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杀鞑子”是怎么一回事?

起航161896440


鞑子之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比如蒙古族、满族等。

那么“八月十五杀鞑子”是怎么回事呢?这是汉族人民用自己的传统文化加上自己的智慧对元鞑子的诛杀行为,在元朝末期,民不聊生,百姓都揭竿而起,可是如果不能统一起义的时间,很可能就会被元鞑子逐个击破,所以朱元璋为了给大家传递消息,采用了料事如神的刘伯温的计策,在八月十五之前不断的制作月饼,免费送给大家,月饼馅里面写着“八月十五子时诛杀鞑子”,所以到了这一天夜晚,他们一举成功,后来为了纪念这件事,家家户户都有吃月饼的习惯,八月十五杀鞑子也是因此而来的。

其实具体的事情经过比这个更精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智慧以及对鞑子的仇恨之深。

颍州刘福通及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起义,元朝官员个个胆战心惊,所以派兵镇压,还派元鞑子到达每家每户,看守他们的行动,为此百姓们都是苦不堪言,连切菜用的刀都被没收,用的时候向元鞑子要,用完再还给他们。除此之外,要是家里有漂亮的女儿或者媳妇就更加危险了,元鞑子让汉人买门槛子,意思就是你买了这个,我们就不进你媳妇和女儿的房间,但是只有富贵人家买得起,其他普通家庭根本买不起,只能任由他们宰割。

最严重的是言论还不自由,如果遇上几个玩得好的,一起说笑,大多会被举报成是谋反的,为此丢了性命,所以这段时间,百姓的生活还不如家禽来的自在,后来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投靠朱元璋,朱元璋也知道大家都想着起义,可是在这个没有手机通讯的年代,如果不能同时起义,定会遭到元鞑子的屠杀。军师刘伯温嘴角微笑说:“元鞑子在每家每户也就一个人,如果大家能在同一时间动手,别说一个,两个三个都能杀尽。”朱元璋说:“话虽如此,可是这么多人,我们怎么通知?还没等你通知完,就被元鞑子杀死了。”刘伯温:“我早有计谋,我们让人制作大批月饼,然后分发到商店、地摊以及供奉的寺庙就可以了。”

八月十四、五这两天,元鞑子看见到处有人买月饼,就问这是什么?老百姓说这是月饼,八月十五拜月的供品,你们不买我可以送给你吃,鞑子哪会吃这些,他们便解除戒心,到了中秋节当晚,鞑子也和汉人家里一起饮酒,大家在吃月饼的时候,发现里面有纸条,里面写着“请今夜子时杀死你家的鞑子兵。”鞑子看见后急忙问:“这是什么?”百姓说:“这是饼芯子、祝你全家团圆、月娘娘保你平安之类的。”鞑子信以为真,还嘀咕就你们汉人名堂多。

到了子时,家家户户都把自己家里的鞑子杀死了,随后一同起义,推翻了元朝。

所以这个事情一直被流传至今,有的地方吃月饼的时候还向晚辈说这些故事。


羽评历史


首先,这只是个民间传说,是段子。

按照传说,元朝的时候,蒙古人统治着汉人。他们把人分成四个等级,蒙古人第一等,原来南宋的汉人就是第四等。

蒙古人在每个村子都派了一个蒙古兵当里长,百姓就称呼他家鞑子。总之,蒙古兵非常尊贵,要由汉人供养着。而且,他们脾气暴躁,对汉人动不动就是一顿打骂。

而且,蒙古人怕汉人造反,每十家汉人才有一把菜刀和剪子,要用的时候就去蒙古人家里借,用完了再还回去。还传说汉人家的姑娘出嫁,要先陪蒙古人睡三天,所以结婚之后,汉人会把生下来的第一胎摔死。

各种各样的传言吧,

蒙古人统治极端残忍,汉人忍无可忍了,就开始造反了。这里面最有名的,那就是陈友谅、朱元璋了。

朱元璋造反的时候,军师刘伯温就出主意了:天下人都对蒙古人恨之入骨,如果能大家一起动手,一定能把鞑子杀光!

