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新方式?打车难时把自己当“货”叫货运车送

近期,杭州楼市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土拍降温、一手房摇号人气下滑、货币化安置减少、部分开发商传出资金紧张的消息……很多人都想知道,杭州二手房的价格受影响了吗?

二手房价格,是一座城市房价的重要指标,是商品房价值最直接的体现,与千家万户的家庭总资产息息相关。

很多房地产业内人士都认为,如果二手房的成交价也开始下降了,那么楼市的拐点或许真的快要出现了。

这个夏天网上传得很火的打车方式在杭州也有吗?

针对违规拉客

货拉拉平台要采取行动了

不是烈日当头,就是暴雨阵阵,恶劣的天气再加上网约车整改,让这个夏天习惯了网上叫车的消费者十分难受。上下班高峰期打开手机软件叫车,动不动1个多小时的等待时间,网约车实在“靠不住”。

于是,无奈之下,有人脑洞大开,打开了线上货运平台,把自己当成“货物”送到目的地。这样的一番“神操作”,经过网络的大规模传播,瞬间被各地网友效仿。眼看尝试的人越来越多,7月16日,线上货运平台货拉拉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名为《对不起,这单我不拉》的声明文章,明确了货拉拉的货车不能作为网约车来使用。

在杭州,是否有货拉拉的司机也在“兼职”做网约车的生意?昨天中午,我在手机上下载了货拉拉App,试着体验了一下网友口中坐货车上班的“非凡”感觉。

昨天中午我在家门口打了一辆货拉拉

其实,对于货拉拉,我并不陌生,去年8月从西溪搬家到三墩的时候,就用我妈的手机注册过账号,使用过一次。不过,时隔近一年,小面包车拉的货变成了我自己。

从起点到终点总里程为4公里,用掉3元的优惠券后,我预先给平台支付了30元的费用。这个价格,比叫一辆滴滴快车要贵出一倍多,并不划算。

点击预约用车后,离我3.4公里的李师傅很快接了单。在开车到我家小区前,他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发现我没有东西要拉,犹豫了一小会儿,提醒我下次不要再叫了。

12点40分,李师傅准时到我家小区门口,他看起来40岁上下,两个月前才成为货拉拉司机。

打车新方式?打车难时把自己当“货”叫货运车送

在手机上预约用车

在车子等红绿灯的间隙,我问他,是不是听过这几天在网上传得很火的货拉拉拉人的段子。听我这么一问,李师傅的兴趣一下子被吊了起来,“这几天群里的货拉拉司机在朋友圈传这张图都传疯了。”

除了昨天接了我这个“货”以外,李师傅之前是否还接过其他人?“确实接过几次。”李师傅说,“上个星期早上八九点,有五个要到工地监工的小伙子上班高峰期打不到车,就在货拉拉上约到了我的车。”

另外,前一阵子滨江下大暴雨,他正好晚上要从滨江开车赶回家,临时拉过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他在备注里写就他一人,没货,我想着雨下这么大,车肯定不好打,就直接在公司门口拉上他,让他坐副驾位子走了。”

不过,李师傅还是反复表示,不要把货拉拉当网约车用,他们的主业是拉货,拉人不符合规矩,“作为司机,有的时候我们也挺尴尬,来单子了生意总不能不做,是吧?只能多提醒他们下不为例。”

被交警罚了2000块

再也不敢违规拉客了

别看货拉拉变身网约车的段子今年才有,其实拉货变拉人的情况去年在杭州就出现过,结果拉人的货车司机还被罚了款。

来自安徽阜阳的货拉拉司机张师傅告诉我,去年夏天在连续下暴雨的那段时期,他偶尔会在App上收到一个订单,写明“6个人坐车,没货”,“我想着正好也不用卸货,就抱着侥幸心理,拉过几单。”

然而,张师傅的运气不好,拉了几次,80%以上都被过来检查的交警撞上了,“一次罚单就150块。去年,我因为非法载客被罚了快2000块。”今年,害怕被吊销驾照的他把家搬到了三墩的新时代广场附近。“这边都是商户要给客户送家具的大单子,我也没必要再冒风险赚拉客的小钱了。”

事实上,张师傅受到的处罚还算轻的。去年至今,很多地方的交警针对货车载人都进行了专项整治。有人一次就被罚了500元,有的人在罚款的同时还被扣了6分。

现在,如果在司机群里看到同行们晒拉客的截图,张师傅都会化身“教导员”,苦口婆心地劝他们:“这种生意最好还是不要抢,被交警罚款事小,万一驾照被吊销,连货都拉不了了。”

昨天下午,针对货拉拉变身网约车的现象,我也咨询了货拉拉方面。他们的公关经理周先生回复说,鉴于此次“雨天打货拉拉”的信息传播广泛,7月17日货拉拉在App上给每位活跃的司机都推送了通知,要求他们遵守平台规定,拒绝客运订单。

周先生也对货车载人和跟车两种不同状况做出了解释,“货车一般会有核载人数。比如两个人,那么就是说如果货主需要随行货物的话,需要坐在前排,不能与货物同在一个车厢内。如果单纯载客,或者货厢内人货混装,就属于货车载人了,违反交通法规。”

他表示,目前货拉拉还组织了人力逐步展开监督调查,“一经发现,一定会严格处理。”今后,如果查实货拉拉平台司机在私下接客运订单并违规情节严重的,将给予司机一定的惩罚措施。

周先生同时提醒用户,因为货厢中缺少安全措施,车子行进中很容易发生碰撞、摔伤,从安全的角度,也不适合作为常规的出行方式,“货厢载人、人货混装的用车方式,大家千万不要尝试。”

(都市快报 记者 万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