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德行,孩子就壞不到哪裡去,從皇子到庶民概莫能外

漢文帝與漢景帝父子開啟的文景之治為接下來的漢武帝開創新局面打下堅實的基礎,父子倆其實都沒有什麼特殊的治國方略,釆用的不過是以德治國罷了。輕徭薄稅,廢除苛法,愛民如子,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兩人治國方針大同小異,做事的風格也差不多,這從兩人做過的一件相似的事情就可見諸端倪。

漢文帝冊封皇后的時候,做了一件讓人津津樂道的事,他下令賜給天下無妻,無天,無父,無子的窮苦人,還有80歲以上的老人,以及不滿9歲的孤兒,每人一定數量的布,帛,米,肉,凡符合條件的,人人有份。

父母有德行,孩子就壞不到哪裡去,從皇子到庶民概莫能外

漢景帝臨終前,做了與此相似的事,散盡私財,從后妃,大臣到平頭百姓都得到了他的賞賜,他還把曾服伺過他的所有宮都遣送回家,給予她們充足的安家費,漢景帝的這種做法,按現在的說法是愛心捐贈,而且等於是裸捐了。

兩人都宅心仁厚,深得百姓的敬仰,兩人實行仁政,以德治國,自然其個人的品質修為是不會差的。

漢文帝自從就跟隨不受劉邦寵愛的母親薄姬一起,所以他們在宮中的生活總是謹小慎微,處處忍讓,薄姬處事低調,性情溫和,對伺候她的下人也彬彬有禮,平等相處,漢文帝耳濡目染,不管是稱帝前還是登基後,對母親總是孝敬有加,再忙也不忘盡孝,母親病重,漢文帝為母親喂藥時總要先嚐再喂,為此,漢文帝成為唯一以皇帝身份進入二十四孝經典。

父母有德行,孩子就壞不到哪裡去,從皇子到庶民概莫能外

漢景帝出生就是皇子,不久又立為太子,自然有些驕傲之氣,小時候與堂兄弟下棋時,或許是因為輸了棋不服氣,將拿棋盤將堂兄弟給砸死了,可見漢景帝小時候還是很衝動的,這也讓父親漢文帝很傷神,經常訓斥他,漢景帝在父親的教育薰陶下,漸漸變得行為端正,處事穩重了,成為和漢文帝一樣,有德行有修為的人,因此,真正有德行的父母,孩子再壞也不會壞到哪裡去了,他們的言傳身教最終會讓孩子醒悟,不管生活在哪個階層,父母的行為舉止都是影響孩子的決定因子,與地位,身份無關。

父母有德行,孩子就壞不到哪裡去,從皇子到庶民概莫能外

漢文帝,漢景帝是以德治國的模範人物,兩人一起打造永載史冊的國富民強,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文景之治,因此,不管是為人處世,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唯德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