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许多神话和科幻的影视剧都与昆仑山有关?

火炎焱燚飞


昆仑山,乃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神秘而雄伟的昆仑山一直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那么为什么我国的许多神话和科幻影视剧都与其相关呢,原因如下:


第一、昆仑山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认为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昆仑山高耸挺拔,成为古代中国和西部之间的天然屏障,被古人认为是世界的边缘。昆仑山脉从中国最西边发端,连同它周围的喀喇昆仑山、巴颜喀拉山等一路向东,再到中国地于是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大别山组成一条从中部贯穿中国大陆的山系。地理学家通常将其称为中国的中央山系,而风水上更喜欢称其为“中国龙脉”。

加上中国的两条母亲河以及无数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皆发源于此,它就像一道脊梁支撑起华夏大地,为生活两侧的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美丽家园。

昆仑山不仅因为本身的雄伟、神圣,也被认为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所在在中华民族心中从古至今就有着神圣和显赫的尊崇地位。正是这种无法复制的地位造就了在文化和文艺作品中的朝圣地位。


第二、昆仑山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世人无法解读的神秘感

古人对很多自身无法解读的神秘事物都有崇拜感和朝圣之心,对大自然无可抗拒的力量都会有一种类似图腾的敬畏之心。


昆仑山因其雄伟和壮丽,符合古人对神山的一切美好愿景和想像,古人都认为仙人都在仙山这种人迹难以抵达、神秘的地方修炼,诸如“蓬莱仙岛”此类,昆仑山做为万山之祖,这种地位自然也处于仙山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延伸的自然就是无数的神话故事诞生于此。


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形成昆仑六月雪的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配制琼浆玉液的泉水。奇峰亭亭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


第三、昆仑山有着许多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的自然异象


其一,地狱之门的传说

相传在昆仑山生活的牧羊人宁愿因没有肥草吃使牛羊饿死在戈壁上,也不敢进入昆仑山那个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这个谷地即是死亡谷,谷里四处布满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猎人的钢枪及荒后孤坟。


这一切都向世人渲染一种阴森吓人的死亡气息,人们不敢来到这里,因为害怕。甚至有真实的案例在警示着人们,不要轻易涉足于此,徒丧性命。


昆仑山又被称为地狱之门,无论人或动物,只要到了昆仑山就像是到了地狱之门的入口,走或不走都在劫难逃。甚至有人说地狱之门就是传说中的时空隧道,死去的人和动物都是因为进入了时空隧道。

对科技远没有当今发达的古人来说,昆仑山是如此遥远、神秘而充满恐怖的。昆仑山的地狱之门更是他们无法猜测的一个自然之谜。敬畏扩大了距离,猜测造就了神秘,于是,一切神话故事就具备了坚实的土壤。



虽然如今人们认为主要原因是这里的磁场作用,但也无法完全解释其中的神奇之处。


下面介绍一则真实的、由新疆地矿局某地质队亲眼所见的故事:


1983年,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一群马,贪吃鲜草,进入死亡谷。牧民刚接此任,深感责任重大,便冒险进入谷地寻马。结果几天后,马群出现人,人却没有回来。后来在一个小山见到他的尸体,惨不忍睹——衣服破碎、光着双脚,怒目圆睁、嘴巴张大,猎枪还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

让人奇怪的是他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和遭遇袭击的痕迹,他的死因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而就在这起惨祸发生后不久,在附近工作的地质队也遭到死亡谷的袭击。


这年7月,正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这里却遭受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暴风雪过后,突然一声雷吼,炊事员当场震晕。万幸的是经过紧急抢救,炊事员慢慢醒了过来。


他回忆说,当时只听后面一声雷响,顿时感动全身麻木,两眼发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第二天队员们开始工作时,大家发现整个山坡全变了,黄土已变成焦黑色,如同灰烬,动植物已全没了,到处都是倒毙的牛和其他动物的骨骸,满目苍凉。

地质队深感大事不妙,迅速对谷地进行考察。结果发现该地区有明显的磁异常,而且分布范围很广,越深入谷地,磁异常值越高。地质学家认为,在电磁效应作用下,谷地的磁场与云层中的电荷产生的空气放电,电使这里成为多雷区,而雷击的对象往往是正在奔跑的动物,这种解释似乎也说明了这些事件的原因。

另外,地质学家还发现死亡谷底部沼泽地下有条暗河。如果有人踏在沼泽地上,就会立刻掉入河中,被暗河极大的吸力拉入万丈深渊,就如同印尼爪哇岛上的魔鬼洞。那里的六个大洞口,都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只要任何物体经过洞口,它就能像饿虎扑食般地把它吸入洞中。



真像究竟如何,只能留待日后破解!


