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切膚之痛,哪來的那麼多感同身受?

前言: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一種感覺叫做感同身受,於己驚天動地的傷,於人不過隨手拂過的塵。

沒有切膚之痛,哪來的那麼多感同身受?

言拙是我的死穴,我也不屑於虛情假意的噓寒問暖。

可我卻常常遇見這樣的情況:別人在安慰你的時候,總會說自己感同身受。

我曾一度詫異,為什麼總有那麼一類人,隨時隨地能對你表現出一種極度的關心和熱情,完了各自轉身卻又過著各不相干的生活?

當然,我並不是指一般善良之人的道德之舉。

只是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懷都是基於某種感情的,沒有感情基礎的過分關心,那就太刻意的。

這點,我想你不得不承認。

人總是容易被快樂的氛圍所感染,只知道別人很開心,自己也會莫名其妙地激動一番。但一旦某人陷入哀傷情緒時,大多數人都會主動安靜下來,說一些無關痛癢的安慰話,儘量不要雪上加霜就好。

或許這個時候,你還也會想, 要是我,我會怎樣怎樣,好像你強大到足夠不屑別人所面臨的困苦。然而,我們是永遠不能完全體會到別人的心境的。

這世上本就沒有完完全全的“感同身受”,子非魚,安知魚之苦?

沒有切膚之痛,哪來的那麼多感同身受?

大學畢業後,發現身邊的同學一個比一個忙。

有的結婚後忙著照顧孩子料理家務,一邊抱怨一邊後悔地做著家庭主婦。有的一畢業就懷著滿腔熱血投身社會工作,為早點過上美好的生活,常年在外每天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的的工作。

我們的薪資一年比一年高,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卻越來越少。和朋友出去逛街約個飯局的次數,屈指可數。

每天有限的二十四小時,剝掉工作和睡覺的時間,所剩無幾,根本沒有相互說掏心窩子話的那個多餘時間和精力。

所以,我們似乎漸漸習慣了用沉默來掩飾自己,偷偷地埋藏自己的悲傷和難處。

也許沉默,才是我們能夠很好相處的辦法。即使面對面對在一起,兩顆心卻怎麼也找不到默契和共鳴之處。

長此以往,誰也沒有主動打開內心,打破這種平衡卻不健康的情感交流方式。

為什麼我們不能主動向身邊的人打開自己的內心?

原因很簡單。

其實,我們一直堅信,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感同身受這回事。就好比男人永遠不可能知道痛經有多痛,也不會切身感受到生娃有多死去活來。當然,女人也永遠不可能明白什麼是蛋疼。

即便都曾體會過痛,但不是一樣的傷,自然就不可能是同樣的痛。

所以,不想拿自己的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也沒人蠢到自揭傷疤給別人看。

沒有切膚之痛,哪來的那麼多感同身受?

是的,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

人都生而渴望被理解,嚮往被關懷。可同樣,人都生而孤獨,人與人之間,身體上可以相互依賴,但人格卻始終處於相對獨立。

無論是血脈相連的父母,還是相濡以沫的戀人,都無法對你因為對外界感知而滋生的情緒變化產生完全相同的直觀感受。

大三那年,我下定決心藥拿下教師資格證。在書店買了很多複習資料,報了培訓班,利用週末的時間上了兩個月的課,考了兩次,勉勉強強過了及格線。

大四的時候,我來了深圳實習。中途教師資格證開始體檢、交各種材料還有試講,短短三個月跑了三回南昌一切才終於塵埃落地。

本以為說再苦再累都是開心,畢竟各項成績都合格,就只等領拿證書了。可就在拿證的那天,輔導員告訴我,我的證書遺失了。

我自然是難過了很久很久。

同學朋友紛紛勸慰,無外乎就是諸如“不要緊”“重頭再來”等,這樣一些無關痛癢的場面話。更有甚者打趣說,老天不讓你當辛勤的園丁,看來是要委你重任啊!

這都是朋友間善意的勸慰之語,可也僅是如此,沒有誰會真正切身感受到你內心那種扎心的疼痛。

即便和你關係再好,即便他真就同你悲喜與共,那也僅是因為他目睹了你情緒上的變化,在親情或是友情的催化下滋生出與你類似的情緒。

可情緒只能滋生,卻永遠無法孿生。

沒有切膚之痛,哪來的那麼多感同身受?

其實,自打步入社會工作後,就已經漸漸明白了很多道理。

這世上,真的不存在感同身受這回事。除了自己,再也沒人能真正體會曾經那些無人問津的慘淡時光,在黑暗恐懼之中左右顧盼的無助。

困難都是自己的,要自己消化。

年少無知時,就要經歷生離死別的痛苦。

一隻外出受傷的猴子,歸來的路上每遇到一個人,它都會將傷口扒開給別人看,然後從別人或是驚歎、或是同情的話語中獲得一種另類的滿足與慰藉。

可最後的結果卻是,猴子死了。

一個處於強烈自哀的人,很容易便陷入過度渴望獲取別人同情的思維困境,即使這種同情與憐憫毫無意義。

甚至,在經過自己的嘴巴與別人的耳朵雙重過濾後,反而得以無限的弱化。當安慰的話語從別人嘴裡說出來的時候,只剩下客套的敷衍與漫不經心,甚至是滿含尖酸的嘲諷。

畢竟每個人經歷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生長環境不同,應對外界環境變化自然就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而縱使這一切都極其相似,可人終究還是獨立的個體,誰也沒有那個能力將你們的情緒做到頻率完全一致。

既然如此,那為何不能嘗試坦然面對自身的疼痛?

沒有誰能比你更瞭解自己,能夠治癒你的僅是自身對症狀的把握,而不是依賴向別人不斷展示自己的傷口,或是反覆陳述自己的疼痛。

更或者說,此時你只需記住這樣一個道理: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感同身受這回事。

沒有切膚之痛,哪來的那麼多感同身受?

釘子沒有紮在你腳上,你當然會不知道痛 。

這世上所謂的“感同身受”,往往因為缺乏了一些親身經歷的切膚之痛而變得不堪一擊。

我們都不應該隨便向別人傾訴自己的困苦,有些痛,我們自己消化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