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王彥春:每一起公益訴訟案件背後都有他的身影

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人物檔案

王彥春,男,蒙古族,1972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三級高級檢察官,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處處長。因在公益訴訟試點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被最高檢記個人一等功。

“錦繡山河收拾好,萬民盡做主人翁!”青城四月天,王彥春坐在辦公室桌前,談起公益訴訟工作時,多次提到這句話。

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內蒙古公益訴訟

2015年7月,內蒙古躋身全國13個省區成為公益訴訟改革試點後,王彥春聽到了不少“小話”:內蒙古?檢察工作優勢不明顯,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行嗎?

“發揮檢察職能,維護公共利益,我們的字典裡沒有不行兩個字!”動員會上,王彥春聲音鏗鏘。

兩年後,內蒙古交上答卷:提起行政公益訴訟76件, 法院開庭全部支持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高檢院委託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作為第三方機構專門評估了內蒙古試點工作,全國人大代表視察調研團對內蒙古試點工作的經驗和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公益訴訟的內蒙古樣板立了起來。

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他的努力

“每一起公益訴訟案件背後都有他的身影”

當內蒙古推開公益訴訟試點工作時。自治區檢察院率先成立了公益訴訟專班。王彥春率4員女將開始了“創世紀”。

76起公益訴訟案件,就是76個標杆。烏蘭表示:“每一起案件背後都有王彥春奔波的身影。”

萬事開頭難。如何打響公益訴訟的破冰之戰,通過公益訴訟小案件,做出檢察監督的大文章?

那一段時間,王彥春的辦公室的燈光常常亮到半夜,研讀法律書籍,制訂相關方案,收集相關資料……“內蒙古公益訴訟的起步在哪,方向在哪,沒有借鑑,壓力很大,但我是組長,不能把壓力傳導給其他同事。”第二天一早,他依然神采奕奕地來到辦公室,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地佈置工作。

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當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檢察院上報了旗生態局對轄區內企業採石採砂怠於管理的案件線索時,王彥春知道,機會來了。

內蒙古大草原、大沙漠,生態監管壓力大,問題多。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要把內蒙古建設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這一案件抓住了內蒙古發展的軟肋,具有很強的借鑑性與可複製性。

當天晚上,王彥春與蘇尼特左旗檢察院檢察長伊拉圖打電話商量下一步工作時,竟然打得手機沒了電。之後的一段時間,蘇尼特左旗檢察院彷彿成為了王彥春的又一個工作地。他先後3次行程近500公里(單程),趕到當地指導工作。

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2016年10月25日,當內蒙古首例保護草原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在法院開庭時,多家行政單位與企業負責人驚訝地發現,航拍、多媒體示證等“智慧”手段出現在了偏遠的大草原。公訴人有理有據的指證讓相關人員心服口服。法院當庭宣判:蘇尼特左旗生態保護局未依法履行草原監管職責行為違法。公益訴訟人的全部訴訟請求都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這一案例打開了內蒙古檢察公益訴訟的局面,開拓了視野,歷練了隊伍。

之後的公益訴訟案件無不借鑑了這一案件辦理模式。蒐集證據全面客觀,注重影像視頻證據的直觀性,訴前程序一絲不苟,邀請相關部門領導參與庭審,庭上突出多媒體示證與法律宣講……“可以說我們做到了把每一起案件都打造成鐵案,都成為宣講的典型。”王彥春充滿自信,因為他把76起案件實打實地放在了心裡。

他的認真

“臺前幾分鐘 臺下十年功 收穫離不開耕耘的辛勞”

在王彥春的文件櫃裡堆滿了與公益訴訟相關的資料與文件。內蒙古的《實施方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程序指南》,以及民行處自行收集整理的涵蓋文件、領導講話及常用法律法規的文集。“這是我們訴訟專班的紀念冊!”王彥春笑言。

