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枝条变身微型电厂 高雄农改场推生物炭发电系统

农业废弃物露天焚烧造成空污一直是环保单位在秋冬季节取缔不完的难题,目前政府主要以推广补助农民购置破碎机,将果树枝条就地破碎,翻耕掩埋增加土壤有机质;或将大型农业废弃物集中到焚化炉焚化处理,或破碎后贩售给民间业者制成粒状生质燃料。

不过,根据 "农委会 " 统计,台湾农业废弃物每年产生约500万公吨,再利用率仅70%,加上平时路树修剪,风灾后的漂流木,风倒木等树木枝条,每年仍有大量农业废弃物等待有效处理。

2017年,高雄区农业改良场与业者合作在场区内购置生物炭发电设备,试验成功,17日在高雄场举办示范观摩会。高雄场指出,这套系统可连贯式处理木材枝条,并生产生物炭和木醋液等再利用资材,同时将制碳的热源进行发电,充分展现农业部门在循环农业和减碳议题上的努力。

果树枝条变身微型电厂 高雄农改场推生物炭发电系统

生物炭发电系统可直接进料和产出再利用产品,同时发电。摄影:李育琴

回应 "千分之四倡议 ":土地是全球减碳的一员

农委会主委林聪贤致词时表示,生物炭发电系统是让垃圾变黄金,将木质材料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及生物炭固碳利用,让废弃物可以循环再利用,是实践循环农业的重点里程碑。

他说,未来农委会政策将推动农业循环经济,跨部会与经济,环保部门整合上中下游发展生物炭发电系统,让资源利用更有效率,并且承担更多全球减碳和固碳的责任。

2015年在巴黎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办国法国于周边会议中提出 "千分之四倡议"(4per 1000 initiative),将农牧业列为减缓温室效应的一员,指出土地是全球减碳和固碳的重要角色。尔后台湾也回应支持这项倡议。

高雄场副研究员张耀聪指出,生物炭是经由限氧热裂解所产生的炭化物质,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用于田间可长存土壤中形成碳汇,约可50 - 100年的时间达到碳封存。此外,农改场将生物炭试用在红豆田和洋葱田上,可改良土壤,增加农作物产量,借以鼓励农民合理化施肥。

微型电厂的概念

这套生物炭发电设备有别以往之处为连贯式处理,可连续性进料和产出生物炭。张耀聪说明,发电设备所使用的原料,取自干燥破碎后的木质农业废弃材料,无须事先造粒,每小时消耗150公斤生质材料,经过设备处理可产出100KW /小时电力,约可供100户家庭一小时的用电量,此外还有农业可利用的生物炭15公斤,木醋液1.5公斤。

果树枝条变身微型电厂 高雄农改场推生物炭发电系统

木质农业废弃物经过汽化裂解处理产生生物炭,可长期存于土壤成为碳汇,并可改善土壤摄影:李育琴

高雄场的发电设备若贩售绿电给能源局,每KW收购价3.8945元,在生物炭产量上,每月有1.8公吨的生物炭,还有900公升的木醋液。从经济效益来看,这套500万元的发电设备在高雄场约三年后可回本,高雄农改场鼓励在场观摩的业者投入相关设备的建置。

"事实上这是微型电厂的概念,可适度提供区域型供电,舒缓电力供应吃紧问题,对于业者推向东南亚等电力不普及的国家,也是个拓展商机的机会。"张耀聪补充说。

他强调,展示这套系统希望能唤起大众对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的重视,也为农业部门在全球减碳议题上提供可实践的方向。

观摩会现场有近百位有兴趣的业者和农民参与,有业者向记者表示,农改场应有更长期的试验,证实生产出的再利用资材对农地改善的效果;也有农民提出在一般农地上是否可设置此发电设备?相关法令配套等问题。此外,也提出包括设备的耗电量,使用的农业废弃物原料品项和品质,以及材料来源等问题。

果树枝条变身微型电厂 高雄农改场推生物炭发电系统

大量木质类农业废弃物处理成生物炭可作为炭汇,减缓温室效应。摄影:李育琴

"屏东县环保局"空污科科长陈宏仁受访表示,目前”环保局”与”农业处”协助农民处理果树枝条等农业废弃物,利用就地破碎或转运处理,以减少露天燃烧,后续在发展绿能发电这一块,若业者能主动建置设备,向农民收购木质原料,在售电上有经济诱因,对于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解决露天燃烧将有正面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