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痛下决心杀九弟允禟?

痰盂


康熙末年的“九王夺嫡”大战中,最初以八阿哥胤禩为首,八、九、十、十四这几个年龄接近的阿哥结为一党,尤其九阿哥胤禟,堪称八阿哥的死党。

以此而论,雍正在继位之后,老八、老九不可能有好日子过。

和庸碌无能的老十不同的是,九阿哥胤禟是个聪明人,十分有能量。



九阿哥胤禟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其母亲宜妃郭洛罗氏,康熙对她“眷顾最深”,是所有妃子里面受宠时间最长的一个。

不过,康熙对胤禟这个人却没什么特别眷顾,无论是封爵还是赏赐,九阿哥总是落在和他差不多年龄的阿哥后面(出身不高),更别说得到重用了。

不过,不知何故,胤禟却常对人说:“外面人都说我和八爷、十四爷三个人中有一个立皇太子,大约我居多些。我不愿坐天下,所以我装了病,成了废人就罢了。”

胤禟似乎是想给人一个印象,自己其实是有机会去做太子的,只不过是他很清高,自愿放弃了机会。这样乱说,其实是在给自己找罪。



九阿哥胤禟虽然继位无望,但他有个优点,那就是他很现实。他知道为自己的未来投资,扶持某个可能做皇帝的兄弟,以求做个安稳亲王,继续其奢靡淫逸的生活。

更何况,九阿哥胤禟在经济方面很有一套,在这些阿哥里面,他可能是最有钱,也最善于搞钱的。

胤禟搞钱的手段很多,他通过与明珠的姻亲关系搞到不少钱,又在户部安插了人,专做公家的生意;另外,胤禟还有项业务就是派人从东北向内地走私人参,揽不不少钱。

胤禟还与原明珠府上的管事安三联手,在南方做盐生意,也发了大财。胤禟还经常跟下面的人敲诈勒索,巧取豪夺,连自己老婆的娘家都不放过。

据说,胤禟在康熙末年据说他已经拥有现银四十余万两,田产房屋折合银子三十余万两。



胤禟在康熙末年的上蹿下跳,老四雍正当然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果不其然,其一登上皇帝宝座,就开始敲打老九,把他迅速踢出京城,远远的发配到西宁前线。

此后,雍正又陆续抓住胤禟的把柄,并最后押解到保定时,因受到虐待(很可能是酷暑高温下中暑)而死,其死期与其死党老八胤禩不到十日之遥远。

从这个角度上说,雍正并没有下令处死老八、老九,但老八、老九因何而是,却是十分明白的事实。

从这个角度上说,民间传说雍正“十大罪”中的“屠弟”一项,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

了解更多,可参考拙著:《夺位战争:康熙和他的儿子们》,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坑爹史册


《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元年(1723年)5月22日,雍正帝生母吴雅氏(仁寿皇太后)得病,次日即宣告死亡。从生病到死去,不过短短10几个小时,实际上是暴卒。

当时,皇九子胤禟(雍正即位后改为允禟)身边的太监何柱国等人却议论说皇太后是自杀身亡的:“太后要见允禵(胤禵,皇十四子,雍正胞弟),皇上大怒,太后于铁柱上撞死”。胤禩(皇八子,后改允禩)的亲信太监马起云也说:“皇上命‘塞思黑(指允禟,蔑称)’去见活佛,太后说何苦如此用心,皇上不理,拂袖而去,太后怒甚,就撞死了”。他俩都是雍正帝政敌的心腹太监,虽然一说允禵,一说允禟,有些矛盾,也可能是散布谣言,但太后之死,还是有许多可疑的地方。

雍正封同胞弟允禵为郡王,但却命他在康熙帝的景陵里居停守墓,实际上把他圈禁了起来。雍正对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尚且如此戾狠,对允禟就更不客气了。

康熙下葬后,雍正以违禁做买卖为由,将允禟生母宜妃的太监李尽忠发往云南当苦役,太监何玉柱发配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并没收其全部家产。

