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那·魯道與霧社事件

霧社地區泰雅族原住民部落於1930年10月27日,在莫那·魯道領導之下,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武裝抗日行動,傷亡慘重,結局悲壯,寫下臺灣抗日史重要的一頁。

這個時間也被拍攝成為了一部著名的電影《賽德克巴萊》,沒看過的同學可以 去看下,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

莫那·魯道與霧社事件

電影宣城海報

歷史淵源

1895年日本人入臺以後,即以武力鎮壓和教化作為殖民統治的兩大基礎。對於以農耕商業為生,且具有文化背景的漢人而言,上述政策在較短期間內即取得一些效果。可是對於擁有本身完整獨立文化、社會組織和生產方式的原住民部落而言,殖民當局強行同化的政策卻引起了激烈的衝突。加上日本人態度傲慢,鎮壓手段殘暴,又充分利用原住民部落之間傳統的仇隙,刻意製造流血衝突,這些都在原住民心中埋下反抗的火種。簡單地說,殖民當局開山墾荒,雖然將近代化的設施和技術逐步帶入山區,而對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和生產方式卻毫無尊重之意,不僅如此,他們還強徵勞力,掠奪土地資源,汙辱原住民的祖靈。長年的殖民與同化政策,使原住民的母文化面臨崩解的威脅。因此霧社事件的醞釀,實非一朝一日。

開始

這一天,霧社地區的日本人為了配合“臺灣神社祭”正舉行聯合運動會,以紀念三十五年前徵臺喪生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這項活動集合了大部分的日本人,因疏於戒備,霧社泰雅族的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便號召了波亞倫社、斯克社、荷歌社、塔洛灣社、羅多夫社等六個部落的族人共同起事。這天凌晨,各部落攻陷了日警駐在所,取出武器彈藥,莫那·魯道則率隊埋伏,準備攻擊霧社日警駐在所以及日本人宿舍區。莫那·魯道的次子巴沙歐·莫那則率主力到運動場四周,伺機攻擊。

早晨,當運動場奏起日本國歌時,抗日族人攻進運動場,與日本警察格鬥廝殺,一時之間運動場、駐在所、宿舍、郵局等地均見追殺場面。由於日本人毫無戒備,共有一百三十四人喪生,受傷者二十六人。其中,臺中州能高郡郡守小笠原敬太郎由運動場逃往眉溪,途中在一座橋邊被追上來的原住民殺死。

莫那·魯道與霧社事件

霧社泰雅族原住民 莫那·魯道 (中)發動舞社事件抗日武裝運動,名留青史

憤怒

霧社事件震驚全臺和日本,不僅在於日本人死傷慘重,也在於正值大日本帝國國力巔峰之時,日本在臺灣的殖民已屆滿三十五年,大規模的反抗活動在前十年已陸續平息,殖民建設亦步入正軌。在日本殖民者的眼中,臺灣應是人心歸順,浸沐皇恩感戴不已才對,突然之間竟遭遇如此暴烈的反抗,讓他們極為震驚。日本殖民當局遂派出大批部隊對抗日原住民展開報復式的武力鎮壓。

莫那·魯道與霧社事件

日軍鎮壓部隊進入深山,追繳莫那·魯道的族人

事件發生的當天下午,日本臺灣軍司令部立即派遣兩架飛機前往霧社山區偵察,同時出動臺灣軍步兵第一聯隊臺中分屯大隊、臺北駐屯部隊、步兵第二聯隊臺南駐屯部隊、臺北山炮兵大隊等共一千三百餘人,經協同整編後,於10月31日上午對抗日原住民發動了總攻擊。此時,起事的族人在突襲成功、奪取大量武器彈藥後,即遁入深山,準備據險抵抗日本軍警的反撲。

過程

由於山勢險峻,日軍推進緩慢。從11月7日起,日軍使用山炮、曲射炮、機關槍,並派出飛機投擲毒氣瓦斯,卻始終無法攻克抗日族人的主要據點。11月18日,日軍再度發動總攻擊,並利用與抗日族人有傳統仇隙的其他原住民部落,將其置於第一線,以減少日軍自身的傷亡。儘管抗日族人英勇抗敵,但畢竟彈藥和糧食有限,敵對的原住民部落又舉族而入,使抗日族人傷亡慘重,節節敗退,戰役進行了四十餘天,終至彈盡援絕莫那·魯道只好帶著一批族人繼續退往深山。最後的結局是,莫那·魯道的妻子上吊身亡,莫那·魯道槍殺了兩名孫子,將妻子與孫子的遺體火化,他本人則走進山林自殺。其他族人或戰死,或自縊,或遭誘捕,命運悲慘。被捕的五百餘族人則被分別扣留在幾個收容所裡,其中以老弱居多。

莫那·魯道與霧社事件

日軍對臺灣原住民部落採取“以夷制夷”政策,利用原主民各部落的仇恨。鼓動自相殘殺

報復

1931年4月24日,日本人進行了一項報復計劃,刻意鼓動與抗日族人敵對的道澤部落組成一批突襲隊,趁深夜攻擊兩個收容所,殺害二百一十六名抗日族人。他們提了一百零一顆人頭回到道澤,並在人頭堆前合影留念,當成光榮的勝利。這次行動又被稱為二次霧社事件。

莫那·魯道與霧社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