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全國扶貧看甘肅,甘肅扶貧看東鄉。東鄉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而春臺鄉又是東鄉縣貧困程度最深的鄉之一,石家溝村是春臺鄉最貧困的村。

石家溝村地方窮,但精神不窮。123戶500多人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正在奮力攻克脫貧攻堅中的堅中之堅。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6月24日,雨後的東鄉綠意盎然。沿著春大公路,記者看到道路兩旁的山樑上,一片片野生黃芪的淡淡黃花零星地開著,果實已經掛滿了枝條。老村支書楊阿不都介紹說:“多虧了縣鄉領導外出考察、邀請專家實地查看,我們才知道,這裡滿山坡山樑隨處可見的‘毛刺’居然是野生黃芪。

正因為這裡長滿了野生黃芪,縣鄉村幹部深受啟發。隨後,他們又多方考證,提出了新的產業扶貧思路。面對連年乾旱,農作物常常絕收的現狀,調整種植結構,決定在乾旱山區不僅適宜種植黃芪,還適宜種植枸杞。

脫貧攻堅刻不容緩。看準的事情馬上辦,是石家溝村幹部的工作作風。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2015年的初春還沒有到來,楊阿不都和村委會主任楊哈三、村會計楊奴榮吉等人先後到寧夏中寧、青海諾木洪和玉門等地訂購枸杞苗,等到種植時節,村幹部帶頭在石家溝村種植了140畝黑枸杞。當年種植當年見效,每畝地收入達到3000多元。

高額的收益極大地激發了全村群眾種植枸杞的積極性,大家強烈要求大面積種植。面對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強烈願望,縣鄉村幹部先群眾之急而急。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2016年初,鄉上積極申報退耕還林項目,州縣林業部門認為,石家溝村距離劉家峽庫區只有2公里多,石家溝流域的雨水直接注入到庫區,保護好這裡的生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於是石家溝村3000多畝土地中2700畝被列為退耕還林土地。

這年春天,石家溝村種植了2500多畝枸杞,群眾一方面因退耕還林有補助,解除了不種糧食而缺吃少穿的後顧之憂;另一方面,枸杞有良好的市場,內心充滿著無限喜悅。天隨人願,2016年枸杞豐收,收入可觀。

縣鄉幹部總是先群眾之憂而憂。在群眾大量栽植枸杞的時候,縣上無償為石家溝村群眾提供了3000多株核桃樹苗,動員群眾在枸杞地裡套種,避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籠子裡”。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2017年,由於自然災害和市場不景氣的原因,雖然黑枸杞價格下跌,但群眾並不十分著急,種枸杞的收入還是比種莊稼的收入要高,還有退耕還林補貼;同時,看到枸杞地裡的核桃樹長勢喜人,不少樹已經開始掛果。

群眾不急,幹部急。縣鄉領導互相勉勵“枸杞適合石家溝,我們要相信還有產業一定也能適合石家溝,”於是,他們找到了新的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今年5月23日,縣上組織幹部到永靖縣紅泉鎮考察黃芪種植,5月27日、28日,鄉村幹部又到岷縣黃芪基地考察育苗、種植情況,並調研黃芪交易市場行情,5月29日,在石家溝村試種黃芪方案敲定,併購買了黃芪種子。

6月1日,楊阿不都、楊哈三、楊奴榮吉和致富帶頭人楊奴哈、楊學明等人,動員群眾拆除廢舊宅基地,平整成12畝耕地,修通道路,接通供水,按照技術人員的指導,種上了黃芪種子。

“多少天來,我們的心思日日夜夜都在黃芪地裡,盼著種子發芽,長出苗子。”楊阿不都這樣說。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僅僅20多天的時間裡,他們鋪地膜、搭遮陽網,做土滴管、土噴灌,當一顆顆黃芪幼苗整整齊齊露出地面,得到專家的肯定,他們懸著的心稍微有點輕鬆。

到秋後,要把這麼多苗子種到哪裡去?鄉上一位幹部把我們帶到村上最近流轉的400畝土地邊。記者看到新流轉的土地在村莊附近的一個小山包上,已經深耕曬垡多時,等待黃芪苗下種。

和以前種枸杞的心情一樣,這次群眾種黃芪的心情也很急切,然而,這次幹部的心情更急切。鄉負責人說:“如何保護好、引導好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積極性,是我們最迫切的任務。”記者瞭解到鄉上已經著手組建黃芪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著手製定一系列章程,在多方爭取項目支持。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在發展產業上,石家溝村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對主要發展養殖業的楊有奴、楊有蘇等村民,村上幫助他們種植甜高粱。記者在楊有奴家的周圍看到,50多畝綠油油的甜高粱長勢非常好。楊有奴說:“我家養著200多隻山羊,年年我為飼草料發愁。自從去年,村上幫助我試種了6畝甜高粱獲得成功,今年開始大面積種植。”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看著大片甜高粱,看著一隻只活蹦亂跳的小山羊,欣喜油然而生。

行走在石家溝村的田間地頭、農家巷道,走訪一個個農戶,看到人人的臉上掛滿笑容。說起脫貧致富,大家都說,政府把好路子、好前程給我們指明瞭,就需要我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實現。

央廣《國際在線》刊發臨夏東鄉新聞——深度貧困村的富民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