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为翼 跻身大国工匠之列|“品读《梁家河》,照亮人生路”演讲比赛优秀作品选登

以青春为翼 跻身大国工匠之列|“品读《梁家河》,照亮人生路”演讲比赛优秀作品选登

凤县宣传:

【凤县最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凤县宣传---中共凤县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权威、全面、详细、及时的发布凤县新闻资讯,传递群众心声,密切党群联系,记录发展进程!每天奉献美文美图美声音,陪你学习陪你乐关注我们妥妥的没错!

“品读《梁家河》,照亮人生路”少年组演讲比赛

他们是祖国的骄子,

新时代的宠儿,

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慷慨激昂、

饱含真情。

彰显着信念,

希望和力量

他们抓住青春这最美丽的年华,

用知识武装自己

用文化来充实自己,

埋下梦想的种子,

用勤奋来耕耘,

在未来收获梦的果实。

以青春为翼 跻身大国工匠之列|“品读《梁家河》,照亮人生路”演讲比赛优秀作品选登

15

学青年习近平 做有担当中职生

凤县职业教育中心 牟文浩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下乡插队了七年。在那里,他和老百姓们一起艰苦奋斗,他说这是他受益终生的七年。

深处黄土高原腹地的梁家河村沟壑纵横、墚峁交织,一排排土窑依山而建。梁家河村支书石春阳告诉记者,196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窑洞里开始了他的知青生活。他回忆说,那一天,小村里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不到16岁的习近平和14名北京知青一起,沿着一条宽一米左右的破土路,徒步来到梁家河。

和所有北京知青一样,初来乍到的习近平在生活上和劳动上都不太适应。他曾说,自己当年插队时过了“五关”的历练,分别是: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梁家河村原村支书、习近平入党介绍人梁玉明说:“当时近平的思想有负担,不爱说话,不多说话,不善于说话,每天就是跟上我搞农田基建,慢慢地,他就习惯了。”

梁家河村村民王兴成说:“近平刚来才16,吃饭不会做,给做什么吃什么,都是窝窝头,小米饭;干活我们干什么说他干什么,慢慢地拉粪、掏地、锄地、挑担子,山上挑麦子都能干了。”

老乡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当年习近平干活利索,能吃苦,而且非常爱读书。在习近平曾经住过的窑洞里,记者看到,一盏墨水瓶做的煤油灯非常引人注意,村民们说,下乡插队时,习近平每天晚上都会在这样一盏煤油灯下读书,经常读到深夜。

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乡亲们眼里能吃苦、爱读书的好后生,习近平逐渐赢得了老乡们的信任。很快,他成了村里的青年积极分子。1973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习近平变化更大了,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青年们也跟着学了不少东西,大家的感情越来越浓。

梁家河村原村支书梁玉明说:“习近平爱讲故事,中外故事他都讲,大家都听他讲故事,农民给他讲怎么种地、怎么犁地、怎么锄地,互相交流。”

在梁家河村插队工作的习近平,为乡亲们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大家一致推选他担任大队支书,从此习近平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让梁家河的面貌焕然一新。

习近平曾经把郑板桥的一首诗改动过几个字,表示他对上山下乡的体会,诗中说: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梁家河村,他与老百姓情同一家,心中永远眷恋的是脚下那片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

习近平说道:“我的人走了,但我把我心留在了这里。从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机会我要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通过学习青年习近平的事迹,我,深受感动,我们要学习他艰苦奋斗、吃苦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作为一名中职生,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多项资助,老师对我们从学校到家里“一对一”的帮扶,这么好的政策和环境,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勤练技能、全面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对我们的关爱。

16

把梁家河精神扎根心底

凤县职业教育中心 赵志龙

梁家河》这本书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纪实文学,记录了他从最初到梁家河的迷茫到坚定为人民做实事的心路历程。没有侃侃而谈的大道理,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艰苦劳动,体现出人生的大意义。

当我读到《吃的记忆》这一小段中,乡亲们以糠窝头、苦菜、荞麦叶等来充饥。而队里派人给知青们做饭,主食是土豆、玉米面窝头以及黑豆钱钱饭,下饭的往往用白菜、萝卜腌制的酸菜。读到这里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奶奶总是说我挑食,不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的,看着被我浪费的饭菜,奶奶很心疼。总会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在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这些饭菜我们连想都不敢想,只有家里腌制的一些野菜,吃的都是黑面粉,要是好一点的家庭吃的是黄面粉。哪里有你们现在这么享福,顿顿有鱼有肉,白面粉、白米饭的……”从前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直到看到书中描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吃饭从不挑三拣四甚至把自己的口粮让给乡亲们,我终于体会到奶奶口中的艰难。

我们中职学子,将以青春为翼,翱翔在现代化工艺的天空;以技能为笔,书写敬业奉献的生命华章;以炎黄子孙为荣,跻身大国工匠之列。

上学期,凤县职业教育中心举办了钳工技能大赛,选手们在仔细阅读图纸后开始埋头苦干起来,锯子声、锉削声此起彼伏,曾经那些喜欢聊天、打闹的同学都消失了,更像是来自工厂的技术工人,经过九十分钟的打磨,同学们慢了下来,看着他们额头上密集的汗珠,再看看他们手里的作品,还有骄傲的目光,我似乎理解了工匠精神对我们中职生的意义。

接着大家有序的投票选出了优胜者共十二名,同学们窃窃私语着,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答案揭晓时大家都出乎意料,原来我们按序号投下的三名冠军是平时比较贪玩的学生,这时许多老师同学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此时,我终于明白了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不是我们不具备成功的技能,而是看我们有没有一种坚持下去的精神。

是的,梁家河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的,他告诫我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要有艰苦奋斗的毅力,不怕吃苦的作风,不断提升自我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中职学生,更应该以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在实践中成长,在精神中坚定信念,在青春奋斗中砥砺前行!

编辑 马蔻 校对 煊煊哥审核 毛忠生

以青春为翼 跻身大国工匠之列|“品读《梁家河》,照亮人生路”演讲比赛优秀作品选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