其二、蛟龙栖身之所,真龙渡劫之地

昆仑山流传的另一个古老传说是,此地为蛟龙的栖身之所,所有蛟龙皆在此地渡劫,渡劫之后方化为真龙。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只是传说,直到2006年的一天。

这一天一名女游客在一个山洞中被疑似龙形的动物给吃了,当场同行的人还用相机拍摄到几份珍贵的照片,但是由于亲历者十分惊慌,所以照片相当的模糊。

据说女游客是被一种名为“蛟龙”的未知生物袭击的。该事件发生不久据说当事人把一段女游客被袭击的视频发送到网上,但随即被屏蔽了。使得真相无从考证。


相传昆仑山地带曾发现不明动物遗骸,形似龙形,但是具体的研究定论并没有公诸于世。这也让人们不由对昆仑山事件多了几分猜测和想像。但是后来相关部门给出的定论是:所发现的疑似龙形的遗骸其实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洞穴生物——洞螈。

“洞螈”是一种两栖动物,发现于欧洲一些阴暗的洞穴里。过去,人们通常把它误认为是龙的幼仔。在真相没有完全探明之前,也许,这是最好的一种解释了。


虽然外界对于昆仑山的种种神奇之处说法不一,但对于这样一座雄伟壮阔、古老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山,我们现在所知的不是是冰山一角,她还有更多的和秘密都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研究,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八零印記


我国神话大体可分为4大系统,即由西王母、盘古、女娲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其中,昆仑神话是中国神话的主体部分。
昆仑神话的故事最丰富,影响最大,堪称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精华部分。昆仑神话作为中国远古文化的神圣话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幻思遐想。


“昆仑”在我国早期的文献中写作崐崘、崑崙,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它与山是分不开的,因此昆仑神话的核心地望就是昆仑山。那么昆仑山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山呢?
一)位置。

昆仑山由于其高耸挺拔,成为古代中国和西部之间的天然屏障,被古代中国人认为是世界的边缘,加上昆仑山的终年积雪令中国古代以白色象征西方。


二)形貌。

传说昆仑山高一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其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外围还有生长持续燃烧不灭的神树的炎火山。昆仑山顶是黄帝的帝之下都,有开明兽守门。

三)景物。

战国至秦汉之书,大都极力状写昆仑山鸟兽草木之奇。魏晋以后,诸书在状写昆仑山鸟兽草木之奇的同时,又渐多宫室楼台的描写。

四)所居神仙。

《山海经》之《西次三经》和《海内西经》皆曰昆仑山为“帝之下都”;《淮南子•地形训》谓为“太帝之居”。此“帝”或“太帝”,似指《书•洪范》所云:“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之天帝(最高天神),也有可能指黄帝。若然,则居昆仑山之主神当为天帝或黄帝。

而据《山海经•大荒西经》等所载,主宰昆仑山之主神又为西王母。

从古籍记载和一般人的印象说,昆仑山是一座神圣的大山。这座山不仅是古老神话中的大山,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常用“巍巍昆仑”四字来形容中华民族伟岸不屈的人文性格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同时它还是我们民族的发祥地,所以过去人们动不动就说“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可见它在国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神圣位置。

正是因为昆仑山的神圣地位,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向往和追寻着传说和现实中的昆仑山,留下了许许多多通过寻求黄河源头而寻找昆仑山的历史故事。如张骞通西域寻找到“河源昆仑”、汉武帝钦定“昆仑山”,唐代大将李道宗、侯君集追击吐谷浑王而“观河源”,元代都实“三入吐蕃”探询河源昆仑,明代高僧宗泐路经河源专门饮黄河源头水而兴奋吟诗,清代康乾两次钦差考察河源昆仑,纪晓岚奉命编纂《河源纪略》,等等。千万年的历史考察和地理现实证明,黄河源头在青海,昆仑山在青海,昆仑神话的发祥地在青海。


源来你知道


一、因为昆仑山是神话的发源地。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是什么,在哪儿,无人知晓,或许是虚拟意义上的一个圣地,存在于虚幻中,经过口口相传,变得越来越神秘。

其中,昆仑山西王母神话体系,是中国神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道教是中国的最原始教。道教又是很玄之又玄的,所以,道教圣地需要一处神秘的地方,昆仑山成为了首选。在道教的人眼里,昆仑山就是神圣的地方,神话传起来,更为神奇。

现在意义上的昆仑山,是汉武帝看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记载之后,就把和田河的源头山脉命名昆仑山。(帝王就是有话语权)

“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史记·大宛传》

直至汉武帝指定了昆仑山之后,才有了更为明确的象征意义,昆仑神话体系也更为完善,有说服力。

二、昆仑山足够神秘。

昆仑山环境恶劣,山势险峻,海拔非常高,氧气稀薄,常年积雪,人迹罕至。在古代,人征服大自然的能力不足,面对大自然的威力,人类只能自叹渺小,所以对昆仑山有一种畏惧,或许断断续续有人尝试去征服昆仑山,但都无功而返,这就增加了昆仑山的神秘感。