雍正十分厌恶并蔑视允禟,说他“文才武略,一无可取”,是乃父康熙“无足数计之子”,但也不轻易饶过他,于是就以允禵从前线归来军中无人统帅为名,命允禟去西宁戍边。允禟知道这是要流放他,推说等过了父皇百日冥辰再动身,雍正不许,催促速行,遂无奈于1723年辗转到了西大通(今青海大通县)。允禟到西大通后,立即奏请回京,雍正含混莫名地批曰“知道了”三字,不置可否,暗中却悄悄指示年羹尧严密监视其动向,不可放他回京。

允禟派人到河州买草料,顺便勘察牧场,这本是平常琐事,宗人府却于1724年2月参劾他“抗违军法,肆行边地”,雍正乘机将其贝子爵位革去,此举很有些欲加之罪的意味了。

后来,随着皇位的稳固,雍正开始加大了对胤(允)禩集团的打击力度。1726年正月,他发布上谕,褫夺了允禩的黄带子,削夺宗籍,将他逐出宗室。还斥责允禟编造类似西洋字的暗号偷偷与家人通信,被发觉,命查抄他的府邸。两人的家人、亲信均遭株连。3月,将允禩改称“阿其那(满语:狗)” ,极尽侮辱之能。5月,向文武百官、八旗军民颁布了允禩、允禟、允禵、允俄 ( 皇十子,允礻我)等人的罪状。允禟被改名为“塞思黑(满语猪的意思)”,随后被都统楚宗从青海西大通押解至保定,直隶总督李绂奉命将其软禁起来。

李绂把总督衙门附近的三间小房,四面加砌高墙围住,把允禟关入里面,封死前门,用转桶传递饮食,外有官兵日夜严加看管。房小墙高,密不透风,又值酷暑炎天,戴着手铐(梏)、脚镣的允禟苦不堪言,动辄晕死过去。这年8月,李绂奏报允禟病死,雍正非但毫无怜悯,还说他遭报应,罪有应得。在当时以及后世,一直有人怀疑允禟是被雍正君臣害死的。5月,雍正把允禵移到景山寿皇殿圈禁。9月,允禩在禁所里死去,雍正也说他是遭天谴,服冥诛。随着允禟、允禩先后死去,这个为“夺嫡”而经营了20多年、被雍正视为最大威胁的政治集团,彻底土崩瓦解了。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因为九阿哥允禟是个狠角色,并非老十允俄那种废材。

根据清史记载,允禟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式样,并首开满族人其端用拉丁语转写满文。热爱外国文化和西学,曾自学外语,并甚亲信当时来华传教士。说明老九这个人,智力属中上水准。



说两个小故事

康熙帝废黜皇太子允礽后。大阿哥允禔与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胤禛共同看押允礽。康熙帝亲笔撰写废斥皇太子的告天祭文,允礽却与父皇大加顶嘴,说有人要暗杀自己。前来看望的老九得知后向雍正建言:“此事关系得大,似乎应该上奏。”(不上奏,允礽有可能会被弄死)

当时雍正并不清楚康熙对允礽的态度,便顺势表态:“九阿哥说的是,便担了不是也该替他奏一奏。”大阿哥允禔仍不肯代奏。雍正说:“你不奏我就奏。”于是,允禔与雍正共同奏告。康熙帝听罢称赞:“你们奏的是。”下令将允礽颈上铁锁解去。意思很明显,康熙并不打算弄死老二。

老九只是来探望的,本可观望不语,却不计利害,出此直言。替雍正参谋一件博得康熙心悦的事情。这件事让雍正很吃惊,允禟的眼光独到,不得不防。



同样是废太子一案,康熙厌恶老八允禩,将其锁拿宗人府时。老九跳出来顶撞,替老八允禩鸣不平。康熙盛怒之下打了允禟两个耳光。允禟与老十四怀藏毒药,愿与同死。又携带锁铐,亲自随行,以示同患之意。

此事让康熙大为惊叹,虽然康熙不喜欢儿子们结党营私,但也很欣慰老九和老十四维护老八的勇气,因而既往不咎。反倒是一心想弄死废太子的大阿哥胤禔被圈禁,被康熙怒斥为“乱臣贼子”,夺爵圈禁。

