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故事|嘉禾縣出了個「監察官員」,皇帝賜匾額,知府立牌坊

湖南省嘉禾縣城東南方4公里處,有一個叫蔭溪的村子,村裡有一座“風憲”牌坊。


這是一座四柱三門式樣的石質牌坊,通高7.3米,寬5.5米,呈“品”字形。頂部中央立一葫蘆形飾物,兩端為龍頭魚尾飛簷,正中鐫刻“恩榮”二字。下銜為“雙龍戲珠”和“雙獅滾球”的精美高浮雕,之間鐫刻遒勁有力的“風憲”二字,中間兩柱上“持憲節”人物圖案中正嚴肅,左右鏤刻栩栩如生的石獅子、石麒麟、仙鶴、花卉等圖案。2002年5月,“風憲”牌坊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郴州故事|嘉禾縣出了個“監察官員”,皇帝賜匾額,知府立牌坊

“風憲”一詞,指古代監察機構、人員及有關事務的常用代名詞之一。自秦漢起我國即建立以監督百官、彈劾不法、肅清政治為目標的國家監察制度及體系:其官員稱“御史”,其職責比喻為“風霜之任”“風紀之責”;其辦事官署稱“憲臺”“憲司”;其出京執法稱“持憲節”。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中“晏如掌風憲”,即指凌晏如執掌中央監察機構都察院。


郴州故事|嘉禾縣出了個“監察官員”,皇帝賜匾額,知府立牌坊


據考證,蔭溪村“風憲”坊,是明衡州知府李循義奏請朝廷允諾,為“南京巡河御史李祚”而建。


李祚





嘉禾縣珠泉鎮蔭溪村人。明永樂十一年(1413)任光祿寺監事,十五年(1417)任太僕寺卿,洪熙已巳年(1425)升任南京巡河御史。


郴州故事|嘉禾縣出了個“監察官員”,皇帝賜匾額,知府立牌坊

據李氏族譜記載:“南京地震,漢王內反,交趾叛亂,斯時望風負駑,人心惶惶,公節所至,持以靜鎮,其釐則懋績,大慰宸衷……”。講述李祚任御史期間,有一年南京地震,漢王朱高煦叛亂,部分內外反叛勢力乘機作亂,朝庭派李祚查處叛亂朝廷官員相關罪證,幾個月就查清了相關官員的貪腐行徑。

郴州故事|嘉禾縣出了個“監察官員”,皇帝賜匾額,知府立牌坊

皇帝為表彰李祚在平亂過程中的監察功績,遂“以御史解組期,建坊李族房內……御賜‘風憲’額以表彰之”。後李循義與臨武知縣劉熙載報請朝庭恩准,從外地運來巨石,在蔭溪村為李祚修建了“風憲牌坊”,並刻“恩榮”二字於牌坊上,以示其為皇上恩賜的榮耀。

郴州故事|嘉禾縣出了個“監察官員”,皇帝賜匾額,知府立牌坊

“風憲”匾額御賜於明洪熙元年(1425年)下半年或稍晚,修建牌坊約在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重修於清乾隆十八年。據筆者所知,迄今倖存的專門為紀念監察官員而建的古代牌坊有三座:除“風憲”坊外;尚有位於郴州汝城縣盧陽鎮益道村,正德十四年(1520年)專門為旌表監察御史範輅的“繡衣坊”;位於安徽歙縣城關北大街為紀念明嘉靖末年涪州州判、山西道監察御史江應曉和明萬曆年間山西道監察御史江秉謙的“豸繡重光”坊。三者相較,“風憲”坊可以說是我國現存較早的專門表彰監察官員的牌坊。



轉自“林邑清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