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VS新聞媒體:朋友還是敵人?如何重塑平台新聞的核心?|德外獨家

平台VS新闻媒体:朋友还是敌人?如何重塑平台新闻的核心?|德外独家

來源:The 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

編譯:陳夢甜

自從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以及隨後有關個人數據濫用的事件被披露以來,平臺與新聞媒體之間的關係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更緊張,平臺的變化直接影響著整個新聞業做出何種應對策略。哥倫比亞新聞學院的Tow數字新聞中心近日發佈的一項研究對大型科技公司、平臺與新聞媒體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分析,下面介紹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發現。

社交媒體導致人們對新聞信任的下降

但加強了與受眾的關係

根據對1100多名在職記者的調查,記者與社交媒體的關係存在衝突。雖然絕大多數記者表示他們已經根據社交平臺調整了新聞採編的做法,但絕大多數(86%)的記者認為社交媒體導致人們對新聞信任的下降。

另外,有一半的受訪記者表示,社交媒體平臺加強了新聞與受眾的關係,而只有22%的人認為削弱了這種關係。但76%的記者認為Facebook在應對虛假新聞和錯誤信息的問題方面仍做得不夠,71%和65%的記者分別認為Twitter和谷歌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平台VS新闻媒体:朋友还是敌人?如何重塑平台新闻的核心?|德外独家

(86%的受訪記者認為社交媒體導致人們對新聞信任的下降。編者製圖)

平台VS新闻媒体:朋友还是敌人?如何重塑平台新闻的核心?|德外独家

(50%的受訪記者認為社交媒體平臺加強了新聞與受眾的關係。編者製圖)

媒體發佈內容有增無減

調整策略試圖奪回控制權

儘管新聞媒體和技術平臺的關係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這並沒有減少它們在社交平臺上發佈的內容量。規模更大、資源更豐富的新聞媒體不斷向更大範圍的平臺發佈更多內容,平均使用十個社交平臺,而較小的媒體則幾乎完全集中在Apple News、Facebook和Twitter上發佈。這一點在《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和《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這三家地區性的報紙尤為明顯,這三家報紙在社交平臺上發佈的內容中只有1%是在Apple News、Facebook和Twitter之外的平臺上。

平台VS新闻媒体:朋友还是敌人?如何重塑平台新闻的核心?|德外独家

(Apple News、Facebook和Twitter是新聞媒體的主要發佈平臺)

然而,單獨分析發佈到平臺上的內容量是片面的,新聞媒體還試圖通過減少以平臺原生內容形式提供的免費內容,以及增加付費內容的方式奪回對內容的控制權。研究把媒體發佈的新聞內容分為三類:(1)Networked,即主要目的是將讀者從平臺吸引回新聞網站的內容(如Twitter、Pinterest、LinkedIn和Facebook上的非即時文章);(2)Native,即在沒有訂閱的情況下可以免費瀏覽的平臺內容(如Instagram、Facebook的即時文章和視頻、Apple News的免費內容和Snapchat);(3)Native Paywalled,即只能通過訂閱才能在平臺上瀏覽的內容(如Apple News的付費內容)。研究顯示,70%新聞媒體發佈的內容都屬於Networked和Native Paywalled這兩種形式,而且將會變得越來越多,進而使媒體可以從平臺上發佈的內容中獲得更多的價值。

平台VS新闻媒体:朋友还是敌人?如何重塑平台新闻的核心?|德外独家

(從2016年8月到2018年3月不同數據收集階段三種內容所佔的總體比例)

平臺繼續塑造著新聞內容的風格和實質

平臺繼續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塑造著新聞內容的風格和實質,例如Facebook2015年推出的即時文章(Instant Articles),讓發佈者可以在其文章中出售廣告來盈利,並通過comScore和其他分析工具跟蹤數據和流量。許多知名媒體紛紛嘗試,2015年9月《華盛頓郵報》宣佈要將所有的新聞內容發送到Facebook,將其格式化為即時文章,以便讀者快速閱讀、分享和評論。但兩年多之後,也就是今年年初,超過半數的Facebook即時文章發佈合作伙伴沒有繼續使用這種格式。即時文章因其盈利能力不高、用戶數據以及訂閱渠道的選擇有限等問題遭到批判,即便如此,Facebook仍指出其使用量和盈利的增長,很難說即時文章是個徹底失敗的產品。但隨著知名媒體紛紛退出這項業務,這是不是說明Facebook將數量置於質量之上呢?

平台VS新闻媒体:朋友还是敌人?如何重塑平台新闻的核心?|德外独家

(從2016年8月到2018年3月不同數據收集階段三家媒體發佈的即時文章數量逐漸減少)

相比媒體內容發佈者,平臺在內容形式和數據上擁有更大的權力,並且賺取更多的的廣告收入,而媒體則需要根據平臺的變化來改變自己的編輯、發行策略和工作流程。儘管平臺正試圖找到適應內容發佈者的方法,但絕不是以犧牲自己與用戶的關係為代價。一個平臺在推出某一新聞產品時指出,與其說它是向新聞行業的拓展,不如說它是在試圖解決用戶問題。

如何重塑平臺新聞的核心?

整個新聞生態系統正在不斷演變。就在三年前,我們還看到平臺公司竭力否認它們是決定哪些信息得到共享和傳播的積極推動者,保持平臺對發佈和傳播內容的“中立性”。然而,現在Facebook和谷歌正在直接為新聞培訓提供資金,蘋果公司正在擴充自己的新聞編輯室,Twitter也在為改善公眾話語的性質徵求意見。

與此同時,消費者開始訂閱媒體內容,通過遠超過預期的直接資金支持鼓勵新聞行業的發展,致使一些傳統媒體比純數字媒體表現得更好。穩定性和可靠性變得比創新和顛覆更加重要。

圍繞科技公司如何塑造新聞和公民認知的討論和做法已經成為主流。無論是作為公關活動,還是出於真正的考慮,平臺公司由此推出的舉措,已經改變了人們對其角色的看法。美國國會聽證會的壓力,歐洲立法的壓力,以及公眾輿論的不滿,使得Facebook、Twitter和谷歌都投入了更多的資源來管理他們的平臺。為了降低自身業務的風險,他們的行動對記者和新聞機構來說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新的產品、設計,甚至是財務支持都考慮到了媒體的擔憂,但同時旨在提升一小部分新聞內容影響力的算法變化對一些新聞機構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新聞媒體希望能夠找到一條通向財務獨立可持續性的道路。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平臺公司需要在產品和政策上對發佈者更加友好。或者媒體必須更加堅決地在社交平臺之外開闢出空間。媒體的要求是一致的:對算法的運作方式更加透明,對新聞的呈現方式和優先級更加明確,對開發業務解決方案更加警覺,以及在尋找資金支持方面更加積極。

平臺新聞的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聞生態系統中的結構性問題現在已得到廣泛承認,而不解決這些問題的代價顯然是十分危險的。但即便是在公司內部,未來的最佳路徑也存在爭議:更多的人力控制協調,還是對人工智能的依賴?新聞的呈現方式是依據有目的的策劃還是個性化的偏好設置?很明顯,如果新聞業要有一個可持續的未來,平臺和媒體之間的商業關係要達到一個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