这个事,雍正也看在眼里。老九善于结交朋友,经常拉拢官员加入自己的小集团,扩充实力。康熙非常不喜欢这种行为,因而雍正及时与老九划清关系。并且将老九和老八划为一类人,一个博名声,一个博人缘,日后都是大祸害,不得不防。


雍正继位后,先是把老十圈禁,又把老十四派去守陵。老八先留着不动,专心一意的对付老九。

派老九去青海监军,允禟不想去,还是被强制派去。后又被抓回,监禁在保定。监禁期间,允禟的日用饮食不搞特殊化,全部和普通犯人一样对待。过惯了好日子的允禟哪里吃得了这苦?他被关押在保定时又正是酷暑季节,很快便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据说,当时允禟被囚禁在一个暗无天日、手足难伸的小屋之内,“铁索在身,手足拘挛”,“屋小墙高,暑气酷烈”。有几次允禟中暑晕死过去,被监守用冷水浇醒。后因腹泻虚脱(也可能是痢疾),不省人事,监守也不敢派医生来给他看治。最后活活给折磨致死。

究其被害的原因,与老八沆瀣一气并不是主要原因。老十和老十四也跟老八关系近,但都没有遇害。老九的才能,被雍正忌惮。八爷党实际有两个核心,老八和老九都是人精。

最要命的是,老八擅长收买人心,老九擅长结交大臣。身为皇帝,雍正不能留这两个。否则朝堂之内,迟早都会跟老八老九混到一起去。相反,老十和老十四并不结交大臣,在朝廷没有根基。他俩只是结交老九而已,在老九的带领下,又跟老八关系不错。不是什么狠角色,没必要弄死。


Mer86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四阿哥胤禛与八爷党的允禩、允禟、允䄉、允禵等人就已经结下了梁子,但事态还远没有那么严重,在雍正登基之后,他们之间的矛盾才日益激化。在胤禛登基之初,雍正对他的这几位弟弟还是以约束为主,并施以小惠,但在康熙末年就羽翼颇丰的八爷党并未把他们的四哥放在眼里。在雍正元年时,他们便开始派人在民间散步谣言,比如“凌逼弟辈”、“报复旧怨”等,弄得雍正很尴尬,还特意发上谕为自己辩驳,并对八爷党的一些党羽如贝勒苏努之子勒什亨、乌尔陈等人进行惩处,以劝诫允禩、允禟等人悬崖勒马。但这几位阿哥却变本加厉,尤以允禩、允禟为首要。


允禩时任总理王大臣,处理很多事务时处处与皇帝的意志相悖,并废公行以示好群臣。允禟更是肆无忌惮,在给雍正的请安折中,不辨君臣之礼,仍自称为“弟”,对皇帝极为藐视。他遣送往西宁时,还勘察牧场,囤积粮草,且不惜重金收买人心。雍正在朝堂上一再发出严厉警告,他们却置若罔闻,雍正便开始大力剪除八爷党中的重要党羽,比如明珠之子揆叙的后代,遏必隆之子阿灵阿的后代,到雍正二年,又圈禁了十阿哥允䄉,将十四阿哥允禵软禁在景陵。由此,事态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但雍正对允禩、允禵之恨尚未达到动杀心的地步。


雍正亲自写了一篇短文《朋党论》,以“朋党之名”警示八爷党,之后的一年间,又不断颁发上谕,斥责允禩、允禟同党。由于允禟在西宁时有种种不安分的行为,雍正派钦差楚宗前往约束,但允禟仍藐视皇帝,对钦差不出迎请安,不叩头谢罪,依然盛气凌人无所畏惧。雍正对此极为恼怒,此时恰逢山西巡抚参奏允禟在平定州擅自殴打生员,请旨定罪。由此,便革去允禟贝子的爵位,并监禁于西宁。到雍正三年年底时,允禟写给允禩的密信被截获,心中所用的暗语是允禩编写的密码,这让雍正大为震惊,他没想到允禟竟然仿照敌国奸细的行为与自己对抗,可见顽抗到底的决心。由此,雍正对允禩、允禟开始下了杀心,之后,逐渐将他们革除宗籍,改名“阿其那”、“塞思黑”,并让大臣们议罪,不久允禩、允禟便死于狱中了。