人迹罕至的地方一般都是动物喜欢待的地儿。

昆仑山恶劣的环境加上动物的威胁,对古人来说,成为难以到达的地方,所以只能存在于想象中以及传说中。人类的想象加上传说,威力是无穷的。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传说,这就成了绝地。

假如:A跟B说,我家后山有一棵千年不死树,没人会相信,分分钟被打脸。

但如果A跟B说,相传,昆仑山上有一棵千年不死之树,生长在积雪覆盖的山坡上,旁边有一池清泉,常年烟雾缭绕,据说常饮池水,可保终生无疾,再往山顶,有一株千年雪莲,有活死人肉白骨之功效。

这样说来,不管是真是假,B怀疑与否,都无法验证。因为他也不可能去昆仑山上看看。所以,就没法反驳打脸。

这样的神秘之地,最适合神话及传说的衍生及发展繁荣。例如长白山神话,也是因为长白山难以到达,难以验证,所以成为神话发源地。

三、太阳崇拜。

古人有把太阳作为图腾,所以对太阳抱有足够的向往与尊重崇拜。

太阳东升西落,古人生存之地在黄河流域,古书记载,伏羲的祖地在甘肃天水,对现在人来说,距离昆仑山并不是很远,但是对古人,这距离还是非常远的。太阳落山之地就在山上,太阳崇拜的部落,或许认为昆仑山就是太阳的家,所以对昆仑山也莫名崇拜。


以上,感谢阅读。个人见解。


贰读


昆仑山与古代的夏、周、羌几个民族的活动都有联系,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山海经》提到过几十座山,昆仑山雄踞为冠。它作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统治。据说,这位天帝便是黄帝。黄帝派去管理昆仑山的神叫陆吾,也是半人半兽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长了九条尾巴。(见《西山经》)

中国民间神话中昆仑山上的主角是穆天子,穆天子乘坐八匹马拉的车子与西王母为和平相会。周代穆王继位时已经50岁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长寿帝王。也许因为穆天子长寿,后世便有穆天子游行四海,见到了帝台的西王母;有的说穆天子西巡,西王母用法力祝穆天子成仙而去等等。

穆天子西巡,有偃师求见,偃师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所做的人跟真人一样,能唱能舞,受到穆天子的称赞,便把他带回了行宫。

穆天子西行,还有人向他献一尺长的玉刀,切玉如切泥;有献夜光杯的;又传说,连雨三月,穆天子吹起了笛子将雨止住……总之,这不是历史上的那位周穆王,而是一位奇遇奇事不断的传说化了的帝王。穆天子最大的奇遇是与西王母的会见。穆天子对西王母毕恭毕敬,手执白圭和玄璧,献上彩色丝带三百纯。西王母设宴款待,双方用歌对答。穆天子离开后,走到〔龠yǎn演〕山之上,把这段会面的事用铭文刻在那里,并改名为“西王母之山”。(见《穆天子传》、《十洲记》、《拾遗记》等〉后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穆天子仙化,说西王母赐予穆天子吃一种黑枣,这种枣一百年才熟一次果实,有二尺长。又说穆天子传与西王母宴会欢歌以后,穆天子升云而去,或西王母亲自到穆天子王宫,赐丹药珍馐于穆天子,礼毕西王母升云而去。这其间,已经是神话与后世道教神仙可成思想的混合体


夜色星空27


在中国古典神话中,昆仑神话是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宏伟的一个体系。西王母神话及信仰是昆仑神话的重要内容,正如苏雪林先生所说:“西王母与昆仑山原有不可拆分之关系,言西王母即言昆仑也。”

从神话记载来看,昆仑山上连着天,下连着地。据说,凡人从这座山一直爬上去,就到了天堂一般的神界,这与其他关于天梯的神话有许多相同之处,实际它就是最大的一座天梯。因此,昆仑山的所在也就是“天”之所在,不论从什么角度说,都是合而为一的。

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昆仑文化作为黄河文明,始终为中华早期文化的扩散提供着动力。昆仑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根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思想之源和精神之源。几千年来,没有一座山比昆仑山更多地被赋予了更神秘的色彩和难以确指。一方面昆仑不仅有广狭之分,昆仑还有虚实之别,即广狭的昆仑为实昆仑,汉之后,昆仑一般确指于阗南山。观象授时的明堂,后来衍生为封禅祭天对象的明堂为虚昆仑。昆仑原本并非一座自然造就的巍峨高山,而只是一座人工建筑物,即观象授时布令行政的明堂。昆仑的语源为古汉语,意为“穹隆”(天体球状)。远古“昆仑”原非一山之专称,而是表示神化的山丘通名,昆仑的神话意义为具有封禅祭天对象之明堂功能的山丘。


