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严禁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对于超前教育你怎么看?

yukiT


专职辅导一年级,这个暑假去某机构帮忙带幼小衔接。

据负责人说,幼小衔接班招生根本不费事,组团报名的家长多得很。我也观察到,附近各所辅导机构都推出了幼小衔接暑期班。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表达一个意思:幼小衔接课程非常火爆。

而参加幼小衔接的孩子,80%都是来自公立幼儿园。我这次带的班次,全部都是来自公立幼儿园的。


客观地说,私立幼儿园的孩子,水平相对比较接近,多数懂得简单加减法、简单识字和部分拼音,比较厉害的孩子无法是数学、识字、拼音都学得更多更好,最差的也不至于完全不会。


但公立幼儿园两级分化得厉害,

厉害的孩子,数学、识字早在家长的辅导下,学得很深很深,字也写得有模有样,就差一个拼音,家长没把握自己教。

而比较差的那些,则是学校不教,家长没教,成为真正的零基础。

零识字、零拼音、零计算,不会握笔、不会写自己的名字、1~20还数得断断续续,1+3掰手指头半天也算不出来……这种孩子,我只能通过反复教、一对一教,慢慢让他学会,但是上了小学后,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


大部分家长都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学校既然不教,自己又教不了,那就花钱请别人教。


教育部禁得了幼儿园提前教学,但不可能禁得了家长自己提前教。

禁得了培训机构提前教学,禁不了家长请家教提前教。


各种限制,限得了没钱没时间没能力的家长,限不了有钱有闲有能力的家长。,


小谢老师说一年级


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拔苗助长对孩子成长的损害是无形的。

有的人操心幼儿园三年干什么?呵呵,你的孩子需要干的事可多了,只要不催熟,不违反幼儿成长规律都行。好,来个比喻,和小朋友相处,应该怎样做啊?你教没教?上过厕所要洗手,你教没教啊?见到老师要打招呼问好,你教没教啊?所以,你想的不深入,想的片面了,就会认为幼儿园要超前教育 。

我以前写过关于培训机构超前教育,以博得孩子成绩提高的小文,许多家长觉得是补习机构的功能,其实不是,这是给学习吃力的孩子加担子,是透支孩子的结果。真正学习好的学生会主动超前学,那是因为他有那个力量。现实是,很多孩子不具备那个力量。没有那个力量,再去加量是要伤人的。你可以问问举重运动员。

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要落到实处,禁止超前教育势在必行。

为了让家长理解,配合,作为专业教育人士要做的工作也不少,要研究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与课程的适配度,幼儿教育工作者要研究非超前教育内容,让孩子学到东西,为素质教育打牢基础 。


不拿情商说事


1

孩子变成“书呆子”

0-7岁孩子是幼儿大脑神经系统快速发育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自己的控制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但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这种强行让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过早、过度教育,容易刺激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影响孩子大脑的平衡发育。

2

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没有了

教育进展国际组织曾经对世界21个国家的孩子调查,发现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创造力却倒数第五。其实幼儿教育“小学化”过早地向孩子输出“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的观念,框定了孩子的思维,从而禁锢其想象力。

3

才入学,就厌学

强迫幼儿学习小学课程内容,使其对不易理解、内容复杂的知识感到迷惑和困惑,对学习产生无能感和挫败感,畏难情绪高涨从而丧失信心,产生厌学等消极情绪、思维和行为。

4

让孩子失去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游戏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童年应该在探索、游戏中学习、成长,游戏中充满着ta们的欢声笑语,弥漫着ta们的成长足迹。但幼儿教育小学化,却让ta们丢失了不少童年该有的快乐。


永威禾园教育


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坑害儿童,拔苗助长,坚决支持教育部组织的专项治理行动,给幼儿正常发展的教育环境。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重点是私立和中小幼儿园。一般的公立幼儿园都会遵守幼儿管理相关要求,严格执行相关课程标准,不会强加小学课程,更不会给孩子留书面作业。一些私立和中小幼儿园,将教授孩子知识作为特色,以此招收学生。而这些幼儿园的老师没有教学培训,教授内容随意,擅留书面作业,甚至还搞打分评比,表面看是认真负责,学有所获,实际上让幼儿去做超出能力水平的事情,就是一种精神戕害,其潜在危害不可低估。

众所周知,很多发达国家推行的是启发教育。在孩子面前画一个圈,如果告诉孩子这个就是鸡蛋的话,家长会非常不满意。在他们看来,孩子眼里的这个圈,可以是世界、可以是眼睛、可以是字母,可以是世上所有所有的东西。不限定孩子的思维,鼓励孩子去创造,这才是幼儿教育对生命能量的激发。