红小豆馆主


九弟允禟是雍正整死的两个兄弟之一,另一个被整死的就是八弟允禩。如果说允禩是雍正的头号死敌,那么允禟就是允禩的头号死党和帮手。甚至雍正是先整死允禟(塞思黑)之后,才对真正的死敌允禩(阿其那)下手,可见雍正对这位九弟允禟的能力是很忌惮的。

之所以会这样,起因是康熙第一次废太子之后,允禟误判了胤禛的态度和立场,而且使出非常高明的手段拉拢胤禛加入允禩阵营。这不仅让胤禛感受到允禟对允禩的坚定支持,也亲身体会允禟拉帮结派的强大能力,这是一种令任何一位皇帝都心中不安的能力。

具体的事情有好几件,先是皇太子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废,负责看守废太子的是胤禛和大阿哥胤禔。当时废太子多次说有人要取他性命,允禟知道这个事情后就去建议胤禔和胤禛上奏,意思是上奏之后即使废太子真死了,也怪不到他俩头上。

但是大阿哥胤禔一心想置废太子于死地,巴不得他早死,自然不愿代奏。最终,胤禛在允禟的建议下独自向康熙上奏,果然踩准了康熙不愿处死废太子的心思,帮雍正博得了康熙的好感。当然,这里面更有允禟的一份人情,允禟对这件事情的判断准到令胤禛也自叹不如。

还有一次是允禩获罪被康熙削爵关押,允禟带着允禵一起去保奏他们的八哥,甚至允禟因为极力为允禩争辩,还被康熙打了巴掌。不仅如此,允禟和允禵竟然还是身上带着毒药去的,那架势是一旦允禩有什么不测,他们就喝毒药一同赴死。

允禟对允禩的支持到了这种能豁命的地步,雍正自己都没有这么铁杆的支持者,必然会非常嫉恨。

更致命的事情是另外一件,允禟在胤禛那里有了劝奏的人情后,由于没有识破他的夺嫡心机,而是不断对胤禛施展拉拢手段,想把他拉到保举允禩为皇太子的行列。应该说,允禟做的这件事深深刺痛了雍正,最终招致雍正对他必欲除之。


读历见闻


不知道为什么雍正皇帝的名声会被很多人说的那么糟,要明白一点,跟唐太宗李世民比起来,雍正皇帝还是比较仁慈的。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还杀死了他们的儿子,他们的后代中只有女儿才能活的下来。

雍正皇帝并没有杀死自己的亲兄弟,更没有杀死他们的儿子。乾隆皇帝上台以后,还给自己的堂兄弟们都封了亲王。

因为康熙活的比较久,他的儿子也比较多。因此他的儿子参加争夺皇位的人也比较多,当时的局势也比较混乱。

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够最后胜出,就在于他的沉稳。其他的那些阿哥们只要是表现的非常活跃的,基本上都被康熙打入了冷宫,列进了黑名单。

康熙不允许有挑战自己的人存在,自己的儿子也不行。因为这个原因,雍正的对手都自动退出了历史舞台,雍正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皇权继承人。

在雍正皇帝登基后,他的老八老九兄弟又跳上台前,不断的给他添眼药,制造麻烦。

雍正皇帝一怒之下,把老十四兄弟圈禁,把老九送到青海军中效力,以示警告。哪知道老九仍不思悔改,暗中和京城书信来往。

这一切都被雍正看在眼里。雍正四年,忍无可忍的雍正革去老九的黄带子,削除宗籍,改名赛思黑(猪和狗的意思,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猪狗不如,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雍正皇帝的愤怒和不满)。

同年4月,老九被锁拿进京,一路上谈笑风生,蛮不在乎。

雍正皇帝得知这个消息后,就下令把他圈禁在保定,闭门思过。在圈禁的过程中,他不管要什么,看守都不给。被三条铁链捆绑的他,经常昏迷。家人不得不用冷水才能把他喷醒。

在这一年的8月27日,生无可恋的老九就此死去。

这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一生善于经商,乐善好施,对兄弟们讲义气,却不幸卷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政治斗争,最后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新知传习阁