試點期間,內蒙古檢察院組織召開公益訴訟視頻調度會、公益訴訟試點工作推進會8次,王彥春起草的公益訴訟領導講話、文件就有30餘份。隨後,他行程數萬公里,實地開展調研督導12次,下基層院指導庭審13次。先後到湖北、江蘇、浙江等地參加庭審觀摩和培訓班,與自治區人大內司委到區內外調研考察,認真學習先進經驗做法和司法理念。“公益訴訟工作中,我在同時段讀了最多的書,走了最長的路,說了最多的話。”王彥春感慨道。

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為了讓更多民行檢察官熟悉公益訴訟工作,王彥春還牽頭帶領全區民行業務骨幹完成了“訴訟外行政檢察若干問題研究”近20萬字的理論成果,豐富了知識儲備、武裝了頭腦,為試點工作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王彥春就是我們身邊的公益訴訟專家。”辦案專組成員宋春豔說,“面對難題,他總是信手拈來,讓人敬佩。”

不久前,內蒙古檢察院組織開展抽樣評估工作,比評估,王彥春和他的公益訴訟專班,審核全部公益訴訟案件,無一出現差錯。

正當時,內蒙古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工作同樣突飛猛進。2017年七項業務核心數據,6項排名前10位,1項排名11位。內蒙古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多次肯定內蒙古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工作尤其是公益訴訟工作,他們直言“內蒙古檢察民行,真的行!”

他的秘訣

“辦理案件不只是法庭酣鬥,還要尋求三方公權力的最大公約數”

採訪中,王彥春多次提到公益訴訟案件的特質,他再三強調:“我們要在實現法律監督、維護好公共利益的同時,還要尋求三方公權力的最大公約數!”

為了實現最大公約數,王彥春和同事們開始了內蒙古公益訴訟的探索之路。

案件起訴前先製作檢察建議書,跟進監督檢察建議落實和公益保護情況;起訴與受理不能等同於原告,提起的公益訴訟案件,法院出具《受理案件通知書》;案件開庭不同於往常使用《開庭傳票》,而是出具《開庭通知書》;開庭時,檢察人員身份為公益訴訟人,沒有當事人、原告等稱謂……

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法庭上的針鋒相對,在這裡更多了各方努力尋求問題解決之道的探尋。

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辦理過程中,王彥春專門趕到當地法院、生態局與相關負責人懇談了足足兩天。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案件判決後,生態局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進一步加強了行政執法機構和力量。

一個月後,該旗副旗長、生態管理局、國土局的有關領導專程趕到內蒙古檢察院,就草原恢復植被方案進行懇談。內蒙古草原監督管理局局長陳永泉表示,這起案件警醒了草監人員的責任意識,提升了社會各界對於草原違法的關注。

“這就是最大公約數,只有始終把握公益訴訟的正確方向,才能贏得行政機關的信任。”

隨後兩年裡,王彥春連續受邀帶隊開展全區行政執法案件檢查;受邀給環保廳、農牧業廳、國土資源廳等部門開展行政公益訴訟講座。

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據統計,試點期間,行政機關無一上訴,無一案件出現爭議或瑕疵。試點中,內蒙古恢復被非法開墾和佔用的草原52663.144畝,恢復被損毀的國有林地及生態公益林地 7528.67畝,復墾耕地408.3 畝,其他土地846.0025畝,清理被汙染水域面積1718畝;糾正違法發放的近4000畝國有土地使用權證;關停和整治違法排放廢氣和其他造成環境汙染物企業 287家,督促行政機關懲治非法河道採砂的企業及個人19家,督促關停和整治違法養殖場182戶,違法養殖場43家;清理違法堆放的各類生活垃圾 5萬餘噸;收回欠繳的國有土地出讓金 4386.575萬元,收回國有資產和權益價值1506.53萬元。

與此同時,內蒙古政府關於印發的《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 年)實施方案》中明確,檢察機關對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的行政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行政機關應當積極配合。自治區政府修訂的《內蒙古自治區行政應訴規定》明確,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自治區政府還將公益訴訟列入法治政府建設考核體系。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在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全面推開的今天,王彥春和他的公益訴訟專班又開始了新的征程,“落實好‘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代表’的重要職責,我們義不容辭!”

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点赞|王彦春: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