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正月十三,開始上燈。

古代人過的才是真.元宵節

正月十五元宵將至,傳統民間到了這天就要試點燈,準備迎接元宵節了。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古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王弘力《古代風俗百圖》

現在過元宵節,無非是微信裡發發紅包和元宵表情包、就是曬一曬吃的元宵,然後爭論一下元宵和湯圓的差別……想來也夠單調的。相比之下,幾百年前的元宵節,那才是真.精.彩,今天就來說說古代人的玩法!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1.

古代人過元宵節是有法定假期的

節日確立之初的漢代,小休一天

到了唐朝,怒休三天

長安城燈火璀璨,摩肩接踵

流行小曲唱起來,跟著節奏一起搖擺

宋朝,High休五天

當夜市遇上五天假期的元宵節

寶馬雕車香滿路,花燈遍佈,晝夜不息

明朝,元宵節飆到十!天!假!

夜市三更剛關門,五更又開張

這場面:繁華,給力,得勁!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2.

元宵節=放偷節

當你還在為網頁裡偷菜、手機裡偷露水而竊喜的時候,幾百年前的古人早就在元宵節上演現實版偷菜、偷燈……甚至偷人……(捂臉

古代當然也嚴禁偷盜,但會有特定的“放偷節”,在這個日子裡,“偷”得最多的是偷人家菜園子裡面的青菜,所謂“偷青”;厲害的有偷空人家菜園子的。據記載,一遇元宵佳節,“不論男女老少,不待更深,飯後即出,到處洶洶,勢同掠奪,各園主稍為疏防,即被一掃而空”。主人們當然也會大罵偷菜者,不過被偷的話則意味著自家菜種的好,來年也會豐收,而被罵了之後偷菜的晦氣也就罵跑了。

明代崇禎八年刊行的《帝京景物略》一書,在提及金元時期元夕“放偷節”情形時,說到元夕“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雖竊至妻女不加罪”,意思是不僅偷物還可以偷人,且妻女為人所竊都不以為忤……(厲害了我的老祖宗)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3.

帶上面具辦狂歡節,古人們早就會了

古代大多時候都有嚴格的宵禁制度,只有元宵節是個例外。元宵節的晚上,各種花燈點綴市井街道,男女老少、主人奴僕紛紛走出家門觀賞花燈,觀看錶演,極盡熱鬧喜慶,這在社會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可以算得上是狂歡節。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明《上元燈綵圖》

早在隋朝,這元宵節的狂歡風氣就很盛了。《隋書·柳彧傳》就有記載,柳彧上書隋文帝抱怨這狂歡的事兒,“竊見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遊。鳴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技,詭狀異形。……廣幕陵雲,袨服靚妝,車馬填噎。餚醑肆陳,絲竹繁會,竭貲破產,竟此一時。盡室並孥,無問貴賤,男女混雜,緇素不分。”

用人話來解釋一下就是,燈火闌珊熱鬧非凡,滿大街都是組團狂歡的男男女女,有鑼鼓奏樂,有百戲演出,有的人頭戴獸面搞藝術,有的男人穿上女裝玩Cosplay,琳琅滿目的商品激發著遊客們買買買的衝動,亮如白晝的火把嚇不退有情人約約約的激情

只能在家端一碗元宵空對月的你,有沒有覺得很心酸?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4.

元宵節才是真.情人節

前面有說古時候宵禁嚴格,婚姻制度也是一樣嚴苛。封建時代的男女婚姻是不能自主的,必須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戀愛這件事不存在的 。尤其是未出閨的女性,平時是不允許外出的。但在元宵節的夜晚,那些平時待在深閨中的大家閨秀和小家碧玉們便可以相互結伴,出來遊玩賞燈

你可以想象平日裡被壓抑的人性在元宵之夜會如何放飛嗎!元宵燈會絕對稱得上大型聯誼會啊。這場盛會上最著名的愛情故事就是太平公主和她的第一駙馬了。喬裝賞燈的公主殿下看燈看得入迷,就把閨蜜給丟了。最要命的是,大家還都帶著面具。久尋,未果,一回頭……“這不是那死丫頭的崑崙奴面具嘛!”,公主一個健步衝過去就要掀人家面具!沒想到,竟出現了一張陌生又帥氣的臉!!沒錯,他就是薛紹,後來成了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宋代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的經典佳句:“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宋代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中“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都是描述了元宵節的夜晚,青年男女曖昧而又含蓄的愛慕情感氛圍。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南宋李嵩的《觀燈圖》

5.