至少从表面上看,允禟不是被雍正明令下旨斩杀的。但也不代表不是雍正暗中授意。如果真是雍正的授意杀了允禟,在雍正来说肯定不是痛下决心,应该是拔去眼中钉、肉中刺。

雍正想除掉允禟的理由太多了。首先,允禟是允禩一党,所谓的“八爷党”是康熙季年夺嫡用力最猛而豪不掩饰的团体。八爷党上下钩连的能力,在百官之间串联的影响力连康熙皇帝都大为震惊。不在其位不能感同身受,当雍正当了这个皇帝以后自然也就有了和康熙皇帝一样的烦恼。他不可能把那些曾经在康熙年间支持“八爷党”的官员全免职,那么就只能把这个团体所支持的核心人物拿掉。核心人物是允禩,而允禟同样的是核心人物,不排除除掉允禩之后允禟转而成为被支持的中心这个可能,因为允禟也一样是康熙的皇子。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了允禟存在威胁皇权的问题,那么当然除掉他就是毫不容情的。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和允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有关。宜妃在康熙年间的地位很高,《清史稿》、《永宪录》等都记载说康熙非常眷顾宜妃,甚爱之。宜妃在康熙刚驾崩的时候曾经做出过凌驾于雍正生母德妃之上的事,当时生病的宜妃坐着软榻奔向灵堂还抢在德妃前面。就是对新君雍正,宜妃也敢摆出母妃的架子来,不给雍正面子。也许雍正联想到宜妃地位既尊,允禟还有外家,这些可能都会是对允禟的支持势力,所以不如把允禟连根拔除。

如果允禟自己老实还好,偏偏允禟是个不老实的人。雍正都把他发配往西宁了,他还敢找借口说要等过了康熙的百日冥辰再走,过了百日又说等送陵寝启程再走。这么一拖再拖把雍正惹火了,索性等允禟到了青海西大通就把他软禁在那儿。问题是允禟还是不知收敛,还有闲心让人看牧场买草。于是雍正二年雍正革了他的贝子爵位。

不知道允禟是终不知事态的严重,还是一直抱着侥幸之念,还是想表现出成败看淡的洒脱,还是真的不了解他的异母兄长,最终允禟在囚禁中死去。


沅汰历史


自古以来,只要牵扯到家产分配,就很难维系好兄弟手足之情。这种问题不仅仅出在普通人家,就算是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皇子们之间也是相当严重。特别是牵扯到皇位继承的时候,手足相残兄弟阋墙,亲兄弟直接变成敌人,杀之后快者不计其数。

康熙大帝在历史上是一位十分英明的皇帝,只是他选太子的眼光实在不行。在经历了两次太子废黜之后,他的儿子们为了皇位各自站派,斗作一团。因为他在位时间长,皇子们都已经发展好自己的羽翼,和前朝官员也是密不可分。直到后来这场战斗以雍正即位结,一直站在雍正对立面的八皇子党派,就面临着一场大清洗。


八皇子党羽之中,最为凄惨的就是雍正的九弟允禟。允禟此人其实十分聪明,不仅仅在学术上有建树,而且还善于经商,甚至多次资助过雍正的亲弟弟十四皇子。


此外这位皇子也是一位仁德之人,平时也不懂得看人脸色。当年太子被废,允禟不忍心看自己的哥哥时时带着枷锁,便以康熙并未下诏明确废除太子为名,给皇帝上奏,希望能够去掉枷锁。在当时人人自危不敢在康熙面前提太子两字的情况下,九皇子这个折子反其道而行之,反而深得康熙之心,觉得他重感情。

后来康熙彻底废除了太子,允禟也顺势站在了贤王八皇子这边。雍正登基之后,为首的八皇子自然不能放过。而这位颇为聪敏,有得人心的九弟,他也是视为眼中钉,不除去心中总是不踏实。