可在中国,许多幼儿家长凑在一起,总喜欢问你家学什么了?会做加减法吗?认识多少字了?这普遍反映出家长的盲从和浮躁。对于幼儿来讲,需要关心的是要运动机能怎么样?生活习惯好不好?孩子只有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习惯,才能为其一生打下良好基础。

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一个集体生活地方,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开始人生之路,是十分必要的。给幼儿家长的建议是:不要将重点放在知识的学习上,而要放在习惯养成上。比如阅读习惯,家长要落实亲自共读,在孩子生命中种下阅读的种子;守时习惯,让孩子遵守时间,在规定时间做规定事情,不拖沓,不急躁;归位习惯,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任何物品都有有序摆放在指定位置;优秀习惯,牢固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明确优秀标准,肯定优秀表现,让孩子在愉悦和认可的氛围中自由成长。

个人观点,幼儿园教授小学知识,就和初中生学习高中课程是一个道理。尊重客观规律,打好人生基础,带着蜗牛去散步,风景自然尽收眼底。


入青0601


我个人是比较支持这项决定。因为我个人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的掌控力,对幼儿园在教学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

但是不得不说,这样一刀切的模式,对部分人肯定会有不小的负面影响。就像要求学校不能补课,最后的结果是补课的情况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多了,而且还需要家长额外掏钱。

幼儿园到底应不应该提前学习一些小学的内容?我觉得部分同学是有必要接受一些训练的。特别是家长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或者是家长没有时间带孩子的情况。


幼儿园“小学化”之所以被反复热议,其实就是有些幼儿园做得有点过了。本来应该做的一个入学准备,变成了小学一年级的翻版。这相当于对幼儿进行了超过能力的强化训练,结果导致了不良后果。

但是,如果是简单地开展一些小学学习方式的引导,内容的简单积累,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很多孩子刚上学非常辛苦,就是因为学前没有做必要的积累,而到了学校的时候赶鸭子上架,结果学习稍微慢一些的孩子就苦不堪言。


就我个人来说,我自己会给孩子在学前做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唤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比如跟孩子简单讲一下拼音,适当地练习写字,对于计算做一定量的口头练习和书面作业。

这些学习内容,都是一些基础的准备,非常有必要。可能与某些幼儿园的不同就在于,我们练习得很少,特别是书面练习比较少,主要在于口头练习。

但是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可能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早期准备就无法在家庭中开展。这种情况下,幼儿园适当地帮助家长做好这件事也是很有好处的。现在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过量的问题,而这个量是多少,不好定。不少家长埋怨幼儿园的作业都让孩子每天花2小时才能完成,孩子真的连玩的时间都没有。


确实如此,对于幼儿来说,如果过量地训练,可能会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对以后的学习反而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规定幼儿园不能教授小学知识,对某些孩子是一种保护。


当然,这就要求家长付出更多,需要在学前自己把这一块抓起来,特别是孩子理解能力不足的,更是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说实话,有些声音,听了真叫人想骂娘!

我个人是上过学前班的,那时候上学,都是只教语文和数学。在农村,当地的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也粗鄙一点。刚去学校的时候,都是教拿笔,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以及a o e等,要是快到一年级了还不会写名字和十以内的加减法,那天天就是被打屁股打手心。

距离我上学前班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如果考试没考好,学习很差,爸妈就会专程提着礼品去找老师,让对自己家的孩子严格点,不听话就打。

前几天新闻还报道说湖南某地方一小学期末考试很多学生都是个位分,没有及格的人,得出的结论是这种情况是少数,地方没有这种情况。这不,现在辞退了之前的代课老师,大暑假的,找了支教老师给孩子们补课,也是很厉害了。

我在想,支教老师就是好,不拿工资,还都是从大城市里来的,对教育有信心有激情,主要出事了还可以推卸责任,多好?你看,支教老师无所不能,之前还报道说有个女大学生去支教,村民强迫人家嫁给村里人!她还发牢骚,“我是来援教的,不是来援交的”。

说回正规,幼儿园到底应不应该教小朋友们拼音加减法呢?

你看,这不已经有答案了吗?可是我要说的是,大哥呀,幼儿园要读三年呀,三年,你不让孩子学拼音、基本的加减法,那我送孩子去幼儿园干啥?玩三年?搞笑呢吧,那么贵的学费。

我们的专家和学者,真是为我们的教育操碎了心,很多大师和专家都是很棒的!

