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方法可以逼瘋一個懶人——我的斷舍離之路(五)

如果父親的房間足夠大,我開始是準備保持原樣,儘量不動他的東西。我之所以要著手整理他的抽屜和櫃子,實在是因為我自己的東西需要有地方放。

所以一開始學習的是收納。日本那個個子小小的收納整理大師近藤麻理惠是我最先認識的人。她教人把東西摺疊成可以豎起來的小方塊。一時間我的櫃子的確多裝了不少東西。


用什麼方法可以逼瘋一個懶人——我的斷舍離之路(五)​但是對愛整理的人來說,這些方法可以算福音;對懶的人來說,辛辛苦苦整理半天,幾下就能弄亂,又要慢慢摺疊。

而且學會的技術越多,越會把希望寄託在收納盒之類的物品上,以為多買點收納用品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結果就是家裡收納盒越買越多,東西也越多。家再也沒有家的氣息,成了倉庫。

看過一篇文章,就說有個男孩第一次去女朋友家後,就想跟女朋友分手了。原因就是女朋友家到處擺滿了各種裝滿東西的收納盒。雖然碼得整整齊齊,但是人待著特別壓抑,特別堵得慌。

被物品包圍的生活,真的會讓人煩躁。我每次回自己家,就這種感覺。再要喊我整理得整整齊齊,估計我更要瘋。

放棄了收納整理術,我拜在斷舍離的始祖山下英子門下,我終於找到比較適合自己的方法。終於明白扔扔扔才是我的人生大救星。

所以斷舍離並不等同於整理收納術。它們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是物品的主人,後者是物品的奴隸。山下英子書裡的這張圖片比較得很清楚。


用什麼方法可以逼瘋一個懶人——我的斷舍離之路(五)​從開始迷戀斷舍離後,我再也不為自己的手殘和懶惰感到痛苦了。每天在屋子裡轉悠,再也不怕看見雜物了。反而是喜歡看見雜物,甚至有點興奮。因為又找到可以扔的東西了。

當你把家裡的雜物扔得差不多時,你會覺得就算不打掃,不整理,家裡也看著乾淨整潔明快。何況,物品少了,打掃整理也變得非常簡單輕鬆。

女兒有點不甘心,有段時間還研究起了舊物改造。看人家改造這樣那樣,蠻漂亮,就準備依葫蘆畫瓢。結果要麼是三分鐘熱度,開個頭就不想搞了,東西堆在那裡,完全就是一根雞肋;要麼終於搞出來一樣,不是醜,就是並不實用。

我只學習了一種舊物改造——把衣服改造成抹布。

我媽幾十年如一日地改造舊毛衣。把我們的毛衣拆下來,重新織。女兒小的時候還穿了幾件,後來大了,堅決不肯穿。那種毛衣能讓人一夜回到上個世紀。到她自己也穿不完後,再看見我們扔毛衣,她也只是撿去送人。

總之,一個懶人最好不要挑戰自己,任何有技術含量的事情都不要輕易嘗試,以免逼瘋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