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两个女孩扶贫记

韩城:两个女孩扶贫记

7月19日,颜蕾(右一)到王静(左一)包扶的板桥山区,参观学习共裕村的中蜂养殖产业。

听说王静的扶贫产业搞得有声有色,颜蕾坐不住了。7月19日一大早,她撂下手头的事,一个人跑到板桥山里,要看王静是如何养蜂的,如何带着贫困户种植金丝黄菊的。热情的王静一点儿也不吝啬,她把颜蕾带到田间地头,把自己辛苦积攒的心得一股脑儿抖搂得干干净净。

颜蕾和王静是一对好姐妹,一起大学毕业,一起参加工作,然后又一起担任第一书记。颜蕾担任第一书记的村子叫寿寺村,在韩城的芝阳塬上;王静担任第一书记的村子叫共裕村,在韩城的板桥山里。两个村子,一个在城西,一个在城西南,都穷得出名。

2017年7月,当听说市上给村里分来的第一书记是个年轻的女干部时,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都有些失望。特别是寿寺村的支书,到镇上去接颜蕾时,一看是个柔柔弱弱的女孩子,竟然不愿意要,嘟嘟囔囔地说:“这么年轻的女娃,能干啥嘛!”

是啊,在韩城市古城管委会当科长的颜蕾,从小在城里长大,农村的事的确一点儿也不懂。别说帮别人脱贫,她连给自己很利落地做饭都没学会呢!当警察的王静也一样,第一次到乡下工作,对农村十分陌生。临行前,两个女孩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王静说:“要干就干出点名堂来!”颜蕾回答说:“是啊,要干就干成先进!”

王静一进村,村民就议论纷纷:这么大的村子,来个“碎女娃”,能干啥嘛!话传到王静耳朵里,她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干一件大事,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可是,对农村一无所知的她,咋样才能干出一件大事呢?为此,她不耻下问,私下里请教了好多村干部和群众,终于意识到所谓的大事,其实就是能给群众带来实惠的、“眼巴前”就能带来好处的实事。啥事能产生“眼巴前”的效益呢?她瞅准了大棚蔬菜,觉得这营生不难弄,一般的贫困户都能参与,而且见效还快。说干就干,她回到工作单位,争取到领导和大家的支持,给村上建了一个大棚蔬菜基地,专门用来帮助村上贫困劳动力发展经济。这个大棚基地,从筹建到出菜,仅仅用了40天。出菜的日子里,贫困户每天都有两三千元的进账。王静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功臣,尤其是那些贫困户,更是把王静当成了“救星”,觉得这个警察简直无所不能。

而颜蕾就没有王静那么幸运了。她来到村上,行李还没整理好,就经历了一场下马威式的“见面礼”。一个村民,气势汹汹地冲进村委会办公室,二话不说,揪着她的衣领就往外拉。一边拉,一边破口骂着,吓得颜蕾不知所措。颜蕾说:“如果不是现场的村干部帮忙,真不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

原来韩城市修建花椒大道时,拆毁了寿寺村原有的一段水渠,桃花授粉时遇着天旱,浇不上水,村民急了,认为颜蕾既然是市上派来的干部,就得解决这个问题。那个来势汹汹的村民指着颜蕾说:“如果你连水都弄不来,就趁早走人!”颜蕾说,从小到大,她第一次被人这么恶狠狠地说,感到委屈极了,回到家里放声大哭。王静闻讯赶来安慰她。王静说:“村民能这样,说明村民是真急了。人常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桃树挂果正等着浇水哩,水却没有,你说农民能不急吗?”

王静的话让颜蕾的心里好受了许多。一觉醒来,颜蕾尽管心里还有些不痛快,可还是找到了韩城市水利局的孙局长,一通说服、请求,终于得到了水利局的支持。水利局特事特办,专门给颜蕾借了1000多米的水管子,从远处把水送到了寿寺村。村支书一边组织村民浇地,一边高兴地给镇上的干部说:“看不出哇,这‘碎女娃’蛮能干哩!要不是这娃,今年的桃树就别想挂果。桃树不结桃,我们全村人都得成贫困户啊!”

一年过去了,总喜欢把颜蕾叫“碎女娃”的村支书,现在开口闭口都是“我们颜书记”,语气里流露的尽是喜欢,村里的大事小事,也愿意交给这个“碎女娃”去管、去办。颜蕾说,这一年多的农村生活,就像一次“淬火”、一次“涅槃”一样,把她从不懂农事的门外汉,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村干部。刚来寿寺村时,没人和她说话,也没人叫她吃饭,她甚至连上厕所的地方都找不着。可是现在,她已经成了村里的一员,每天吃在这里,住在这里。一年多的扶贫经历,她改变了村民对她的认识,同时,这个地方也改变了她。颜蕾说,在村里待了一年,她干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干过的事。她帮村民种过地、卖过桃、做过饭,还经常帮贫困户洗衣服。

王静感叹,颜蕾以前是多么“精致”的一个女人啊,现在,办事雷厉风行,风风火火,都成“女汉子”了。王静说,今年过年的时候,颜蕾竟然领着一个邋里邋遢的农民在逛街,全然不顾路人诧异的目光。颜蕾说,这个邋里邋遢的农民是个贫困群众,胸无大志,过日子没心劲,整天就知道睡懒觉,连饭都懒得做,身上脏得隔墙都能闻着臭。颜蕾想,就像这种人,如果把心唤不醒,咋扶都扶不起!为了“唤醒”这个贫困群众的心,她特意选在过年期间带他来到城里,让他逛街、让他看景、让他看看城里人是咋生活的。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这个贫困群众进城之后,观念一下子变了,不但不睡懒觉了,而且开始自己动手洗衣服,还央求颜蕾帮他找工作,希望颜蕾介绍他进城去打工。颜蕾说,自从进城打工之后,这人变得特别勤快,不但工作认真,人也精神了许多,雪白的衬衫一尘不染。

扶贫已经让颜蕾忘了自己在城里还有一个家,就连妈妈过生日,她都忘了发一个短信去问候。王静也是这样,她很少回家,好像自己真的变成了一个山里人,整天钻在山里不出来。她所在的共裕村比颜蕾的寿寺村大得多,村组散落在几座山上。有时整整一天,她马不停蹄地走访,跑30公里山路,才能见4户人家。王静说:“要让深山里的乡亲快速地摆脱贫穷,没有产业绝对不行。而独家独户能发展什么产业呢?”

经过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王静说服了山里的村民,把钱和劳动力集中到一起,准备建一个中蜂基地,利用山里的资源和村上的销售渠道,发展土蜂蜜和蜂胶产业。说干就干,短短一个月,村民不但建起了蜂场,而且经过新包装的土蜂产品,一经上市,就供不应求。村民说,他们过去也散养土蜂,但就是挣不来“大钱”,可是王静一来,土蜂一下子就值钱了。

蜂场刚见效,王静又张罗着给村上再建一个菊花茶园。专家说,板桥山里的土壤和气候很适合这个项目,搞得好,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脱贫。

颜蕾参观完王静的中蜂场和金丝黄菊基地,心情很是激动,决心回去后也给寿寺村找两个效益好的脱贫项目,再干出大大的扶贫成绩来!这样,在下次评选先进时,她们俩又能一起上台领奖、一起胸戴红花、一起眉开眼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