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豆瓣高分電影,把家庭片拍成了末日災難公路片

“對停電的恐懼根植在我們現代人的內心深處,如果沒有手機感覺自己寸步難行。”這是我看了日本電影《生存家族》過程中的感受。甚至,在觀看的過程中我還在幻想,如果電影院突然斷電,自己該如何自處的問題。我的這種感受並非心血來潮,而是這部電影描繪的未來某天的一種可能性,實在很容易獲得一個現代人的認同,引發我們的思考。

這部豆瓣高分電影,把家庭片拍成了末日災難公路片

鈴木一家在整個城市停電後,騎著自行車踏上了回鄉之路。

多種類型片合一,本質還是家庭片

《生存家族》講述了因不明原因,地球上所有的電氣設備突然都失靈了,東京陷入一片恐慌,一個普通家庭因此騎上自行車開始了回鄉之路,並最終找到了一種本真的生活方式的故事。電影的主體情節都發生在公路上,用沿途所遇到的人和事展開支線情節,有笑有淚地為我們展示了日本社會的一些特質和人情風貌。

這既是一部公路片也是一部災難片,甚至也可以說是一部軟科幻片,裡面體現出人類對目前生活的反思和對未來深深的憂慮感,這種對資源匱乏的憂慮是很多科幻電影常見的主題。不同的是,這部作品沒有把重點放在災難發生的原因和如何解決問題上。相反,直到影片結束我們也無從得知電力中斷原因。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部作品的科幻元素不多,電影的趣味在於展現一種對當下的思考。

在這些類型元素之外,《生存家族》的本質還是一部家庭片,某些橋段讓人聯想起是枝裕和的作品

這部豆瓣高分電影,把家庭片拍成了末日災難公路片

停電讓一家人放開手機坐在了一起。

電影將對人類的擔憂轉換為溫情,這主要通過鈴木一家在逃離東京的路上發生的情感變化來展現。本來只是貌合神離的現代家庭,在一系列生存考驗之下,每個人都獲得了成長。電影裡著重塑造了父親的形象,故事開頭的父親是一個有些失敗甚至頹廢的中年人,但他卻在災難中重新建立起家人對自己的信賴,感受到了自我的價值,某種程度上這是經濟危機後日本成人的一種自況。至於兩個孩子,他們的反叛、不能吃苦、沉迷電子產品、封閉等等狀態恐怕正是當下日本青少年的一種真實寫照。不同的是,這部作品沒有刻意展現青少年的所謂“殘酷青春”,而是對他們身上可愛的特質和成長的喜悅進行刻畫。

用電影元素體現民族憂患意識

雖然這部作品是一部比較標準的類型作品,觀眾也很容易聯想到美國電影《陽光小美女》,但是,它同時還具有很強的日本電影元素。除了上文分析到的一些部分之外,還在於它的內涵。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缺乏資源但科技發達的國家,多年來,他們都是依靠高科技在國際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的。但是這部電影反其道而行之,假設了某天科技失效後的生活狀態,提出了人類擺脫各種現代病之後應該如何生活的問題。這其中設置的種種假設,有種呼籲大家重視資源和提高生活能力的動員性。讓人看後不禁感慨這個民族的憂慮意識。

這部豆瓣高分電影,把家庭片拍成了末日災難公路片

因為沒有橋,一家人努力帶著行李遊過河流。

《生存家族》的大受歡迎給予了我們當下的創作不少啟示,無需過於華麗的視覺營造,也無需要好萊塢式的高概念植入,只要用心講好一個故事,這樣的電影一樣有著十分動人的力量。影片結尾處,在經過兩年多漫長的沒有電力的生活之後,突然之間,一切又恢復正常,一家人重返了都市生活,但是這兩年多的生活給一家人帶來的改變是深刻的。他們不僅僅擁有了珍惜資源的意識,更為重要的是,災難帶給了一家人難能可貴的情感連接。人類社會迴歸美好是否需要摒棄高科技和現代化,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生存家族》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田園牧歌般的烏托邦社會的可能性,我不認為這種農耕社會是我們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但是它畢竟提醒我們,在我們日益高效的現代文明背後存在著諸多隱憂。

圖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