史上最會玩當屬明憲宗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現在我們需要看圖說話了!上面這幅是《明憲宗元宵行樂圖》,由宮廷畫師繪於明代,縱36.7cm、橫690cm,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可以說這一幅圖全景展示了奢華宮廷版元宵節的完整盛況。

畫面中,從早至晚的各種節目,場面均有憲宗在場,其中演出、雜技、魔術、煙花爆竹及整山燈市等場面恢宏。畫中,還有在宮內設街市,模仿民間習俗放爆竹、鬧花燈、看雜的情景。圖中身著便服的朱見深坐在殿前圍帳中,侍臣們立於兩旁,殿上懸有彩燈,一派繁華。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畫作第一段,憲宗坐在殿前的黃色帳篷下,頭戴黑色便帽,身著淺青色繡金龍袍,正在看太監、童子們燃放煙花爆竹。畫面上的童子和太監表情歡悅,膽大的把煙花拿在手裡放,膽小的把爆竹放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去點燃。還有的孩子手捂雙耳躲在大人背後觀看。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畫的右下角,一名太監正從一隻大木箱裡往外取爆竹,準備分發給大家,在一片熱鬧喜慶的氛圍中,憲宗皇帝面帶笑容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似乎非常滿意。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畫作第二段,憲宗換上金龍黃袍,他站在殿前石臺的右側,慈愛地看著圍在貨郎車周圍的童子們。貨郎車上琳琅滿目,頂蓋上掛著各色彩燈,車上擺滿了孩子們喜愛的各種玩具和零食,童子們手舉銅錢爭搶購買。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貨郎車周圍,童子們拿著各種寓意吉祥的彩燈,其中象形燈象徵太平有象,馬形燈寓意馬到成功,蟾蜍燈寓意蟾宮折桂,另外還有漂亮的螃蟹燈、兔子燈、仙鶴燈和官員燈。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圖中第三段,憲宗身穿淺黃色龍袍,正在欣賞化裝演出和各式雜耍。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化裝演出的隊伍裡,有的扮作扛著毛筆的道士,有的扮作光頭凸肚的彌勒佛。四個手拿刀槍劍戟的人騎在竹馬上,扮演《三英戰呂布》的戲文故事。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化裝隊伍後面是一個由外國使臣組成的獻寶隊伍,他們牽著瑞獸、扛著珊瑚,興高采烈向皇帝展示著進獻的各種寶物。另有敲鼓的、吹笛的組成一個樂隊,他們熱熱鬧鬧、浩浩蕩蕩走過殿前供憲宗皇帝檢閱欣賞。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圖中另一邊是雜耍表演,各種雜技演員各顯其能,做出各種驚險刺激的動作。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他們有的鑽圈、有的倒立、有的表演魔術,令人目不暇接。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這位躺在桌上的男子僅用一隻腳撐起一根細杆,杆的頂端站著一個光頭童子,他一手抓著杆子,一手搖旗吶喊,看得人膽戰心驚,而在底下撐杆兒的男子卻悠閒地吹起了笛子,一副藝高人膽大的模樣。為雜耍表演助興的是一支樂隊,他們敲鑼打鼓,吶喊助威,熱鬧非凡。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在雜耍表演的右後方還有一座用松柏樹枝紮成的燈棚,據說它是仿照玉皇大帝巨鰲的形狀而建造的,因此稱“鰲山燈棚”,燈棚上掛著各式漂亮的彩燈,彩燈之間還有“八仙”往來穿梭,看上去非常喜慶。

從今天起做一個文化人,看看古人都怎麼玩轉元宵節的!

看完了這些,是不是覺得自己每年過的都是假.元宵節呢~

﹌﹌

或許今年你可以嘗試做點改變,

比如從約上好友或家人前往燈會開始。

不用在意人山人海,

開年多點人氣不也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