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A股见底的时候都有哪些特征?

每天1个历史故事


要讨论A股见底,老揭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政策底、估值底、市场底。


政策底:目前还没有政策出台。只有高层表态,譬如央行行长易纲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表示,股市出现波动主要受情绪影响,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


此外目前四大报齐发社论,力挺中国A股。

上海证券报:股市运行的有利因素并未改变;

中国证券报:A股不具备持续大跌基础;

证券时报:面对市场波动不妨多一分冷静;

证券日报:我国经济基本面不支持股市大幅下跌。


最近还有王亚伟等13位私募大佬今日集体发声唱多抄底,这样的唱多声音发出来,一般来说,还未到底部。


老揭倒是认为,现在最管用的就是放水,缓解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是当务之急。比光喊话力挺,要管用得多。


估值底:前天我用了海通证券的报告,他们认为目前市场主要指数估值已经接近2016年1月熔断行情的低点,也就是上证2638点时的估值。


今天我还看到了一篇华林证券关于估值底的报道,他们认为,目前沪深两市平均估值(市盈率和市净率)仍距离2013年熊市底部有一定的距离。


2013年至2014年两市市盈率曾经屡次跌至12倍后出现反弹,截至2018年6月,两市市盈率在17.58倍。考虑两市2018年业绩增速在20%左右,则预计市盈率有15%的调整空间。


从市净率来看,上次市净率低点1.58倍出现在2014年5月份,而目前市净率为1.89倍,相距仍有17%的空间。


市场底:真正的底部,都是由市场各方力量自发组成的,当空头手里已经无筹码可抛,当多头手里也没有子弹可买,这个时候大概率很形成底部。所以老揭我个人认为,市场底,才是市场真正的底部(区域)。从90那年代的333,2005年的998,到2008年的1664,都是令人意想不到,无法预测的市场底。


揭幕者


我是【玩转交易】,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与交流探讨!

目前,上证综指创下2691点的低点。于是市场上围绕2691点是不是本轮下跌的低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个人观点:是不是底部,关键要看符不符合历史底部的典型特征。那我们先来总结下A股见底的基本特征:


第一、历史性大底形成之前,先形成政策性底部。股指连续下跌一定幅度后,管理层认为当下市场已经具备估值优势,形成估值洼地。他们便出来吹风,甚至调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刺激投资者投资于股市。当下市场,包括央行、证券报等官媒开始释放积极的信号,但还没有实质的行为,因此政策底的力度是不够的;

第二、市场见大底之前,投资氛围一般较为恶劣,就连最激进的投资者也没有抄底的想法,人们投资信心崩溃,往往谈股色变;而现在虽然证券营业部也见不到几个客户的影子,但我认为市场上仍有一批活跃的投资者,说明市场情绪还没有降至冰点,成交量需要进一步萎缩;


第三、经过多市净率相关数据的研究发现,目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的低位,多数行业数据指标距离历史性最低估值仍有10~15%的下行空间,因此从市净率角度评估,也不是没有变数的可能性;

第四、不知多少人还记得998点、1664点及2319点等重要历史底部的形成,当时均出现一批个股破发、破净,10元以下的低价股遍地飞。而现在这无论破发与破净,还是低价个股还是比较少,不足以吸引场外资金入局;

第五、股指见历史大底之前,都会产生几个板块拒绝下跌或以强势横盘的形式等待大盘见底。目前市场来看,国产软件、半导体、白酒等少数板块出现类似的现象,这也许是好征兆的开始;

从目前形势上分析,市场2691电形成历史性底部的概率不太大。


玩转交易


我从2002年2245点时开始关注股市,到现在已经16年了,我经历过几次惨烈的股灾,至今记忆犹新。A股见底要看是什么底,阶段性的底,就是一轮轮大跌之后,大家都对后市不看好,在社会上也很少有人谈股市了,这时候货币政策开始放宽,各种利好消息出来,都不被市场认可,阶段性的底部给人的感觉是,多空双方对这里产生较大分歧,股指探底的过程也不是很可怕。

