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時候一些上海人民也習慣自稱'江浙一帶「?

牽著小狗看大海


emmmm說順口了唄,因為江浙一帶和江浙滬一帶少了一個發音,如果真的要說上海,會直接說“上海怎麼怎麼樣”,而很少說江浙一帶。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上海的移民裡,江浙一帶的並不少,他們融入上海後,習慣了上海的生活,但還是免不了會說順口講“江浙一帶”。

其實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說的是“包郵區”。

江浙滬正好是包郵區的代稱,在地理上非常明顯,而且更具趣味性,包郵區居民和江浙滬居民,當然是前者更加符合現代年輕人追求趣味的要求。

我和身邊的小夥伴都比較喜歡說包郵區,怎樣自稱應該是個人的習慣所決定的。各種稱呼彼此之間並不衝突。所以也沒必要太較真,只要大家都能理解這個意思就好了。


❤魔都小資城市生活指南,帶你過有態度的小資生活~快來關注我的頭條號吧!


上海小資美食生活


因為在歷史上,上海一直處在浙江和江蘇的影響之下,政區劃分也一直變來變去,上海的隸屬最早是屬於會稽郡,之後在屬於古九州之一的揚州,而後是屬於兩浙東道,最後才開府成為松江府,而且在部分時間屬於蘇州府管轄,近代史以來是屬於江蘇省,直到民國設立了特別市,雖然近代史是屬於江蘇的,但因為上海屬於江浙交界,所以並不影響上海同時受到浙江的影響,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和蘇州是對上海影響最深的,大部分的老上海人也或多或少有寧波和蘇州的血統,直到現在都有不少上海人回江蘇和浙江探親或者上墳,話說回來,雖然蘇南屬於江蘇,但是蘇南的文化一直是和浙江比較接近,同屬吳越文化,用的都是吳語,所以自然而然上海同江浙親近


逐夢星辰丶


上海移民,也不全是寧波,主要是北侖,鎮海,和舟山人,因為靠海,把魚貨都販賣到上海去。上海十六鋪碼頭,就是漁民的天下,全部操寧波話,然後把航運業也帶起來了,一些香港著名的航運大王都是出自上海的寧波或者舟山人。所以寧波話成為上海灘的主流。

還有一個大群體是蘇北人,每次蘇北鬧旱災水災,就有大量難民湧入上海討飯,更多人做苦力,拉黃包車碼頭卸貨工人等,因為職業低級所以語言也被看不起。蘇北話代表不了上海話。

另外就是上海本地土著了,但是浦東農民進城和寧波人打交道,也羞於用本地話交流。經濟實力能夠體現一個語言的高級感和低級感,雖然反感但是不可否認。經濟差的地方說當地土話會被人說土,但是操上海話和北京話的人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優越感。

如今的上海話和解 放前的上海話非常不一樣,現在的上海話帶進了大量的各地方言,還非常做作,故意搞的很嗲,和現在的臺灣腔一樣令人噁心。

上海各個領域的大佬跑到香港後,在香港上流社會,都講英語或者上海話,底層講粵語。香港老電影裡面偶爾都會蹦出上海話,這些上海話很正宗,很硬,和原始的北侖鎮海舟山話差不多。參考張國榮電影阿飛正傳裡養母的上海話。另外,寧波話裡你不叫儂,叫挪。


賀孝豪


上海縣原是江蘇的地盤,屬松江府,並未受蘇州府管轄過。但清雍正年間廢除海禁後,上海商船增多,因而設立了海關。由於上海縣地位日趨上升,清政府在蘇州設了蘇松常道臺監管蘇州、松江、常州的地方行政事務,後又移往上海,也稱上海道。1840年上海開埠有了租界後,由於是通商口岸,華洋雜處,上海道臺職位日趨重要。至清末民初,上海已經發展成相當規模的大城市了。1927年民國政府設立上海特別市,正式脫離江蘇,歸中央政府直轄。