雍正下令将允禟流放至西宁,又无意之中在十皇子的密信之中发现了允禟诋毁雍正的语句。一怒之下削了允禟的爵位,除去宗籍,关进了大牢。雍正虽然没有明确下令将他处死,但是手下的官员们早就揣摩好了圣上的意思。


允禟被这些官员们关进一所暗无天日的小牢笼之中,时下正是酷暑难当,身为皇子的允禟哪受过这种苦楚,因为中暑就晕死过好几次。监守的官员不但不给他改善环境,还不停得用冷水浇醒他,最终这位优秀的皇子被折磨致死。

雍正之所以一定要弄死九皇子,因为他在几个皇子之中颇得人心,擅长结交大臣,如若不除,难免成为心头大患。只是这位皇子死得太过凄惨,不知雍正是否有一日曾经后悔过,毕竟一同成长,又是血脉相连。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允禟之死可以说是一个意外,但是也可以说是一个必然。


《清史稿·允禟传》是这样描述允禟死况的:雍正四年“六月,诸王大臣复劾允禟罪状二十八事,请诛之。胡什礼监允禟至保定,命直隶总督李绂暂禁,观其行止。绂语胡什礼‘当便宜行事’,胡什礼以闻,上命驰谕止之,绂奏无此语。八月,绂奏允禟以腹疾卒于幽所”。


在康熙时期,九子夺嫡,太子胤礽被废了之后,出现了当时势力最大的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而当时的雍正帝可谓是势力薄弱,因此选择了退让,后来八爷党被康熙打击,最后失势,而于此同时雍正帝登上了历史舞台。

身为帝皇的雍正对八爷一派的势力可谓是最为痛恨,而允禵恰为这一派的重要成员,因此雍正对允禵也是很是忌惮。

雍正继位后就派老九允禵去青海监军,后又命允禟改名塞思黑(有臃肿、粗鄙、卑鄙之意),之后又被削去了宗籍,最后定了28条大罪送到保定蹲大牢,而在这大牢之中,老九允禵可谓是受尽委屈和拷打,胡什礼和都统楚宗烂用私刑,对老九允禵进行殴打,器击,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最后老九允禵是奄奄一息,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牢房之中。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雍正并没有想要处死老九,因为当时的老九已经对雍正没有任何威胁了,而且如果处死老九自己还有背上杀兄的骂名,因此雍正只是把老九放在大牢里候审而已,但是胡什礼和都统楚宗胡乱猜测圣意,烂用私刑,导致了老九死于牢房之中,而雍正也不明不白背上了杀兄的骂名,不可谓是不怨呀!


一缕风尘854


允禟被杀肯定是在“九子夺嫡〞中站错队了。皇家宫廷权势内斗的结果都是千篇一律的。

康熙帝皇子甚众,并且皇子个个才华出众,康熙帝欣喜之余也难免头痛,那就是难以择子承继大统。本来康熙因念挚爱皇后赫舍里难产而亡,立其子胤礽为太子,谁知这太子自己不争气,又加上其他皇子落井下石,导致其太子位立而废,废而立,一波三折,最终被废。

后诸皇子迅速选边站队,形成了以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允禩为首的两大势力。允禩号称八贤王,他旗下笼络了大量王公皇子,大多皇子都攀附于他,当然这其中便有允禟。史载允禟聪慧好学,才干出众,不拘小节,为人豪爽仗义,是允禩的坚定支持者,肯定是胤禛的眼中钉,肉中刺。

允禩在九子夺嫡中被挑落下马。作为其追随者允禟的下场可想而知。雍正继位后,清算允禩党羽,允禟被杀。

乾隆皇后乌拉那拉氏发疯的原因,史界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乾隆本不喜乌拉那拉氏,只是在皇后富察氏亡后,迫于皇太后威严违心立乌拉那拉氏为后。后在南巡途中,被送回京,对外宣称皇后已疯,后皇后去世,乾隆将其草草下葬,并未给予皇后应有礼遇。由此可见,乾隆对其厌恶极深。究其厌恶原因,认为乾隆生性风流,在南巡途中处处留情,乌拉那拉氏强硬力阻,触怒乾隆,被打入冷宫。真相扑朔离迷,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