比如这位,扶贫工作中,可以给农村光棍汉分老婆,也是达到脱贫的有效办法。嗯,很强,这不,网友下面就这样开始了……

最近这几年,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农村,很多老人没人赡养,很多孩子不能上学,很多年轻人负债累累……

种地除了解决温饱外,很多都没有任何经济作用,年轻人出门打工挣不来钱,回家种地又没收入。

农村的光棍汉越来越多,这已经是没办法了,能人为的破坏性别平衡,就应该想到早就有这么一天。

现在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如何才能做到这一条呢?

我个人的感觉是:

一 政策倾斜,大力扶持乡村基层教育

这些年很多地方因为学生少的缘故,把村小学都撤销了,合并到镇子里,称中心校。在短期内提高教育质量的情况下,却在长期的教学环境中,造成了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失学、七八岁八九岁还不能去上学,究其原因,去中心校学习,支出大了,距离远了,家里人不放心。

如何才能使政策有效倾斜呢?个人的观点是,现在已经不是撤校并校的时候了,以前是因为国内经济不行,可用的教学资源少,但现在完全不用考虑这些。大力兴办教育,除了财政上给予支持外,鼓励民间创办民办学校。带来的问题无外乎是监管的问题,这个事可以交给特定的部门管,不到位就问责!这样一来,既促进了就业,也发展了基层教育,一箭多雕的事。

二 教师方面下手

首先在学校里,辞退老思想,不变动,等着安全退休领工资的校长领导,以及那些对教育没信心,没激情的老师。

给优秀的基层老师加薪,鼓励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有教学经验且优秀的社会人士参与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政府和学校要鼓励学生去农村,并提供可观的生活补助和薪水等。(随便一个大学生,都比五十岁的老头子教的好,没有歧视,我考察的结果)

其次是建立民间和政府方面的官方支教组织(中华支教网不够具体),包括发招聘信息,关注支教老师事迹,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地方和政府方面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助。

扶贫,终究是要扶思想,如何才能使他们改变思想呢?教育!

教育是扶贫的关键,如果教育搞不好,就别谈什么梦想了,就算脱贫了,也会返贫。

说回不允许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教拼音和加减法的事。在农村里,上幼儿如果不给孩子教数字,教拼音,家长肯定会非常着急。就现实来讲,农村的都是一些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妈出门打工。孩子上三年学都不会写名字,不会拿笔,不会认简单的字,等上一年级了,老师又是一笔带过,考试能不考几分吗?又谈何零起点呢?又谈何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呢?让农村孩子站在同一个笨的跟二师兄一样的起跑线上吗?

我一直觉得,怎么教孩子、怎么教才能让孩子变得优秀,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专家就不要教老师怎么教怎么教了,有那心思,吹吹空调多好。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可不是读几篇文章,坐办公室吹吹空调,提个意见那么简单的。

教育是件很复杂且又关乎民族大业的事,可不敢胡来,摒弃“好,好,好”的作风,给孩子们一个希望!也给民族一个未来!


乡村支教老师大明


“超前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在小学初中都有表现。幼儿园“英语、拼音、识字、算术”等都是“超前教育”的表现。



为什么幼儿园存在“超前教育”?

1、家长的要求。家长们都受到一种思想的毒害,那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评价幼儿园,就是用孩子能认多少字,能识多少数,能读多少英语作为评判标准,否则被认为“没学到东西”。越是生源不足的幼儿园,越是容易被家长左右。因而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需求,开设了拼音、英语等课程,并冠以“双语教育”等名头来吸引生源。

2、老师素质的限制。笔者认为,越是要“去小学化”,越是需要更加专业的老师。目前广大农村的幼儿园内的教师,很多学历不合格,素质也不高,有些甚至只是农村的能看孩子的大妈,干脆是教育教学的外行,这样的老师存在,他们除了教孩子识点字、认点数、写几个拼音,再就黔驴技穷了。不会弹琴,不会绘画,不会跳舞,更不会各种活动的组织。所以,很多幼儿园也是被迫“小学化”。另外,农村幼儿园老师待遇低,吸引不到好的幼师,园方对聘请来的大妈也不好作硬性的要求。



超前教育”在小学初中也存在。很多课程学早了,学多了,学深了。

比如小学学英语,有必要吗?笔者认为初中高中学都学多了,现在小学三年级英语就要参加考试,这是不是“超前”?笔者至如今都在后悔当年学英语,“学习苦,最苦苦于英语”,学了好多年,耽误了好多时间,耗费了N多脑细胞,成年后干脆用不上,除了简单的能听懂几个单词,有什么用呢?

