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先在拿破崙手下當元帥,後來又到瑞典當國王,率兵抵抗拿破崙

拿破崙手下的元帥不少,大部分都有著各種傳奇的事蹟,而其中一個元帥尤為神奇,他娶了拿破崙的未婚妻,在戰場上履立戰功,由底層軍官成長為將軍並最終被拿破崙提拔為元帥,後來又被瑞典人選為王儲,到瑞典掌握實權後又帶領瑞典軍隊加入反法同盟,跟拿破崙對著幹,把拿破崙幹趴下後在瑞典國內勵精圖治,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提高了瑞典實力和國際地位,這個人叫做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他的故事。

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Jean-Baptiste Bernadotte),1763年1月26日出生於法國波城一個普通的律師家庭,年輕時是是一名著名的共和派人士,傳聞在其手臂上有刺青:「暴君亡」(Mort aux rois 打倒封建王侯之意),可見年輕時的貝爾納多特是一位共和主義份子。1780年,十七歲的貝爾納多特參加法國陸軍,經過十幾年的時間被提升為准將,帶領著軍隊四處作戰。他訓練部隊異常嚴格,並且注重培養軍人的紀律性,因此他的軍隊戰鬥力向來強悍,再加上他本人指揮能力不俗,他的部隊戰績輝煌。1796年,貝爾納多特被派往意大利,並在那裡遇到了將和自己糾纏幾十年並使自己在後世飽受爭議的人——拿破崙。當時拿破崙的職務比他高,他要聽命於拿破崙,據說從那時開始,兩人就有些不和,也許是誰都不服誰吧。但沒想到後來,兩人之間多出了一層淵源,而正是這層淵源,讓貝爾納多特在拿破崙心中有了足夠的分量,為他後來飛黃騰達並且在多次犯錯後仍能得到拿破崙原諒奠定了基礎。

拿破崙在遇到後來的妻子約瑟芬之前有一個未婚妻,叫做德茜蕾·克拉裡(Désirée Clary),但是拿破崙為了約瑟芬的財產與人脈,違背與德茜蕾·克拉裡的婚約,與約瑟芬成婚。後來,貝爾納多特與德茜蕾結婚,但拿破崙對德茜蕾仍有感情,並且因悔婚心懷對德茜蕾的愧疚,因此對貝爾納多特這個娶了自己未婚妻的人格外照顧。 1800年,剛剛通過霧月政變掌握國內政權的拿破崙將貝爾納多特任命為西方軍團司令,1804年,拿破崙加冕登基,並在第二年指揮法軍在奧斯特里茨大敗反法同盟,隨後,貝爾納多特被授予帝國元帥稱號,時年41歲,1806年他又被封為蓬特-科沃親王。

拿破崙稱帝后,遭到反法同盟的瘋狂反撲,拿破崙率軍四處征戰,貝爾納多特幾乎參加了所有重要的戰役,並立下了不少戰功,但隨著戰爭的不斷增多,貝爾納多特犯下的錯誤也越來越多,經常發生不敵對方導致軍隊潰散,甚至輕易丟失陣地的事,更嚴重的是,有一次,他居然在不遠處觀看法國元帥達武以寡敵眾卻不肯上前助戰,惹得拿破崙大為光火,但看在德茜蕾的面子上,拿破崙並沒有處罰他,反而多次給他將功贖罪的機會,直到後來,他率領的部隊又多次失利,並對戰局造成惡劣影響,拿破崙才解除了他的軍職。

雖然貝爾納多特的軍職被解除了,但拿破崙並沒有放棄他,他將貝爾納多特任命為羅馬總督。就在貝爾納多特即將去赴任的時候,他忽然接到消息,他已被選為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的繼承人。 原來,就在不久前,瑞典王儲查爾斯因中風死亡,瑞典貴族想要重新再找一位王儲,這在歐洲是非常常見的,一個國王絕了嗣,就到國內甚至國外再找一位繼承人,而當時大部分瑞典軍人考慮到未來可能與俄國發生軍事衝突,因此傾向於由一位軍人出任未來的國王,另外也部分因為貝爾納多特在之前與丹麥的作戰中對瑞典戰俘相當友善,這為他在瑞典贏得了名譽,因此很多人提議由他來做王儲。當然,這件事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中間又經歷了一些波折,但最終,瑞典人確定選他為王儲。這就相當於安坐家中,王位從天而降,這種好事放在誰身上誰能不高興?貝爾納多特當然也不例外,但他還不能高興太早,他還需要去詢問拿破崙對這件事的看法。拿破崙對這件事沒什麼興趣,但手下大將到一個國家去做國王,拿破崙也沒有反對,他想著貝爾納多特跟隨自己多年,對自己忠心耿耿,去做了瑞典國王后,自己就又多了一個附庸國,因此並不反對貝爾納多特去瑞典。但是拿破崙對於人性的認識還是太淺薄了,有多少人是甘願久居人下的呢?特別是一個驟居高位的人。拿破崙以為貝爾納多特會帶著瑞典歸順自己,但沒想到貝爾納多特在到達瑞典,迅速掌握實權之後(由此看來他還是有些不俗的能力的),並沒有像拿破崙想象中的那樣支持法國,反而在數次法國與其他國家的戰爭中努力保持中立,避免使瑞典被戰火波及。拿破崙沒想到自己曾經的大將居然這樣對待自己, 他派兵佔領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亞以發洩自己的不滿,這並沒能迫使貝爾納多特站在法國一邊,反而使他下定決心加入反法聯盟。

1812年4月,貝爾納多特同俄國結盟,他寫信給拿破崙:「政治上不存在的友誼和仇恨。除命運之神的命令外,對祖國沒有任何義務」,自此,兩人徹底決裂。1813年3-4月,貝爾納多特同英國和普魯士結盟,並在在1813年5月的"萊比錫戰爭"中,率領瑞典遠征軍進入德意志北部參戰,積極對抗法軍。他又把因為和拿破崙意見不和而流亡美國的法國名將莫羅請來擔任沙皇的首席軍事顧問,並根據法軍的特點,和莫羅建議聯軍專門攻擊法國元帥們指揮的部隊,當拿破崙趕來時,便撤退,正是這個建議奠定了1813年萊比錫戰役的勝局。8月23日, 貝爾納多特指揮反法聯軍北路軍團(普軍7.3萬,俄軍2.9萬,瑞軍3.9萬)在大貝倫打敗烏迪諾元帥的6萬法軍,將其驅逐到柏林以南;9月6日又在鄧尼維茨大敗內伊元帥。10月16-18日,貝爾納多特繼續指揮北路軍團參加萊比錫會戰,他說服薩克森人叛變,從而嚴重打擊了法軍的士氣,讓其崩潰。1813年12月-1814年1月貝爾納多特率軍入侵法國的盟國丹麥,迫使丹麥將挪威割讓給瑞典。後來他又參加了1814年法國戰役,可以這樣說,貝爾納多特利用自己在法軍任職多年的經歷終結出很多切實可行的經驗,用以對抗法軍並取得了良好成效。於瑞典來說,他是一位好君王,率領人民擊退法國侵略者,但於法國來說,貝爾納多特則無疑是個叛徒,而這些這正是他最受爭議的地方。

打敗拿破崙後,貝爾納多特在瑞典為王幾十年,積極推進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各方面改革,使瑞典國力不斷增強。1844年3月8日他在斯德哥爾摩因為中風去世,享年81歲。無論如何,他都是一位對自己國家負責的好君王,希望大家在看完他的一生後,對他能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