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水木年华,为何李健越来越红,他却只能拍电影割韭菜?

最近,《中国好声音》开播,首次呈现的F4导师阵容中,唯一的内地导师李健的加入,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能代表内地音乐人,与来自港台的周杰伦、谢霆锋、庾澄庆一同坐镇《中国好声音》,这是对李健的又一次充分肯定。

但也有人说,李健跟其他三位明显不在同一层次。看来,我们需要做些功课了。

曾经的水木年华,为何李健越来越红,他却只能拍电影割韭菜?

说起李健的音乐之路,就不能不提最初的“水木年华”。那是2001年4月,两位清华大学毕业的校友卢庚戌与李健,创立了“水木年华”演唱组合; 9月份发行了他们的首张专辑《一生有你》,可谓一鸣惊人,几乎囊括了当年所有音乐颁奖礼的新人奖,同名主打歌更是成为传唱经典;2002年5月,发行第二张专辑《青春正传》。就在专辑发行不久后,李健退出了水木年华。

曾经的水木年华,为何李健越来越红,他却只能拍电影割韭菜?

两位清华才子的组合,当时一片看好,被认为是能威胁到“羽泉”地位的一支组合。可没想到,刚刚成立一年,李健就退出了。据说是因为音乐创作理念的分歧导致。不过我们也确实能听出,卢庚戌与李健的音乐风格是截然不同的,卢庚戌相对来说稍喜浓烈一点,而李健喜欢更浪漫沉静的。当时组合的作品,两人都有参与创作,但卢庚戌的占比更多,整体风格还是卢在把控,演唱上也大多以他为主音,导致李健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压制的感觉。卢庚戌察觉后,曾直接问李健:如果你离开水木年华,是不是能做出更好的音乐?李健考虑良久后,肯定地回答:是的,我想我可以。

就这样,两人和平分手。李健从零开始,独自蜗居在家写自己的歌。而卢庚戌又找了两个新成员加入,一年后走掉一个,剩下他与另一成员缪杰,成为组合的固定阵容。

曾经的水木年华,为何李健越来越红,他却只能拍电影割韭菜?

李健单飞后,当年冬天就写出了那首日后让他大红的歌曲《传奇》,收录在他2003年发行的首张创作专辑《似水流年》中。但是,脱离了水木年华的他,几乎无人问津,空有好作品,却无知音;

2005年,李健推出第二张创作专辑《为你而来》,收录了《向往》《你像从前一样》等歌曲。这张专辑给他带来了几个奖项,算是见到了一点水花,但依然影响不大;

2007年,第三张创作专辑《想念你》推出,其中有《风吹麦浪》《异乡人》等后来广为流行的歌曲。李健在圈内已经算是小有名气的原创歌手,也先后获邀担任一些歌唱比赛的评委;

曾经的水木年华,为何李健越来越红,他却只能拍电影割韭菜?

2009年,第四张创作专辑《音乐傲骨》如约而至。

就这样,李健以两年一张专辑的频率,不紧不慢地做着他的音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终于熬到了2010年,王菲在春晚上演唱了他8年前的作品《传奇》,终于把原唱李健也带火了。之后那两年,李健与王菲两个名字常常被媒体捆绑在一起,以至于采访时李健一听到记者提起王菲这个名字,就不由得皱眉。

2011年、2015年,李健又发行了他的第四张和第五张个人创作专辑,每张专辑都包含多首优质作品,如《贝加尔湖畔》《假如爱有天意》《美若黎明》等等。2015年他参加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又锦上添花收获了超高的人气,原本以为并非“比赛型歌手”的他,最后却出乎意料地摘得亚军。

曾经的水木年华,为何李健越来越红,他却只能拍电影割韭菜?

这些年,李健凭借清新的音乐风格和独特的人文气质,在内地乐坛的地位扶摇直上。而反观卢庚戌的水木年华,似乎就没这么好运了。两者走的路似乎恰恰相反:李健单飞后是从默默无闻到声名大噪,一直走的是上坡路;而水木年华,当年《一生有你》的时候就是它永远的巅峰。虽然卢庚戌的才华真的不差,后面也推出了《蝴蝶花》《完美世界》《启程》《青春再见》等不俗作品,奖项也得过不少,但从李健离去那时起,组合似乎就是一直在慢慢走下坡路。也许是音乐遇到瓶颈,近些年卢庚戌还转行当起了导演,先是拍了《怒放之青春再见》,这两年又在拍《一生有你》,要把17年前的歌曲搬上荧幕?这是卖情怀割韭菜的节奏?

为什么今天的卢庚戌和李健差距越来越大?比较他们俩,很多歌迷说是颜值的原因,卢庚戌长得不帅,而李健就比较帅,还是健身达人,身材保持很好,妥妥的不老男神。也许这样评论有些肤浅,但不得不说,在娱乐圈,颜值确是第一圈粉利器。

曾经的水木年华,为何李健越来越红,他却只能拍电影割韭菜?

当然,颜值绝不是唯一差别,也不是最主要的差别。他们不一样的地方还是挺多的,比如对音乐的态度,李健是很沉得住气的那种,他可以几年时间默默无闻地坚持创作,即使短时间内看不到名和利;而卢庚戌相对来说就功利性要强一些,他的音乐都是直奔商演、专辑销量而去。做音乐是如此,后来做电影就更是如此。拍电影的人,往往说得好听是圆一个梦,其实有几个不是为了赚快钱,再一个就是在主业无法有新突破时,来拍个电影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对于李健,我相信他就不会有倒腾电影的想法。专注的人,耐得住寂寞的人,往往后劲更足,相比前者的“卢郎才尽”,李健用“厚积薄发”来形容真的非常贴切。他今天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如果当年没有王菲演唱《传奇》,他一样会有今天,最多再多熬两年这样子。就跟汪峰一样,如果没有那两个农民工,丝毫不会改变他今天的名气和成就。

另外,李健的音乐风格唯美清新、独树一帜,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特别难得,他悠扬婉转、自然舒适的歌声仿佛自带洗心涤肺功能。而卢庚戌,除了卖“清华才子”人设(最新电影也是以清华为背景),并没有李健这样鲜明的个人标签。从他的歌曲也看出,同为清华才子,他的人文底蕴明显弱于李健,歌词浅白,旋律好的还值得听一下,不好就略过,很难吸引人去细细品味。

曾经的水木年华,为何李健越来越红,他却只能拍电影割韭菜?

也有人说李健风格太单一,但其实,歌手这么多,谁都不可能样样精通,能在你擅长的风格内做到极致,就已经算一个了不起的歌手了。这也许就是音乐人的“工匠精神”,而很多艺人是做不到的,别说尝试不同风格的音乐了,就算跨界都很稀松平常,总想趁着有点儿名气,什么都要做:唱歌、演戏、导演、写书、主持……一样都不落下,看似无所不能,实际上没一样真正做好的,纯粹捞金而已。

总之,当初同在“水木年华”时,俩人才华相当,甚至卢庚戌看起来更强。但经过十数年岁月的沉淀,今天的李健已经焕变为一位“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行吟诗人,悠然自在地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卢庚戌则像很多艺人一样,在享受巅峰时期带来名利后,最终逃不过下滑、过气、寻求转变的窘境。

曾经的水木年华,为何李健越来越红,他却只能拍电影割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