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谜居无定所的东方草鸮 扰动过的草生地有助栖息

廖静蕙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

昼伏夜出的神秘草鸮,活动范围能有多大呢?研究人员透过系放追踪,揭露草鸮居无定所的一面,这与过去印象大异其趣;而其活动距离长达36公里,堪称长距离飞行者、天空的大冒险家!

解谜居无定所的东方草鸮 扰动过的草生地有助栖息

系上卫星发报器的草鸮二号。图片来源:林务局

东方草鸮是台湾已知12种猫头鹰中唯一在草生地栖息繁殖的留鸟。

台湾台南野生动物保育学会这几年来除了救伤误种鸟网的猛禽、野鸟,近年来更透过系放追踪、纪录台湾特有亚种东方草鸮的行踪。研究人员在野放草鸮前,系上脚环,2014年至今,共系放23只草鸮,其中编号77的个体,记录到其活动范围长达36公里;另一只编号38的个体,系放17天后,于相距20公里处再度捕捉。

编号77的个体,今年分别于高雄、台南、屏东、台南,因中网获救、重覆捕捉了4次,让研究人员发现草鸮的活动范围这么广阔。这与过去曾于金门、澎湖等离岛记录到草鸮、长途飞行的印象相符;1975年日本西表岛唯一的纪录,也证实草鸮具有长距离迁徙的能力。这些纪录促成了草鸮卫星发报器追踪计划。

这一年来,在农委会林务局经费支持下,为两只草鸮身上装上约占体重3%的卫星发报器,并从一只草鸮传送的讯息获得资料。昨(26)日记者会上,台南市野生动物保育学会总干事曾翌硕分享初步结论:草鸮喜爱的栖息环境是多样的地景镶嵌而成,从几个日栖地记录点位得知,草鸮喜爱栖息于小面积草生或农耕地,这点和过去研究指出的大面积草生地的印象相反。

解谜居无定所的东方草鸮 扰动过的草生地有助栖息

台南野生动物保育学会总干事曾翌硕这一年来以卫星发报器追踪草鸮行踪。摄影:廖静蕙

这些日栖点也显示,在短时间内曾经历人为耕种、整地或野火焚烧等地貌改变,显示草鸮对于人为干扰的环境,具有适应和耐受能力。

解谜居无定所的东方草鸮 扰动过的草生地有助栖息

草鸮喜爱的地形。图片来源:台南野生动物保育学会

更出人意表的是,栖息地点距离人类活动以及人工建物,平均约182公尺。另外,对于栖息过的地方,停留短暂几天飞离后,未见折返重覆利用;研究人员也发现,停栖点间最大距离可达5.3公里,范围大却不固定。

另一只草鸮则因讯号消失无从得知。这也让研究人员关注草鸮活动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险境。例如,常见于草原地景的野火,是几个国家常见导致幼鸟来不及逃避、草鸮繁殖育雏失败的主因。而天灾,如一场豪雨可能让原来栖息的草生地变成泥滩地,一夕无处可归。地景剧烈变动带来的冲击,草鸮族群首当其冲。

曾翌硕表示, 2000年幻象战斗机掉落新竹外海,开启预防鸟击的措施,而草鸮常因挂网而得以让人们一睹其面貌,增加研究机会。由于学会关注飞安与野生动物的关联,而与机场合作,协助挂网野鸟救伤,成效令人满意,不过2000~2009年资料仍显示草鸮族群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至于原因为何仍是个问号,有太多因素须持续厘清,这也促成民间与林务局合作,解谜东方草鸮。

解谜居无定所的东方草鸮 扰动过的草生地有助栖息

东方草鸮为台湾特有亚种,又有猴面鹰之称。图片来源:林务局

根据历年纪缘,草鸮除了仅在苗栗、新竹少数县市未有发现纪录外,全台均有分布,但是零星的目击纪录所能累积的生态资料相当有限。

西拉雅人与“阿多拉多拉” 都是茅草利用高手

目前茅草地是研究人员掌握到草鸮最喜欢的栖息类型,而茅草也是台南西拉雅族利用来盖茅草屋顶的民族植物,由于都喜爱茅草,西拉雅人对于草鸮相对熟悉。草鸮的西拉雅语音似“阿多拉多拉”。自称“西拉雅追鹰人”的导演万俊明,即剪辑4分钟影片说明西拉雅社群与“阿多拉多拉”的关系。

万俊明说,西拉雅的猎人在追逐、捕捉野兔、鬼数的过程,总会在草原偶然与草鸮相遇,既珍贵稀有,又给人捉摸不定的感受。

他说,西拉雅族传统茅草屋,是以白茅草盖屋顶,族人习惯连根“拔”除茅草,隔一段时间后茅草又会长出来,让草鸮利用作为栖地。现在也不盖传统茅草屋,又因人力不足,部分地区以焚烧的方式进行野草管理,烧完之后,茅草逐渐成长。他曾于约80公分高的草丛中见过草鸮族群。

草鸮与西拉雅传统利用白茅草的方式曾经是紧密的联结,他在纪录片中也记录这段情缘。

草鸮研究有助解开农田生态系保育之道

草鸮、石虎、水雉,都是台湾农田生态系的物种,虽因人为利用方式得到栖息环境,但也因生产、收成过程中,使用不利其生存的化学资材受害。农委会林务局长林华庆即指出,台湾有55%保育类野生动物,未受保护区庇护,而是栖息在浅山和平原间的农田环境中,由于大多位处私有土地,保育策略相较于森林生态物种需更加细致、个别化。

人为土地利用方式吸引了野生动物前来觅食栖息,但有些元素又影响野生动物族群。林华庆期待透过明年启动的“国土生态保育绿色网络计划”,透过与生态热点的社区建立伙伴关系,透过友善农法的推广,一同改善、扩大保育效应,经营人与生物宜居的生活环境。

今年林务局与台南市政府、台南市野生动物保育学会共同合作进行卫星发报器追踪研究计划,不但是台湾首次使用卫星发报器进行野外的动向追踪,也是国际保育的首次创举。林务局保育组长夏荣生指出,解答草鸮谜题,有助于了解台湾农田生态系保育之道。

解谜居无定所的东方草鸮 扰动过的草生地有助栖息

林务局与台南野生动物保育学会发表东方草鸮卫星追踪初步结论。摄影:廖静蕙

草鸮主要活动范围集中于农地及周边地区,以捕食鼠类为主,与其它农田生态系的野生动物一样深受农药和毒鼠药的潜在威胁。去(2016)年取消农地灭鼠药剂之补助,今年起禁止贩售、使用加保扶等4种剧毒农药,有望缓解包括草鸮在内许多野生动物所面临的生存困境。非收获期禁用鸟网、架构建全的救援救伤通报系统,也都有助于改善草鸮生存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