阅读时刻


大家说了很多,我认为:

一、昆仑山名头大:

此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位于亚洲中部,西王母和瑶池的传说给了从古到今的人留下多少故事,神、仙、魔、怪、正义、邪恶围着这座山永远也述不完,足可供无数代作家、导演来演绎。

二、昆仑山最神秘:

此山地处边疆,很少有人踏足,就是到达昆仑山的游客,也只不过是在公路边待上一会儿就离开,不可能深入此山,不像内地的武当山、秦岭、泰山已经被游人占领失去了神秘性,所以用昆仑来做神话故事的背景是最合适的。

三、昆仑最大气:

昆仑山为万山之祖,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这样的背景同样无其它山所能及。

四、昆仑山最包容:

西方有一座神山奥林匹斯,那是宙斯一家的故事源泉。而我们的昆仑山就要包容的多:神佛故事、魔幻、科幻,甚至原子弹工程,宇宙故事,都可以昆仑为景。


巡山小妖非你莫属


据《山海经》《楚辞》等古籍描述,昆仑虚有三重,最下面是樊桐(关犯人的洞狱),中间是增城(山顶城池,有城墙、城跺、城门),顶部是悬圃(空中花园,帝王之居,琼楼玉阁)。


中科院东北地理研究所华仁葵等专家,到晋豫交界的王屋山区探访后惊奇地发现,此处析城山、大罗岭的地形地貌与古籍描述的昆仑山十分吻合:洞穴、增城、悬圃、瑶池等等。


析城山位于王屋天坛西北方,主峰海拔1888米,周围是原始森林,山顶如城墙环绕,中间是平缓的大草甸,方圆40里。长满娘娘胭粉花的盆地草甸上建有汤王庙,即古籍记载的商汤祷雨的地方,故又称圣王坪。汤王庙旁有一湖泊,广7000余平方米,终年不涸,当地人称天池或瑶池。相传西王母瑶池会宴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复兴吾华


谢邀,其实神话中的昆仑山至今没有定论,现在的昆仑山根本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昆仑神山。在山海经《西山经》说,昆仑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陆吾神守护之外,还有一种长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兽,名土鳞,能吃人。如果说现实中认证了某处是神话的昆仑山,那么《山海经》就没有秘密可言了,昆仑山已定位其他地形都好找了,但是没有神山的标注,天帝的居所都城不好找啊,自然神秘莫测,万山之祖还是当得,射日的大羿爬上过,所有山海经里的大拿神怪都与昆仑相关,导致后世神话体系昆仑系绵延生息~


坐照入神


首先一个误区,现在的昆仑山至今未确定是否是古昆仑山,是由汉武帝时期定名的。

从历史地位上,我国文明来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从时间和影响上来说,黄河流域历时两千年,影响最大,包含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代表有夏商周三代。

黄河流域文明发源自昆仑山。一般意义上,中原文明代表古中国文明,是最后的胜利者。

自司马迁之前,记载历史都是断代史,而春秋以来思想界大爆发,诸子百家深刻影响华夏未来。最大流派儒、黄老、法家,执政思路不同,但都推崇三代之治,三代指尧舜禹,都是来自黄河流域部落的首领,发生在当时的事件牵涉到昆仑山也就不奇怪了。

毕竟中国神话四大类,其中三类都是由人而神。是历史的夸大与存续。


中房创投


昆仑山是远古时代留下的记忆。
远古时代的古华夏人,主要活动中心在现在的青海甘肃陕西等地,离昆仑山不远。

根据竺可桢的历史气候图,三代和三代之前,中国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4度左右,这使得古代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现在的河南和山东,在古时候很可能是沼泽地,原因在于黄河泛滥,目前的黄河是悬河。
比如:现在的鄱阳湖不大,但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巨大的云梦泽。

高温导致冰山消融,水面上升,现在的西北方在古时候很可能是湿润的绿地,宜耕宜牧,而不是现在干燥的沙漠。古时候,现在的中原未必适合牧业,而南方(长江以南)很可能是茂密、无人的森林。
地理影响文化,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西部,气温下降之后,经济基础发生改变,导致迁移,这才是正常的。

一个佐证就是,伏羲祖庙在甘肃天水,天水之南为四川,之东为陕西。
又,处于克什米尔争议区的阿克赛钦(英文Aksai Chin Basin),突厥语,意为“中国的白石滩”。这表明,在唐朝,中国的政治中心依然在西部,可以有效地辐射到克什米尔。

中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现在的河南、北京,属于唐之后发生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