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利剑 护佑绿水青山——“法治毕节”生态文明法治工程推进纪实

2015年以来,毕节市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接受“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为抓手,通过建立林业生态补植复绿工作机制、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探索生态文明机制改革等编织生态环保执法网。

善于创新 打造“创模”亮点

“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是美丽毕节的真实写照。在以往的案件中,常常是罪犯被判刑了事,被损毁的生态资源却无人负责恢复,往往造成“毁林者服刑,荒山依旧在”的局面。

近年来,毕节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性司法工作制度,对破坏林木、矿产和水资源等生态环境刑事案件,责令侵权人对所破坏的森林资源进行补种,以恢复森林资源原有的生态容量和生态功能。

建立林业生态补植复绿工作机制。《毕节市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生态损失补偿工作机制》中提出,对森林失火、盗伐、滥伐林木及非法占用林地等行政处罚和刑事案件开展生态损失补偿,实现“惩罚与保护”并重。

建立生态环保法庭。设置环境资源审判庭,指定黔西县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集中管辖黔西、大方、金沙、织金4县的环境资源案件;指定七星关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集中管辖威宁、七星关、赫章、纳雍4县(区)的环境资源案件。

建立实施重金属废渣综合运行机制。以实施赫章县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为抓手,解决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

推行环保管家试点。2017年7月,织金经济开发区与省环保厅直属的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签订了《“环保管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体系,共同探索项目建设及运营中的环保措施、管理方法,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探索新途径。

敢于亮剑 环保执法动真格

今年5月下旬,纳雍县环保局执法人员在对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开展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该煤矿矿井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部分矿井废水未经处理直接通过无防渗措施的边沟、渠等排入矿区下方的小坝水库。经现场采样检测,结果显示其外排废水超标。纳雍县环保局当即对该煤矿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处罚。

为顺利推进生态环境执法,毕节市环保局进一步深化“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市开展了环保执法“风暴”、毕节市中心城区及县城环境质量改善攻坚行动等专项行动,以整治“黑废水”“黑烟囱”“黑废渣”“黑废油”“黑数据”“黑名单”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扎实推进“绿色毕节”行动,完成造林绿化118.07万亩。

收紧拳头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整治倒天河污染问题,毕节市相关部门编制了《毕节市白甫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2016—2018年)》,改善倒天河水质,让它真正“流”起来。

现在,漫步倒天河沿岸,景象与从前大为不同,沿河两岸的绿化工程提升改造,清污并铺设了污水管网的河水清澈了,上游的污水治理厂主体工程已完工。

这是毕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典型。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毕节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完成赫章县1440万元中央土壤污染治理资金项目,启动实施赫章县1100万元、威宁县5000万元中央土壤污染治理资金项目。

此外,为切实加强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应急管控,毕节启动8次污染天气应急管控。

聚焦重点 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制定问责办法。出台了《迎接环保督察问责办法》,落实10条问责措施。

全力以赴推进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办结。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毕节市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逐一落实整改措施。

推动区域环境问题整改到位。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群众信访举报热点,对水环境整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环境问题、建筑施工扬尘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专项整治方案。

扎实推进“双源”治理,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加强中心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建成倒天河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全面取缔一、二级保护区养殖大户;加强草海生活污染源治理,建成投运草海1万吨污水处理厂、西海码头水质净化试点工程和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投运19个环草海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建成配套污水收集管网65.5公里。

编审:陈方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