但是历史大底就不同了,很多个股股价跌得面目全非,多数股票市盈率都跌得很低,股市也从最高位跌去七八成,市场利空消息不断,股民个多数亏损在50-60%之间,而且还时不时传来个股崩盘的消息,真正的998点A股底部,我是在2005年6月经历了一回,犹如地狱一般,回事不堪回首。

第一,当时A股连续下挫,任何想抄底的资金进去,都是刀口舔血,越是底部区域,下跌得越是疯狂,当年股指跌破1300点时,市场一片惊恐之声,然后在经过一番挣扎之后,股指直奔1000点大关,此时很多人开始绝望割肉,本来寄希望于救市政策已经多次落空,市场传言A股还要直奔600点,恐慌性割肉盘大量涌出,即使是在股票跌得只剩下没多少钱的时候,也有人不顾一切的割肉。

第二,当年跌到998点时,任何反弹,都被视为诱多,所以正应了那句行情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上涨,在疯狂中结束。这种绝望是只要有反弹,就会有大量的抛盘涌出,不计价格,不计亏损,感觉现在抛售股票,总比将来一分不值要强得多。所以很多人割肉也割在了地板上。当时庄家在A股底部区域,反复折腾,很多散户都把极其便宜的筹码割给了机构投资者。

第三,真正的A股底部,没有人敢看多,股市每天的成交量很少,股票交易所里面几乎没多少人,很多股民都跟我说,反正都跌到这份上了,随它去吧。也有很多资深股民因为输得很惨,从此金盘洗手,在底部区域割内止损,再也不敢进入股市了。这种事情,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A股底部的日子,非常惨烈,反复折腾,让人心力憔悴,真正敢于抄历史大底的人,恐怕也没有几个,这个心理承受能力要非常强悍的。


不执著财经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对于历史上的A股见底征兆和特征我还真有研究过,因为前几天刚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所以可以帮助到你!

首先整理一下历史上牛熊市的一些特征

1.牛熊总是交替进行和轮换着的,并且熊长牛短!

2.在历史上见底的跌幅有4次大于50%,分别为73%,79%,73%,55.5%!

3.超过50%跌幅之后的牛市涨幅基本都达到了200%左右甚至更高!

4.牛市行情一般持续1-2年,熊市行情一般持续2-3年!

5.1元股,2元股重现,并且数量达到两位数,多次大于20只!

6.小市值的个股泛滥,小于30亿市值的个股达到1000+!

7.破净个股增多,历史底部破净个股都是上百只的哦!

8.成交量持续地量,破发个股增多!

那么目前市场有哪些特征已经符合底部特征了呢?

1.5月30日,海通证券大跌4.19%,收于10.28元/股,最低10.26元/股,成为券商板块有史以来首只破净股。目前破净个股超过100只!

2.此次最低2638的熊市跌幅达到了49%,创业板跌幅达到了61%,符合熊市跌幅要求!

3.大部分个股的超跌时间长达3年,符合熊市平均时长!

4.1元股2元股再现,1元股有17个,2元股有74只!

5.总市值小于30亿的个股达到了757只!

6.成家量持续地量!


从各种数据,跌幅,时间来看,现在的市场毫无疑问已经是熊市阶段了,并且很大概率已经是熊市的中后期阶段,未来的跌幅有限,对于散户来说不可过分看空和恐惧!记住巴菲特的那句话:熊市是上天赐予价值投资者最好的礼物!熊市就像是一口开口向上的锅子,无论你往哪里跑,方向走势向上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打字很辛苦记得点个赞!!加一波关注,带你读懂主力真正的意图! 我是股市里的长线价值投资者:张大仙!


