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故事,鱼山梵呗,响遏行云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是魏武帝曹操的第四子。十岁时便会写很好的文章,下笔成文,不加删改,神思敏捷,七步之内就可以作成一首好诗。他的(豆萁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即是千载有名的好诗。他对世间的艺术无不通晓,没有一样不做到绝顶功夫.所以当时的邯郸淳一看见他,就叹为天人,惊骇折服。

汉传佛教故事,鱼山梵呗,响遏行云

曹植的母亲是一个佛教徒.当他的母亲诵读佛经时,曹植在旁.每每流连嗟叹,认为佛教的道理正确而彻底,于是也信奉佛教。他制成一种歌赞,是用七种音律凑成的,唱起来抑扬顿挫,十分动听,后人都模仿他的唱法。

汉传佛教故事,鱼山梵呗,响遏行云

有一天,他到鱼山,忽闻虚空之中有梵天的音乐,清雅哀婉.响遏行云,当时不只他一个人听到,连他带来的侍御随从也都听得很请楚.他们听了很久,惊叹不已,以曹植的聪明,很快就悟出了很深妙的道理,于是模仿这种音律,写成梵呗.谱出佛教的音乐,名为《鱼山梵呗》, 留传下来的梵呗共有六段,谓之六契,后世佛教门中的唱通,就是由他发起的。

汉传佛教故事,鱼山梵呗,响遏行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