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让别人依赖,是不道德的

这两天看到了张小龙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微信作为一个产品,选择不做过多活动去感动用户带来流量,因为他认为

“故意去感动一个人是不尊重他的表现”。

那天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小姑娘,在给家里人打电话,说了一句,我挺好的,就突然挂断了电话,快速的发了一条信息,然后将手机调暗,默默的流泪。

乔爸猜,这应该又是一个远离家乡来北京工作的,工作的不顺心,却不忍让父母担心。

因为乔爸也有个女儿,如果有一天,女儿在外工作,自己也是不愿让孩子受半分委屈的,如果知道孩子会在地铁上哭,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劝孩子回家吧。

但这样真的对吗?

其实有的时候,是我们的错,我们给了孩子太多依赖的机会,给了孩子太多的感动,孩子把我们当成了后路,逐渐变得不会思考。

有人说,你这不就是说的孩子的独立性问题吗?孩子长大了就自然而然有独立性了,还真不是,如果你说的是孩子可以自己一个人住就是独立,那其实咱们说的不是一个话题。

乔爸今天想说的是,

因为你注定不能一直停留在别人的生命里,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对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另一半,对自己的孩子负责。

随便让别人依赖,是不道德的

不要一直让孩子依赖

这是第一点乔爸想和父母说的,我们一直教导孩子乐观,不论遇到什么,至少父母还在你的身后。

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信号,一次失败,父母在身后,二次,三次失败,父母都在身后,年幼的孩子是不会从之前的失败吸取教训的,你一次次的支持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了惰性,认为,既然犯错和失败没有任何代价,那么做事就可以不计后果了。

一直给孩子希望,也是一种变相的溺爱。

同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她的姐姐家孩子,就是典型的这样一个情况,第一次欺负同班同学,孩子本来很害怕家长会教训自己,毕竟,老师找自己的妈妈单独谈话了。

但是姐姐回家之后,秉着孩子要自然成长,不要过多干涉的原则,只是说了几句,并没有过多的苛责,第二次,主任找谈话,她对孩子说,要主动承认错误,不要害怕,还有妈妈呢!第三次,校长找谈话,孩子因为在学校打架,把另一个孩子打成了脑震荡,孩子因此差点进监狱,但她也如是说。

同事看的也很生气,正是因为在第一次孩子犯错的时候,就给予了宽容和希望。母亲像站队一样,坚定的支持着自己的孩子,成为了孩子的后路。

其实这个例子并不极端,就像前两天的父亲在网上声讨拿走自己全部积蓄的孩子一样,孩子对父亲过度依赖,哪怕在最困难的时期都不曾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丝的委屈。

但这样的孩子就是不再会有承受挫折的能力,他们也不会为了任何一件事情而焦虑,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一直会在自己的身后,不论自己做的如何。

给孩子依赖感,确实这一定程度上会是孩子在困难时期坚持的理由,但是一直给孩子希望和宽容,最终只能让孩子不思进取,懒得去思考与自我成长。

成为了后路,也成为了负担

都市中的人,包括你我,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一旦对别人产生了依赖,似乎就成为了人生重量的一部分,依赖除了是一种行为,更是代表了人的情感,过度的对他人依赖,会让人变得恐惧,不敢接受,也不敢努力。

为什么?

有两点原因:

①当对他人依赖太多,对自己的能力的认知会有局限,认为自己一个人是无法单独做事的。

②如果一旦接受,或者一旦行动,就再也无法为自己找借口,对依赖的人承受着心理负担,认为“如果做不到,就会对不起。。。”

可能家长不认为让孩子依赖就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负担,那边就让咱们重新回到小时候,父母每天都会辅导自己的功课,每天接送自己上下学,但是有一次没考好,这个时候其实特别想让父母对自己吼一下,但是因为害怕你内心对自己过多的自责,父母并没有说你,而你因为内心的愧疚,一直累积着,造成了你之后每一次的考试,都成为了负担。

时间长了之后,孩子就会害怕努力,害怕结果让他人失望,心中默认自己不够好。

我们在许多不必要的事物上过度付出,过度给了孩子希望和依赖,成了孩子的后路,导致我们的孩子不能成功划分好自己与家庭的边界,在家庭与外界环境中找不到自我位置,常常会自我怀疑和失望,这种环境下形成的自我认知也是破碎的。

随便让别人依赖,是不道德的

好的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狠”一点

对自己的孩子狠一点,让孩子少点对自己的依赖,有自己成长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自身做起,不再给孩子过多的惊喜和宽容,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不是第一时间求助于你,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下次如何做的更好。给孩子指导和方法,但并不参与到他的生活之中。

对孩子狠,也并非所说对孩子绝对无情,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同时要教会孩子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需要帮助,而不是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不去求助,让孩子也懂得,你可以求助的对象也是你自己的能力。

乔爸说的这两点,其实都是表面上的方法,源头还是你的内心。

为什么我们会让孩子依赖?因为一定程度上,我们自己也在享受着这种被需要感。

乔爸见过有的妈妈,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担心孩子会哭,离不开自己,但孩子往往就哭两天,其他时间哭的,反而是妈妈们。

因为孩子对自己没有了那么多的依赖,心理上的落差会很长时间不能平复,往往会做出一些挽留孩子以来自己的动作。而当孩子重新依赖上自己之后,又会因为不能够给孩子提供长时间的依赖,或者提供了过多的依赖,而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就像上文所说,家庭与社会界限的不明确,导致孩子认知的不完整。

除了对孩子之外,生活中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也是如此,给别人过多的惊喜,或者过多的让他人依赖,当你不能一直给他人提供一些你让他人依赖的便利时,会给他人一种失望感。

而当你失去他人的依赖时,你的内心也会不平衡,不利于两人之间的关系长期发展,朋友是如此,夫妻是如此,父子或母子之间亦是如此。

所以说,不要让孩子轻易的对你产生依赖,这是一种道德,因为你注定无法负责他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