琅琊榜首张大仙


大家好我是投资观,是一个研究股票投资十多年的老股民。面对A股最近跌跌不休的趋势很多人都在分析A股的底部,进入2018年以来沪指从3587跌到了最低的2871下跌幅度高达20%,沪指再次回到了2的时代。很多个股更是惨不忍睹,七成以上股票都跌破了股灾时的低点,中小创尤为惨烈。这个时候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跌到那里才是底,我们来看下历来A股见底的特征有那些,就知道现在是不是A股的底部了。

. 一,低价股。低价股越多A股下跌的空间越有限,我们都知道A股基本没有低于1元的股票,低于1元的股票都是面临退市的公司了。目前A股市场上没有退市的公司低于2元的股票有近20家,低于3元的有100多家,低于10元的有1600多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近一半。07年和14年牛市之前的低价股都没有现在的多,这虽然和A股的扩容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能从层面反映A股下跌空间已经不大了。

二,成交量。如图所示这是A股近几年的k线图,股指有涨有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成交量的变化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股指的位置高低。A股历来的低位都伴随着较低的成交量,从目前沪指日均1800亿左右的成交量看目前A股的位置即便不是底部也距离底部不远了。成交量的萎靡是行情止跌前兆,所以成交量越低见底的可能性越大。

三,历史趋势。从上证指数开始的第一天到现在,已经有28年的时间了,从95点起步到最高的6124,再到现在的2900点附近期间经历多次的牛市熊市。如图所示这是沪指28年的走势周线图,沪指28年间的低点有很多,但是每次大跌后的低点都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只有94年的下跌跌破了前面的低点,但是跌破后没多少就开始反弹,这个低点成了20多年来的最低点了。之后的下跌,每次的低点都是呈现上升趋势的。这次的下跌马上面临的是2638的低点,跌破这里的概率很低,即便是跌破了这里也会成为历史性的最低点。

我是投资观,看完关注点赞股票大涨不断,个股分析私信探讨。


投资观


我在1996年开始炒股的。很幸运的是我做为新手进场时就是一个行情大底部,当时是上证指数500多点。因此我对于当时的市场环境是记忆犹新的。

当时的市场环境是这样的:

1 营业部冷清:

绝大多数的人已经不来营业厅了。证券营业大厅中的散户不超过30人,而且其中大部分都在打扑克。要知道平时大厅中都是数千人的,就像热闹的菜市场一样。

现在的营业部由于鼓励股民在家上网炒股,所以平时营业部的股民少了很多。即使牛市时也没有当年那么多散户在营业大厅炒股了。但是有一点没有变的是在人气低迷时来营业部柜台开户的人极少——有时甚至当天只有一二个人来开立股票帐户。

2 成交量低迷

由于很多个月甚至几年来股市都没有什么行情,市场每天的成交量很小,很多股票早盘一二个小时以后才开始有成交。上证A股的每天成交量只相当于牛市时每天的十分之一左右。

3 市场对利好基本没反应

市场虽然出现过政策利好,但是市场只是出现一日游行情,股票只是略反弹就又跌下来。很多公司公布了增持计划,并实行了增持股份,但市场依然下跌。

4 行情波动范围较小

每日指数波动幅度都很小,有时甚至一天只有几个点的波动。小涨小跌是市场常态。个别股有不错的行情,绝大多数股票维持小幅震荡的行情。

5 市场上对行情的判断以看空为主

基本上这时任何人都知道股市有什么利空了,也都非常清楚股市为什么涨不起来。媒体上的主流观点是让投资者保持谨慎。这时市场有一种非常悲观的观点:即认为股市还要再大跌几百点后才能成底。记得当时长城证券的研究所长和某著名股评家到我们营业部来讲课,他们的观点就是股市还要继续大跌。。。不久股市就开如大涨,开始了一轮大牛市。

总之,A股历史上见底的特点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持续很长时间的行情低迷,然后出台的利好政策给人们以不见效果的感觉,表现为行情继续下跌。但是几个月以后股市就形成了底部,在也没有实质性的下跌了。最后行情启动开始了新一轮牛市。

所以判断底部的最关键点只有二点:

A 行情低迷已久

B 利好出台

在这种情况下行情一般也会表现为反弹后的下跌或直接下跌,但是这已是在底部区域了。此时应越跌越买,中长期的好买点就在眼前。

我在股市20多年,每次的行情底部都是如此展开的。现在举一个九次“新股暂停”的例子,大家就可以看到每次的利好区域下方都是一个行情大底部

注:利好有很多种,比如降低印花税、调低证券佣金比例、股权分置改革等。每次的利好出台看似都只能在短期起到稳定行情作用,但是这些利好的实质作用是长期的,是需要慢慢发挥作用的。在几个月或几年以后就可以知道那里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大底部。

现在的市场行情当然是底部区域,股民们需要的只是耐心。如果选不好股票,可以买指数基金买入,越跌越买,耐心等待就是了。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点赞会提高我的问答排名,您的点赞是我的写作动力,希望多多点赞哦!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孟可的思想空间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A股市场已经成长为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兴股市。在过去的二十八年中,A股经历了10次牛熊交替,大约每隔三年时间就有一次。


每次启动牛市前,市场投资者情绪最为恐慌,行情交投低迷。市场上股票的平均市净率处在历史底部区域,破净股家数明显增多。这种情况多数是股市已经见底,此时如果政策面出现突发重大利好消息,必然迅速摆脱熊市,开启新一轮牛市。

在1992年,市场从上一轮牛市高点跌至最低386点。但很快随着邓公南巡讲话,股市马上触底强势反攻,开启一波从386点暴涨至1558点的大牛市。仅仅用三个多月的时间,上涨幅度达到300%以上,为精准抄底的股民带来了非常丰厚的收益。


在2005年5月,受国有股减持和纳斯达克网络股破灭影响,A股再次从2245点跌至998点底部区域。接着人民币升值,大量发行股票型基金进场支持股市,政策性利好消息一个接一个,进入全民炒股时代,迎来A股历史上最大的牛市。


到2007年10月31日,A股大盘指数最高涨至6124点,涨幅高达466%。在两年多时间,涌现了许多十倍股,甚至还有五十倍股,为绝大部分老股民带来了最丰厚的盈利回报。



根据历史数据记录显示,在这些牛熊交替过程中,当上海A股的平均市净率低于1.5倍的时候,大盘指数确认进入底部区域,下跌空间非常有限。


以A股最近两轮大牛市为例,在2005年5月份的时候,上海A股的平均市净率降至1.61倍的历史底部区域,用时半年多时间调整成功筑底后,上证指数开始强势回升,并且在两年多达到大牛市的顶峰6124点。


在2014年6月份的时候,上海A股的平均市净率再次下降到历史最低1.29--1.5倍底部区域以后,同样筑底成功,并强势开启新一轮牛市。


A股市场牛熊交替期间,股市底部还有另一个特征,股市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破净股,破净股家数占全部股票比例超过10%。据统计在2005年6月A股市场有破净股174家,占整个市场股票家数的13.4%;以今天最新价格计算,目前A股有破净股200家,已经具备了底部特征。


在每一轮牛熊交替过程中,市场都是在最悲观的极端行情中作出绝地反击。并伴随着政策面重大利好消息出台,启动新一轮牛市。


白马华菲特


对于A股来说,这么多年来总是有一个很明显的标签,那就是牛短熊长,十年前二字头,十年后又重新回归二字头,十年以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对于A股来说还在原地踏步,这两天的下跌估计把很多的抖正懵,都在讨论A股什么时候见底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啪的看法是这样的。

一、市场恐慌、人心涣散

历史上的真正的大底都是在绝望中产生,这个时候整个市场的特征是人心思空、谈股色变、各种谩骂批评声一片。就比如说2008年金融爆发之后,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市场上到处都在谈论金融危机,想着如何去应对危机,如何进行资产的保值。因为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股民都在不断的割肉卖出,恐慌盘不断涌现,都在捶胸顿足、后悔炒股,网上一些“伪股民”也开始制造各种段子进行调侃。任何看多市场的言论都会被认为是“公敌”,2015年之后的2138当时的情况也都是类似。

