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认知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是摘抄于《睡眠医学理论与实践(第四版)》,是一部汇集世界各地170多位专家最新研究成果的巨著,在国际上享有睡眠医学“圣经”的美誉。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包括睡眠限制疗法,睡眠卫生保健教育,那么下面来分别谈谈这些疗法。

睡眠限制疗法

睡眠不佳者有一种自然的睡眠倾向,认为增加床上卧床时间可以有效增加入睡的机会,事实上这可能导致分散和低质量的睡眠。睡眠限制疗法包括减少卧床的时间到实际睡眠时间。卧床时间随后在某一个特定时间内,通常一个星期,依据睡眠有效性进行调整,其中的计算方法是:总睡眠时间/在床上的时间*100%。例如,如果一个人平均每晚花费8个小时在床上,其中睡眠时间只有6个小时,则起始规定的睡眠窗即从最初的就寝时间到最后的起床时间,为6/0.85=7个小时。当前一周的SE值超过85%时,继而允许卧床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增加20分钟,当SE值低于80%的时候就减少20分钟,使得SE值继续保持在85%到80%之间。每周进行调整,,直到实现最佳的睡眠持续时间。

改变预先睡眠窗户可以在晚上到来时进行,在睡眠结束,或者在两端。实现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改变SE值,每周进行调整,睡眠限制通过轻度剥夺睡眠和减少睡前焦虑改善睡眠的连续性。为了防止日渐过度嗜睡,每天晚上在床上的时间不得低于5个小时。这一预防措施特别推荐给司机,操作重型的工人,或者有睡眠呼吸暂停或者其他重病的人。

睡眠刺激控制疗法

刺激控制疗法由5个一组的指令构成,在结合时间卧床时间和环境床和卧室因素刺激控制快速入睡,并且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生物钟。

认知疗法

失眠症是往往由于患者过分关注睡眠并且对第二天的情况产生恐惧和顾虑的情绪而恶化,所有一切都是可以增加觉醒从而干扰睡眠。认知重建疗法旨在改变功能失调睡眠认知(如信养,态度、期待,归因。

)这一方法基本前提是,对于某一既定情况的评估(失眠)可能引发不利于睡眠的消极情绪(恐惧,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