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條開陽路,是爲了紀念一位開陽人?專家闢謠了

進入7月以來,一篇《北京有條開陽路,99%的人不知道,是為了紀念這個貴州開陽人……》

的文章在網上瘋傳,引來貴州人對於北京開陽路、歷史文化名人的一陣追憶。昨日,記者向開陽縣文化館館長何先龍求證得知,這是一則假消息!

“北京南站西邊有一條連接二環與三環的大道,名叫‘開陽路’。很多人不知道,這是為了紀念一個貴州開陽人而改的名。這個人:第一個發動修環城鐵路;主持民國北京的第一次改建,並在改建過程中第一個提出‘修舊如舊’的概念,第一個頒佈‘勝蹟保護條例’……這個祖籍貴州開陽的牛人,叫:朱啟鈐(qián)。”這篇在網上盛傳的文章,引來貴州人對於北京開陽路、歷史文化名人的一陣追憶。

“網上瘋傳北京開陽路是為紀念朱啟鈐而得名,歷史事實並非如此。”昨日,開陽縣文化館館長何先龍昨日表示,這是一則假消息,不要盲目轉發!

據他介紹,北京開陽路源自宋朝時期遼南的京城(公元938年)。宋史載,遼南京城設八座城門,東西南北四面城牆各設兩座,自南城牆東側城門順時針計:開陽門、丹鳳門、顯西門、清晉門、通天門、拱辰門、安東門、迎春門。

而開陽門朝南,“開陽”具有一開門就是南面向陽的意思。開陽橋和開陽路隨之命名。今開陽橋所在位置即千年前開陽門位置附近。在歷史沿革中,開陽城門雖已在金朝建金中都城池時不復存在,但由於歷史沿襲,開陽路和開陽橋一直沿用至今。

北京有條開陽路,是為了紀念一位開陽人?專家闢謠了

“朱啟鈐曾在北京成立中國營造學社,是中國第一個專門研究古建築的學術機構,撰寫、出版了有關我國古建築專著30多種,天安門廣場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在擴建、修建時,相關部門都曾向他徵求意見。他是貴州的一大先賢。”何館長說。

北京有條開陽路,是為了紀念一位開陽人?專家闢謠了

人物檔案

朱啟鈐:少小離黔,難解鄉愁幾十年

如今的開陽縣,將朱啟鈐曾居住的那條路命名為“名賢路”,2004年還修建了“啟鈐廣場”,以此紀念這位貴州鄉賢。

北京有條開陽路,是為了紀念一位開陽人?專家闢謠了

▲開陽為紀念朱啟鈐在其祖籍所在地設立的名賢路

“朱啟鈐雖然從小就離開了貴州開陽,但他有貴州鄉愁。”何先龍告訴記者,朱啟鈐生前始終不忘家鄉,不僅收集編撰了許多貴州珍貴史料送給貴州,還因開陽在民國時期更名為“紫江縣”,一直自稱“紫江朱氏”。

北京有條開陽路,是為了紀念一位開陽人?專家闢謠了

▲周恩來看望朱啟鈐

朱啟鈐90歲時曾請周總理吃飯。當時朱家除在北京飯店訂了兩桌菜外,還特意在家裡又做了幾樣家鄉貴州風味菜,並另外做了總理喜吃的“獅子頭”。當天,因周總理太忙,中午十二點半後才到朱家。

吃過飯後,朱啟鈐與總理交談時談到,雖然祖籍在貴州,但卻從沒有回過老家,所以一直希望去貴州的鐵路修通後,回家鄉看一看。周總理聽了,鼓勵他好好保重身體,還說通往貴州的鐵路很快就要建成了,將來會有機會回家鄉看看的。

1919年,朱啟鈐曾爭取官銀一萬四千餘兩重修了北京貴州會館,並多方收集黔人或在黔宦遊人士的著作八種,輯為《黔南叢書》第八集。並用多年時間蒐集、編輯了《貴州碑傳集》,還以紫江朱氏刻本名義出版黃國瑾的《訓真書屋文存》等多部黔人詩文新集;並手抄(開州志補輯)寄到家鄉開陽以幫助修《開陽縣誌稿》,足見朱啟鈐對家鄉的眷念之情終生未改。

北京有條開陽路,是為了紀念一位開陽人?專家闢謠了

▲朱啟鈐抗戰時期關於貴州資料的信函

2002年8月,朱啟鈐之孫朱文相攜夫人宋丹菊趁參加貴陽“名人筆會”的機會,回家鄉開陽掃墓探親,終於了卻了朱氏三代人回家鄉探親掃墓的宿願。

來源/貴陽晚報、貴陽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