于是,朱元璋下令在八月十五这天动手,还把杀鞑子的纸条放在了月饼了。中秋节的前几天,商店里开始卖月饼,家里穷的,商店还会免费送月饼。鞑子不懂,就问这是什么。汉人就告诉他们,这是月饼,中秋那天拜月用的。于是,鞑子就放松了警惕。

等到中秋节这天晚上,鞑子也跟着吃喝凑热闹,老百姓掰开月饼,看到里面的字条,于是群起攻击鞑子!杀了鞑子之后,老百姓就敲锣打鼓庆祝了。

以上内容仅仅是传说,而且,元末明初的正史、野史、笔记小说,都完全没有相关的记载。真正流传开来,是在晚清的时候。

那时候清廷腐朽无能,老百姓也是饱受欺压。一些民间反清团体就涌现出来,而且势力越来越大。

(义和团)

八月十五杀鞑子这个传说是谁先创造出来的,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是在清末的那段时间,这个传言被很多团体所利用,白莲教用过,义和团也曾经用过。

不管这些反清团体最终结果如何,这个“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算是彻底在老百姓之中扎根了。

总之,这个“鞑子”,后来也并不是特指当年的蒙古人了,而成了泛指一切侵略压迫汉人的外族人,这句口号也成了反抗压迫的象征。


七追风


估计有不少不知“鞑子”是为什么意思的。这不见外,正常。这样的词,啧啧,鞑子多少是有些蔑称的,与鬼子一般无二,是的,鬼子,小鬼子,日本鬼子,这个大家定不陌生的。鞑子何谓?

当年,民国时孙中山有个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个驱除鞑虏是什么意思?就是指推翻腐朽的清朝专制统治,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权,这里鞑虏好像更多就是指满族了。但不全是,“鞑虏”当是一个代称了,指的是历史上汉人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蔑称。当然,这里首先要明确,这都是当是历史环境的需要,不这样不足以激民愤,不利于团结反压迫反侵略。驱除鞑虏与驱除小鬼子,驱除侵略者一样是民族救亡运动时的需要,民国后就放弃该口号转为“五族共和”了,当今这种称呼是不恰当的,毕竟,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敌视蔑视少数民族,有违宪法中的民族团结精神,所以这个词在解放之后就禁止使用,并有相关颁布《政务院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那么问题中的“鞑子”与“鞑虏”都是一个性质的,可见,提问题者也真有些刁钻呀,呵呵,首先,俺在此声明了,俺于此处并无半点蔑视歧视之意喔,

至于

,八月十五杀鞑子,据说,其实就是一句暗号。无风不起浪,历史上应当有这么一样类似事情的,不过,后来渐渐流传着流传着故事就多了,又是朱元璋、又是刘伯温、又是义和团的等等,但无外乎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借着中秋月圆,发月饼送月饼之机,把月饼中夹带纸条,上面一句话“八月十五杀鞑子”,依此来联合行动斗争反抗压迫,也应该确实收到了不小战绩的,是以,这么有创意,有智慧的策略,后来,渐渐传为了佳话......越传故事越丰富......


东声西音


此故事,流传很广,时间很长。但有几点无法解释_____

一、是由谁组织发起的?哪一年(只说8月15)?什么地方?多大范围内?都木有记载和详细说明。太简单,太笼统。

二、到1949年时中国的文盲总数超过90%,600多年前文盲人数更得要多得多。可以说百姓中识文断字的没有几个。更何况,自元朝建立以后,残暴腐败,民不聊生。再加地主的盘剥 ,吃不饱肚子,生活艰难,这是常态。普通百姓念得起书的没有几个。不认识字,怎么知道月饼里的字条,是什么意思?

三、据说是8月15,头一个月前,就有组织制作分发月饼。这样大规模的行动且时间并不短,元朝的各级官员和军队没有察觉?同时还有很多汉人,是为元朝政府忠实”工作”的,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50岁前,就是元朝政府官员,为元朝的稳定和发展,做了很多的实事。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这支起义军领袖,朱元璋似刘备请诸葛亮,聘请刘伯温为军师。郭子兴和朱元璋的起义成功,与刘伯温没有一点关系,所谓,密谋约定”8月15杀鞑子”在月饼里塞纸条之故事,更与刘伯温无关。况且蒙古人和色目人,也都爱吃月饼这个食品的。同时也太低估能够征服亚洲大部、欧洲一部的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智商了。

四、在1352年,朱元璋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队伍以前,在大约元朝建立60年以后,就有很多支农民起义军。比较著名的有刘福通、郭子兴,徐寿辉(陈友谅的”领导”),张士诚等。他们这些起义队伍,从没有”8月15杀鞑子”在月饼里塞纸条的统一号令起义的记载和传说呀。元朝政府和军队,最后被朱元璋打败推翻。那么此故事肯定与朱元璋有关 ,但朱元璋当初,只是参加郭子兴起义队伍的一个吃不饱肚子、总挨欺的出家和尚而已。后来受到郭子兴的赏识,得到重用提拔,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这支起义军领袖。先后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起义割据势力后,有了打败推翻元朝政府军队的实力后,经过几年的征战,打败元朝政府军队,推翻元朝政府,而建立明朝。此故事,所发生的时间、节点、内容,与朱元璋参加郭子兴起义军,直到建立大明王朝,无半点联系上的因素。所以此故事,纯属明朝建立后,历史某个人杜撰出来的。只是在百姓中传播而已。硬生生的将传统节日,中秋节,说成是起义”杀鞑子”节日。纯属子虚乌有。






