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胸腔共鳴,歌聲具有「穿透力」的訣竅!

歌唱胸腔共鳴,歌聲具有“穿透力”的訣竅!

胸腔共鳴,是歌唱共鳴的根基。像交響樂隊中的低音貝司一樣,缺少低音聲部的樂隊,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樂隊,演奏的樂曲會缺乏立體音響效果,從而缺乏豐富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在歌唱中,缺乏胸腔共鳴的聲音,也會缺乏立體感,失去應有的寬廣、渾厚、深沉的色彩,是不完整的歌唱聲音。

因為胸共鳴腔屬於不可調節共鳴腔體,所以在進行胸腔共鳴練習中,只有依賴對其他發聲器官、共鳴器官的調整,才能獲得理想的胸腔共鳴效果。 良好胸腔共鳴的獲得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歌唱胸腔共鳴,歌聲具有“穿透力”的訣竅!

1.保持低位發聲狀態

歌唱發聲時,應加強聲音順聲道向下傳導的意識,力求在頸窩下方和心口之間形成堅定而集中的發聲點。這樣不但能促使氣息功能得以充分的發揮,而且能使聲音在胸腔中得到共振、擴大、美化,從而獲得良好的胸腔共鳴效果。

2.保持較低而穩定的喉頭位置和狀態

歌唱發聲時,保持較低而穩定的喉頭位置和狀態,使得聲帶振動時所發出的基音,距離構成胸共鳴腔的氣管較近,便於向下傳導,有助於加強低位發聲狀態在胸部形成堅定而集中的低位發聲點,這樣,就能使基音聲波儘快地向胸共鳴腔傳遞 ,從而獲得豐富的胸腔共鳴。

歌唱胸腔共鳴,歌聲具有“穿透力”的訣竅!

3.保持喉嚨的開放狀態

歌唱發聲時,始終保持喉嚨的開放、暢通狀態,有助於各共鳴腔體互相連接,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共鳴腔。這樣聲帶所產生的基音聲波進入喉咽腔和口咽腔之後,其中的低頻聲波向下逆氣流作反向傳導,通過開放、暢通的喉嚨,順利地進入胸腔,從而獲得理想的胸腔共鳴。

4.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

歌唱發聲時,如果能始終保持適度的擴胸、收腹(主要是小腹)、挺直脖頸、收低下巴等正確的姿勢,儘量擴大胸腔的容積,也會為獲得良好的胸腔共鳴提供有利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