至於上海人的遷入是這樣的:1860年太平軍經略江南大營時,蘇南浙北的大量民眾因戰亂逃亡上海,上海人口驟增。這些江南流民來的早,基本居住在上海中心城區;清末民初,由於水災饑荒,又有大量人口來到上海討生活,其中很多是蘇北安徽的,這些後來的人,只能居在上海蘇州河以北的邊緣城區,如普陀、閘北、虹口、楊浦等區了。根據解放後的人口普查,上海城區人口中,原籍江浙的移民所佔比例有70%多,加上1958年松江地區劃入上海的原住民,江浙人占上海人口比例有90%多了。所以,上海是由名符其實的江浙人組成的。


清風徐來xzk


暈,上海解放前本來是江蘇省松江府(相當於現在的地級)上海縣。在晚清被英國強行開埠,而且和浙江相鄰,到杭州比到南京還近。解放後應是一個工商業發達的大型城市,所以獨立成為直轄市。還有北京,天津,也是直轄市,重慶是近期為了開發大西南而新設的直轄市。上海居民中在80年代前是本地人,和江浙移民多數,還有就是安徽,江西的,廣東,北京,天津人大多是生意人多。和山東東北的南下幹部,現在是五湖四海都有。還有穆斯林在上海解放前也很多,都是新疆甘肅來的,聚集在浙江路,那裡還有清真寺。


打醬油的大象


上海是後來才有的,原來只有幾個小漁村。開埠後,最早去的是寧波人和蘇北人。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人還把過去主要是寧波人聚居區域叫上只角,把蘇北人聚居的叫下只角。語言也截然不同。因此,我常跟上海人說,你們可以看不起其他地方的人,千萬不能看不起寧波人和蘇北人。寧波人是你們的爹,蘇北人是你們的娘。不信你們去查查,老上海人家,祖籍不是寧波就是蘇北。如果都不是,那就是本地土著,捕魚的,或種田的。


Beepbug


上海開埠以來有錢人都是浙北地區的企業家老闆,包括杭嘉湖紹甬舟。上海著名的有寧波商人財團,湖州商人財團等浙江商人財團控制了上海民營經濟產業。所以上海話基本上和寧波杭嘉湖地區的口音相近。再來講講蘇北移民是上海最大的勞動力輸入,因為戰亂和天災解放前大量蘇北難民湧入上海北部地區建立了巨大的棚戶區、也就是難民區。因為這些蘇北移民沒有資金也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所以在上海成立浙江商人財團的僱傭工人,相當於現在的城市農民工,日子過的相當艱苦。解放後上海被改造成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浙江和蘇北移民都不再有那麼大的貧富差距和教育素質高低,地位平等了所以浙江移民和蘇北移民相互融合通婚形成了江浙混血的新上海人,所以上海人自稱江浙人是很貼切的表達方式,因為現在的上海人就是浙江和蘇北移民的後代。


打敗兔


清朝中期的時候,江蘇和安徽被分開管轄,江蘇分為長江以北的江淮省和長江以南的江蘇省,江蘇巡撫駐在蘇州府,“江”是當時江蘇省的正式簡稱,也是富饒的江蘇南部吳語文化地區。

江浙地區指長江和錢塘江之間的地區



再說一下上海的由來,TA是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hù”,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滬”,也就是上海。嚴格來說上海原來是屬於江蘇靠海的區域。所以不單獨的分開叫也是可以的。

此外,根據“江浙”平仄的口語習慣,加上“滬”成為平仄仄也比較繁瑣,因此沿用“江浙”一帶了。



現在上海人更喜歡用“阿拉上海寧”來區別於江浙地區,當然也沒有什麼清高的意思。其實中國是世界上地域歧視最淡化的國家,上海生活的外來和外國人口比例非常高,純粹的上海土生土長的人其實不多。


魔都魅影


我發現,回答中有很多傻x!沒知識,愣是要裝“專家”!

上海一、二百多年前就一小漁村?誰告訴你的?自己去翻翻上海的考古資料!唐朝就很繁華了!你祖籍的村落,唐朝還不知道有沒有呢


流浪de風o


上海一、二百多年前就一小漁村!和今日的深圳有點相像!上海人也是來自四面八方!據多的是蘇州人和寧波人!所以他們自稱江浙人沒毛病!而且,上海人的先人墳塋都在蘇州和寧波一帶!講解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