二、交投低迷、成交量极度萎缩

因为人心思空,市场上的活跃性并不是很高,没人与参与也没人去买卖,因为大家此时此刻都坚信不疑的认为还要跌,所以成交量都是极度萎缩的,所谓“地量见地价”这个股市谚语就是这么来的,比如2638时候的成交量比之前的成交量减少了奖金百分之七八十。

三、产业资本开始行动

谁对上市公司最了解?毫无疑问,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高级管理层,因为自家的公司到底是什么样子,股价到底有没有低估他们最为了解,所以往往在熊市的末期他们就开始大举增持自家的股票,在股市即将见顶的时候开始大幅减持套现。虽然个别上市公司的增持行为代表不了什么,但是当这种增持演化成为增持潮的时候,成百上千家公司都在主动增持的时候就要特别引起关注。这些产业资本的增持往往要比机构的评级要靠谱的多。

好了,就先说这么多,觉得啪哥说的有道理给啪哥点赞,如果你有不同看法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更多股票知识关注啪哥实时动态即可。


趣聊财经


a股投资者向来对于抄底有一种神往,毕竟成功抄底,意味着建仓有足够的成本优势,也不担心自己的个股拿不住,也能在接下来的牛市当中获利更多。而透过a股所有的历史大底,无外乎都具备以下特征:

首先从时间周期来说,从上一次牛市的顶点开始到底部出现,下跌调整时间要足够充分。期间只有08年因为金融危机比较特殊,股市大跌,从07年见顶到08年见底,只有一年时间,其它大底的出现大多调整都得4年以上。无论是2001年牛市高点到2005年998点的历史大底出现,这期间是4年的下跌调整周期,还是09年高点到14年牛市起点,也是5年的调整时间。当然目前a股从2015年6月顶点到目前还只有3年的时间,从时间周期来说,还依旧属于熊市周期,还不是抄底时刻,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其次,每一次大底,成交量都明显陷入“地量”低谷。如下图所示,无论是2005年、2008年、2014年出现大底都是如此,正所谓地量见地价,看来在a股的历史长河当中,出现地量的确是大底的一个信号之一。

第三,市盈率普遍回落到比价低的位置,根据wind数据统计,上证指数对应的每次大底,市盈率都回落到20附近,如下图所示。

最后,就是一般见底之前,换手率就会非常低。要知道“换手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之一。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A股的前四次探底来看,换手率都在1左右徘徊。其实这个相对容易发现,就是市面上大家都开始不谈论股票了,也许就见底了。


侯贤平


我们做股票要带有一种长远的眼光

比方说,下面的一个例子;

一只股票的最高价是100元,目前跌到了50元,还有可能继续下跌,跌落到30元,但是未来三年后,股票价格将会达到150元,这时候你该如何选择?如果你这时候持有这只股票,你是割肉还是继续持仓,如果你空仓,你是否会买入?

历史证明,对于好股票来说,每一次市场的大跌都是绝佳的入场机会。仓位是十分重要的,当你持有这只股票的时候,你能否抵得过市场的波动?能否看到3年甚至5年以后?这是非常关键的。

股市中有一句名言:当所有人都开始卖出的时候,也就是买入的时机了,当路边的擦鞋匠都开始买入的时候,就是该卖出的时候了;机构买入的时候并不会到处宣扬,而是偷偷的买入,机构卖出的时候也会偷偷的,甚至会散布一些极端利好的消息,而散户却不一样,买入和卖出以后会拼命的叫唤,买入的人希望人家跟风,卖出的人希望股价跌的更低,散布更为悲观的消息和情绪,他们希望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


还有一句话“不要试图去猜测市场的顶和底”,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鸡汤喝完了,还是回到题目中来;


一般来说,底部会具有哪些特征:


1)市场情绪低落,成交量萎缩,且持续一段时间;或者是成交量持续一段时间的萎靡后突然放大,这种恐慌性的抛售往往也很有可能是底部;

2)蓝筹股逐步停止下跌,白马股的下跌速度降低;

3)利空消息不断,利好消息很少;

4)市场利率不断下跌;


历史会重演,但是并不一定会以相同的方式再来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