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科技:共享充电行业的探索者

疲惫的一天工作结束了,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想起今天还没有打排位,于是没注意手机电量就打开了王者荣耀。正在游戏世界里尽情厮杀,手机突然没电关机了……

出差一周,终于敲定了一个大客户,在返程高铁上正追看这几天落下的电视剧,突然老板通过微信发来一个需要紧急确认的文件。文件处理到一半,发现手机电量还剩1%……

如今,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的我们这一代,不知不觉中正在被担心手机没电的焦虑所笼罩,正如网上流传的那个用流行歌曲歌词改的段子说的那样,“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最怕电量突然降低,最怕手机反复提示着电量低,最后奄奄一息地关机。”

与此同时,前两年共享单车的勃兴带火了“共享经济”概念,很多行业都走上了共享化道路。看到了手机充电刚需和共享经济这个切入点的唐永波,和他的团队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于2016年年底创立了主打共享充电宝业务的小电科技。

小电科技:共享充电行业的探索者

电亮全国

2015年6月,唐永波离开阿里巴巴,带领一支拥有五年以上阿里高管经验的豪华团队开始了创业之路。“当时我们孵化了多个项目,但我们还在寻找一个突破口,即内容有特点、能够拓展流量的项目,同时它还要属于刚需行业。”唐永波说,“创立小电后,我们先在市场上测试了近四个月,一系列数据表明用户对于手机用电的需求量非常大,同时充电宝也是共享经济领域的一个空白,而且很容易带来拓展流量。总而言之,小电满足了我们理想中的孵化项目的所有要求。”就这样,唐永波和他的团队开始打造智能化共享充电设备。

当时共享单车的发展正如火如荼,但其经验对共享充电宝项目并无太多借鉴价值。“从运营角度看,共享单车属于大数量、大范围的粗放式投放,而以小电为代表的共享充电讲究精细化运营,这需要强大的B端和C端数据支撑,所以说共享充电比共享单车运营的难度更高。”唐永波介绍。

单车可以完全自由地投放在公共场所,但充电宝由于体积小且使用场景受客观环境的限制,所以属于先to B再to C的产品。“在寻找B端合作方的时候,找什么样的店,设备摆放在哪里,都需要有一定的运营执行力和挑选技巧。同时,充电宝没有单车那么醒目,在地铁口、公交站等处摆上十几二十辆单车就足够显眼了,但是如果把一二十个充电宝放在一家火锅店或者KTV里,可能很少有人能够找得到。”唐永波认为,充电宝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共享充电项目需要精细化运作,还要保证每一台待用设备都处于满电状态,运营的复杂度要比共享单车高很多。

在精细化运营的过程中,小电科技非常注意在商家品类、投放时段和投放点上寻找平衡点。“比如在快餐店或以快速翻台为宗旨的餐厅,共享充电宝的使用率就比较低,同时,如果店面很大,放十台八台充电宝也很难被找到,有时候即使消费者找到了,它们也都在使用中。”唐永波表示。

目前,小电科技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长沙、武汉、成都、重庆、宁波、西安、合肥等多个一、二线城市布点,业务整体覆盖140个城市,其中开展直营业务城市的超过50个;注册用户量达到3500万,日订单量突破100万单;合作商家品类包括餐厅、咖啡厅、KTV、酒吧、棋牌室等,其中不乏海底捞、权金城、华莱士等知名连锁商户。

小电科技:共享充电行业的探索者

小电科技创始人及 CEO 唐永波

资本加持

2018年3月22日,小电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及B轮融资的总额超过1亿美元,公司估值超过3亿美元。

在此之前,小电科技的融资规模和融资速度已经引起了市场瞩目。2017年3月,小电科技获得了由金沙江创投和知名天使投资人王刚领投,德同资本、招银国际、盈动资本跟投的数千万元早期投资;2017年4月,获得近亿元A轮投资,领投方为腾讯、元璟资本,鼎晖资本、道生投资及上一轮的投资方跟投;2017年5月,完成了由红杉中国和高榕资本领投,腾讯、鼎晖投资、众为资本、元璟资本和昆仲资本联合投资的3.5亿元B轮投资。截至目前,小电科技已经累计融资超过7亿元,成为行业内拿到融资额数量最多、最快的共享充电企业。

德同资本合伙人陆宏宇介绍说:“我们在早期就投资了小电科技,之所以选择共享充电宝这条赛道,是因为我们认为充电宝属于刚需。除了这一点,我们还看到小电科技能够提供一套包括线上线下的综合解决方案,而且其可以想象的场景和扩展的空间都非常大。另外,金融属性和流量属性在共享充电宝领域也有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过,作为小件物品,小电的可替代解决方案门槛并不高,这个创新中存在的风险我们在投资之前就看到了,这是我们愿意承担的。”

元璟资本运营合伙人陈洪亮也公开表达了对于小电科技的信心,“我们选择小电科技,是因为看到在固定场景内开展租赁业务的门槛很低,容易形成服务的闭环。另外,小电科技的团队也是我们选择投资它的原因。唐永波参与过团购行业‘百团大战’时期的地推,是一个具有丰富线下经验的领导,他的经验能够很好地帮助小电布局线下,包括开展线下的精细化运营,根据线下流量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投放,通过搜集数据帮助小电在产品和技术上升级等。”

来自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注资,不仅让小电科技获得了资金支持,更使其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商业背书。“作为共享充电领域资金、技术及运营、营收能力最强的公司,我们将继续以用户体系为核心,创新共享充电产品服务,深耕一、二线城市用户社群服务,拓展电商、金融、会员体系等多元化营收渠道,以‘广告+支付+数据’为核心,提升线下流量商业化变现能力。”唐永波表示,“资本要求公司健康、快速地发展,但我们在保持良好增速的前提下还要稳步前进,不能做为了完成资本要求的增速而牺牲财务数据的事。”

完成B+轮融资后,小电科技将把所得资金用于城市扩张、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社群服务等方面。2018年,小电科技推出了“Y”字发展规划。“Y”字左侧的仰角线意为主推三、四线城市下沉,并在一线城市开辟更大的战场,比如餐饮场景等;右侧仰角线代表要做到用户聚焦以及二次消费用户的变现。在注册用户数量方面,小电科技为2018年制定的目标是1.5亿。

小电科技:共享充电行业的探索者

前景几何

2017年5月,聚美优品CEO陈欧高调宣布斥资3亿元进入共享充电宝行业,此举遭到普思资本董事长王思聪的公开质疑。他们的口舌之争正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现状的真实写照:一边是资本的追捧,一边是旁观者的质疑。共享充电宝行业究竟有没有发展前途?人们的观点依然见仁见智。

“共享本身不是坏事,对待新事物也不能简单地捧杀或棒杀。中国人口超过13亿,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消费偏好,所以不能够从某个人、某个阶层的需求来判断项目前景成败。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新事物本身不好。社会需求存在多样性,这就是社会的可爱之处。”唐永波说。

但细细推敲起来,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首先,市场需求是否充分?现在很多人出门时已经习惯随身带一根数据线或带一个充电宝,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第二,技术进步是否可能让人们减少对充电宝的依赖?手机电池制造技术提升带来的续航时间增加,手机芯片能耗的不断下降,以及无线充电技术的日渐成熟,都会给共享充电宝运营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第三,网络平台在提升共享充电宝运营效率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不过,小电科技的天使轮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表示,共享充电的市场空间很大,经过探索,小电科技的商业模型已经逐渐清晰,他个人十分看好这条赛道的未来价值和商业化前景。面对这样的众说纷纭,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