【文轩阁】认为,我国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有问题的,“你将来可能要用,所以你现在必须学”,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可能用就必须学?”,想想就可笑。这种推论害了多少人啊?



综上所述,幼儿园小学化可以理解,国家禁止小学化也很有必要,但要实施起来真正禁止,可能还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你说呢?


文轩阁


什么叫“小学化”?什么叫“超前教育”?有没有确切的标准?幼儿园一点都不能教小学知识吗?

看到这个规定,我有点莫名其妙,估计好多幼儿园老师也在犯嘀咕。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我希望不要矫枉过正。政策执行难度大,我预感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如果一些幼儿园像小学一样,把重心放在学拼音识字数学加减运算,那确实是舍本求末了,应该予以纠正。但毕竟在幼儿园要呆三年,我觉得在这三年里一点都不涉及识字数学知识,那又是不现实,甚至就是矫枉过正。其实即使幼儿园不教,好多家长也会教,甚至会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学习。到头来还是纠正了幼儿园的做法,肥了社会培训机构的腰包。

有些人担心在幼儿园学习小学知识会影响孩子小学学习。我觉得大可不必担心,其实适当地提前掌握,对小学低年级教学是有好处的。我记得当年我儿子读幼儿园时,我和幼儿园老师都教了一些拼音知识和简单的加减,还特意教他认字。到了小学,他对文字数字的敏感程度就明显比别的孩子强,心算能力比其他孩子高。有好处的事情,为什么不可以适当地做一做呢?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两个现象:一是一些学习开办学前班,就是招收本来应该读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提前教小学知识;二是一些明星小学一年级招生也搞面试,测试孩子的拼音识字数学能力。我觉得这两个现象更应该值得有关BUMEN高度重视。



轻上红楼


经过思考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天才儿童是肯定存在的,游戏化教学是肯定能激发培育出各种天才的。

二、传统游戏化教学肯定是做不到每节课孩子秩序井然的,或者说培养不出孩子的秩序性的。

三、如果没有良好的秩序性,孩子们是绝对无法良好的接授知识的。

四、一个被破坏的环境无秩序感的学习环境是影响到大部分孩子的成长的。

五、具有天分的天才的儿童其本身就具备高度的专注度和自律性,环境很难影响到这样一批孩子,游戏化教学是能很好的激发其潜能的。

六、如果按十万分之一的比例出一个天才儿童,那对我们国家无疑是很好的事,对吧?

七,那些不是天才的儿童,在无秩序环境下的学习成长会如何呢?进入小学又会怎样呢?

八,幼小衔接对这些不具备天才的儿童是否又是促进呢?

九、我认可孔子的因人而宜因才施教,只不过我们的资源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十、一点思考故且枉论之。


还似梦中追梦境


这个话题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在开学季每年都要拿出开讨论一下或是热议一下。而今年不同的是《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看来是来真格的了。

其实,这样的规定出台是有其群主基础的,一直以来幼儿园这个不在义务教育范畴里的学前教育体系,让家长很迷惑,不知道什么样的幼儿园是适合孩子生长发育的幼儿园。

当下浮躁的焦虑的教育环境下,似乎是孩子越学越多越体现家长的价值。这一点在家长群里体现的尤为突出,哪个也不敢说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学蒙氏数学,英语,拼音,生怕被当做典型来抓。

可是,在私底下比较要好的妈妈们一聊天,你就清楚了,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学习英语、数学都是少的,有的报了奥数,剑桥、写作好几门课程,更别说钢琴、舞蹈、美术这些艺术类的科目了。 幼儿园这个无行业规范的一个真空地带,自然也是一些教育机构所煞费苦心捞金的集散地。低龄化神童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让身在教育边缘的家长一头雾水。

何去何从不知如何是好。该不该让孩子学,成为家长们永恒的话题,孩子在矛盾中慢慢长大,而问题始终存在。

这次“幼儿园小学化的专项治理工作通知”出台就像夏日炎炎里的一场暴风雨,给暑期的孩子和家长带来一丝清凉,让那些违规的幼儿园惊醒,给社会办学机构施加压力,值得这一问题在本质上得以改观。

照理说幼儿园时期的孩子,还是以培养行为习惯、规则意识,个人生活自理这几方面着重培养,才是孩子最多需要的。结果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让孩子学些本应小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提前让孩子学。其实这是违背了孩子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的。

很多孩子在幼儿园连最基础的上课纪律都不遵守,这不管学什么,到了小学课堂是不能很快融入的。

总之,养娃和种庄稼一样,要按照季节,气候变化来播种,插秧,收割、藏粮,少了哪个环节都不能长出颗粒饱满优良品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