风过沙沉


谢邀。“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听老一辈人说过,和明太祖朱元璋有关。下面,我就简单的说说“八月十五杀鞑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元朝末年,天下百姓不堪忍受元朝暴政,纷纷揭竿起义。为了巩固统治,朝廷做了两手措施,一方面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军,另一方面派人到各家各户蹲点,严密控制和监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

当时,老百姓称这些蹲点的蒙古人为“家鞑子”,家鞑子成了百姓身上的附骨之殂,他们飞扬跋扈,贪得无厌,不仅白吃白喝,还对老百姓轻则骂重则打,家家户户敢怒不敢言。这些穷凶极恶的家鞑子将所有铁制器具没收,就连家里做饭用的菜刀都要由他们保管,用时去领,用后即还。

如果家里有大姑娘小媳妇啥的,还要向他们缴纳高昂的门槛费,如果不交,这些家鞑子可以随意出入,很多女子遭到他们强奸玷污。而且门槛费没有固定的价格,一切由家鞑子说了算,他们想收多少就是多少,家境好一点还能勉强应付,家境不好的那就遭殃了。你要是敢惹他,他就诬告你谋反,搞不好小命不保,家家户户只能把这些家鞑子当作祖宗一般供着,对他们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水深火热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遥遥无期,所以一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偷跑出去跟着朱元璋造反了。由于家鞑子布控严密,逃出来的人毕竟有限,这令正在招兵买马的朱元璋头疼不已,兵力有限,打不过元军,怎么办?

满腹韬略的刘伯温向朱元璋献上了锦囊妙计——中秋临近,商店地摊到处都是卖月饼的,若是穷苦人家买不起的,便有人免费赠送。家鞑子不懂,也不知道这圆饼子是干什么用的,百姓便告诉他这是月饼,是中秋节的供品,家鞑子消除了戒心,便不再盘问了。

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拿出月饼瓜果赏月饮酒,家鞑子们也来凑热闹,个个喝的酩酊大醉,百姓将月饼掰开分而食之,每个月饼中间都有一张小纸条,上写:今夜子时杀死你家的鞑子兵。家鞑子不懂汉文,好奇的问纸条是什么?有的说是饼芯子,有的说是保佑你平安的,反正答案五花八门,把家鞑子们哄的一愣一愣的。



子时一到,家鞑子个个醉的跟死猪一样,大家按照纸条的指示一齐动手,送这些恶魔般的家鞑子们见了阎王。这是一个欢腾的夜晚,各家完成了杀敌任务,都走出家门,互相打听:“你家的鞑子杀死了吗?”“杀死了 ! ”“你家的呢?”“那还用说,早呜呼了 ! ”于是人们敲锣打鼓,噼噼啦啦的点放起鞭炮。

这就是“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它充分的告诉了我们一个千古真理,哪里有压迫,哪里必有反抗。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八月十五杀“鞑子”是怎么一回事?我小时候就常听老人们讲述,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说的是在元朝的时候,蒙古人统治着汉人,在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蒙古人的首领,老百性称这些人叫,“鞑子”,鞑子对汉人的统治非常残忍,汉人敢怒不敢言,忍无可忍,人们对鞑子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人们相互之间走村串户,互相转告,八月十五杀鞑子消息,写在纸条上利用八月十五晚上各自都走村串户借用送月饼之机,相互通知百性行动起来,把鞑子杀掉,这是汉人推翻蒙古人统治的一项策略。


志同道合179276449


曾记得在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的一位音乐老师(男)苗老师给我们讲过这故事,元朝时汉人在中秋节前在月饼中藏有关于约定八月十五中秋武装起义的纸条通知大家,用相互赠送月饼的礼仪来达到送通知的目的,这个方式不易被人注意。这个故事我致今都能不忘记。








牛裁縫


首先知道鞑子是什么意思,自汉朝时称蒙古铁骑,为马鞑子,指马上作战的士兵,和平时期,他们有时小股进关烧杀抢掠无恶不做,成吉思汗时蒙军统治半个世界,压迫汗人,他们人口少但做战勇猛,每十五个汗人养一个鞑子,好吃好用的先让他享用,当时法规,后来蒙人的战线太长,汗人纷纷造反,定八月十五杀鞑子。


居士佛748


听家里的老人说,元朝统治的时候,把妇女的乳头上拴上铃铛,然后让她们去擀面条,叫响铃面。被元朝的统治压迫得忍无可忍的时候,8月15的时候,就写上红绿纸条,塞到月饼里。大家一起约好去起义。所以我们月饼里面的青红丝,就是当时一起行动的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