水三文魚好不好吃,安不安全。一般的淡水魚蝦都是不建議生吃的,因為容易感染寄生蟲,會對人體產生健康威脅。而海產的三文魚一般打撈上來之後,都進行了低溫急凍處理。相對來說寄生蟲危害會降低。

身邊的“李逵”和“李鬼”,你分清了嗎?

比起真假、味道、寄生蟲感染,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這個,農產品消費的知情權。

什麼是知情權?

身邊的“李逵”和“李鬼”,你分清了嗎?

在我國,食品安全一直是個大問題。之前爆出的超市的有機蔬菜,就是一個例子。不良商販把普通蔬菜當做有機蔬菜銷售,而價格是普通蔬菜的好幾倍。

一日三餐,吃進嘴裡的蔬菜、肉類,不像一般的商品,包裝上都有生產日期、產地、成分等一目瞭然的標識。這裡面就涉及到了消費者的消費知情權。

大多數的農產品,我們並不知道是從哪兒來的,也不知道它的主要成分。

互聯網在飛速的發展,其實現在想要對農產品做這樣一個追溯體系,並不是難事。但是卻在利益面前打起了擦邊球,不願意做這樣的追溯體系,把消費者矇在鼓裡。

身邊的“李逵”和“李鬼”,你分清了嗎?

今天有淡水三文魚,明天又會出現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