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囤積的人,不是窮怕了,就是太孤獨—我的斷舍離之路(三)

01

在《我的斷舍離之路(一)》成為我在今日頭條的最大一篇爆文後,第一次看到那麼多留言。除了感覺我的同類遍天下外,還有些留言讓我很為難。

比如有位朋友就說,你都扔了哪些雜物,應該列出來,這樣才有參考價值。唉,我要是知道都扔了些什麼,我就不會擔心扔錯了;要是我自己整理出來的,我就不會遲遲捨不得扔了。

因為這堆雜物是我幾個姨給我整理出來的。我只記得有很多衣服上的備用釦子,跟衣服標籤捆在一起的那種。每件衣服上取下來都放在抽屜裡,以為衣服釦子掉了就可以換。雖然我印象中沒有換過哪件衣服的扣子過。但存了半抽屜。

如果是我自己整理,我肯定不會丟。當然那時的我沒有整理的概念,最多就是把抽屜關緊,把櫃門關嚴,不讓雜物跑出來就是勝利。我也不知道何為雜物,我覺得都是寶貝!

所以,我不知道都丟了些啥,我只依稀記得我撿回來了些啥。上文說的扣子就是其中之一。當時我想的是這個堅決不能丟。要是衣服釦子掉了,去哪裡配?

還有就是一些本子,筆什麼的。凡是沒寫完的本子,劃幾下還有墨水的筆我都係數撿了回來。總覺得還能用,扔了好浪費。

我女兒是撿回了一堆她的小玩具,小手工。雖然撿回來好多她也不會再玩,又重新把她的地盤擺滿了這些零零碎碎的小東西。

喜歡囤積的人,不是窮怕了,就是太孤獨—我的斷舍離之路(三)​ 02

徹底跟這些東西告別是賣掉房子後。有本書上說要想讓自己學會斷舍離,有兩個方法:一個是經常請朋友來家做客;另一個是搬家。

看到有個朋友留言說:“房子亂,搬了家也一樣。”道理好像是這個道理,但實際上是不一樣的。搬過家的人都知道,搬一次家怎麼也會丟掉不少東西。經常搬家的人不用研究斷舍離,自然都會成這方面的高手。

但對於我這種大半輩子就搬過一次家的人來說,此舉堪稱脫胎換骨。

我們住的是單位宿舍樓,後來買斷。我女兒從出生就住在這裡,到她十八歲才搬走。她在初中就說過這個話:“我是我們班唯一一個從來沒有轉過學,從來沒有搬過家的人。”因為她讀的也是單位的子弟學校,九年一貫制的。我又在裡面當老師,就讓她一直跟著。

喜歡囤積的人,不是窮怕了,就是太孤獨—我的斷舍離之路(三)​03

父母也是這個單位的退休職工,我又是獨生女。所以我們住的地方相隔一條路。我懶也跟這個有很大關係。一直都是他們來照顧我的生活,尤其是我爹,33歲才有我這麼一個女兒,什麼都不讓我幹。

親戚們常常詬病我爹,說我的懶都是他寵我寵出來的。每次我都會這樣回擊他們:你們誰家要是就這麼一個,不寵才怪!

但誰又能理解我的不容易。小時候因為獨生子女這個身份,我自卑得要死;看人家姊妹一大堆,羨慕得要命。自己打架打不贏幾雙手,吵架吵不過幾張嘴,一言不合就被小夥伴們孤立。因為得罪我一個總是代價最小的玩法。

我就這樣度過了無比漫長的孤獨寂寞無助的青少年時期,全靠父親的溺愛才身心健康地長大成人。

有時候我也在想,喜歡囤積,喜歡房間滿滿當當的,是不是跟小時候這種孤獨的生活有關係?覺得這樣才有安全感。

沒有人跟我玩的時候我就一個人在家,玩自己的東西,要麼看書。

所以,後來我斷舍離最難斷的是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