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我茅台换格力的思路总结!

首先感谢最近给我启发的两位大佬!

最近和某几位做公募、私募的牛人聊了不少,自觉对投资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本次调整仓位的操作,便是基于这个认知变化。

当然茅台没有问题,并没有完全舍弃的理由,只是把1/3的茅台换成格力罢了。

思路比较凌乱而且跳跃,现总结如下。

①行业与上市公司

不成熟的投资者经常犯一个错误,就是模糊的认为某行业是朝阳行业,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所以我去买相关的上市公司,就一定能赚钱。比如环保、电影、房地产等。

行业和公司是两个概念。比如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但这其中巨额的利润都被影视明星攫取,反而流通渠道的上市公司过得苦哈哈。

公司和股票也是两个概念,一个特别赚钱的公司,股价十年不动是很正常的。因为很多情况下公司赚的钱跟你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②别跟市场讲逻辑

跟市场讲逻辑就成了博弈,市场逻辑一个月可以变好几次,而且什么时候变,往哪个方向变根本就没有规律,我们只能看到以分析股票为生的大师们在时候津津乐道的总结“市场逻辑”的内在变化。

投资逻辑应该是很简单、很纯粹,不会发生频繁变化的。所以不要总是去和市场谈逻辑,跟市场谈价格就可以。在符合自己投资逻辑的前提下,只要遇到了好价格,就可以买入。

③投资的逻辑

很简单,就是追求股息回报的最大化。

长期来看,我们的回报率都是来源于股息。做过生意尤其合伙做过生意的人应该清楚,对小股东来说,衡量这笔投资是否划算的最主要标准就是分红。

所以说,公司的利润跟你没关系,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也跟你没关系,唯一跟你有关系的就是分红。

所以,如何让你的账户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收到最多的(稳定可持续)的股息?二十年后,你每年的股息,可以顶得上几个月、几年的薪水,可以负担全家几次的出国旅行,可以买得起几瓶救命的“格列宁”?

这是价值投资的正确思路,由此出发的对于行业与公司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

④估值

基于上一条,以股息为标准的估值更具参考价值。

有人骂茅台耽误科技发展,其实茅台股东是最可爱的人,他们(被迫)牺牲自己的利益,让国资委把钱搂到怀里去搞基建搞扶贫。茅台“有钱却不分”的现状是无解的,因为它要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分红率基本难有大的提升。如果茅台能像水井坊一样维持90%以上的分红,我敢保证一个月之内就干到60PE,如果茅台100%分红,我愿意在60PE的价格无脑买入。

外资不是傻子,水井坊炒这么高,用动态的股息率来估值,依然比茅台便宜。同理它们不断的买入上海机场、长江电力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然后是一边分红一边融资的银行股。按照Mario的说法,即使他们拨备很高,坏账减少,利润回升,但跟小股东有什么关系呢?明面上它们是5倍PE,好的10倍PE,但实际上起码都要乘上3。

我预期格力长期的股息回报,要超过茅台,一是价格便宜,二是分红率更高,计算过程省略。

⑤啥时候分红

企业需要资本开支,不是什么时候都适合大比例分红。

在企业确实有扩产能大额开支的时候,可以少分红但不分红;而企业有闲钱却依然各种理由不分红,一定是不能忍受的。一般来说,治理结构不错的好公司,随着逐渐发展,分红比例都会提高。

格力今年要做的事情很多,建基地、扩产、买长园、搞芯片等。就我而言,比较认可这些资本开支的合理性。

公司有一大笔钱,如果不分红拿去投资,能不能在未来给股东带来更多的回报(更多的股息)?

机场是很好的,它修跑道、建航站楼虽然花钱,但收益率很高,建好投入使用就能让利润哗哗增长;

格力也是很好的,特别现在公司产能一直有问题,再加上对厂房流水线的智能化改造,会极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费用率。

白酒是不好的,因为资本容量小,酿酒不需要花那么多钱,所以理应大比例去分红(因为把钱留在公司不划算)。

总结:如果公司是现金牛,那你的分红比例必须要高;如果公司是在干革命的阶段,那投资的回报率要很高。

参考:悉尼机场和波音公司。

⑥分红的持续性(公司竞争力)

公司为投资人提供股息回报的前提是,公司竞争力不断提升。从生意角度来说,这两家公司都是佼佼者,茅台肯定还更胜一筹。

但格力的空调业务护城河也非常不错,看大金的发展就知道,原因也有很多比如产业链、消费升级需求等。显而易见的是对比大金,格力的优势非常明显,比如格力的主要市场在国内,无需大规模到国外建厂,另外格力的技术储备也很充足。

在家用空调向中央空调升级的时候,格力的服务属性可以凸显,发展空间可以再看远一点。

关于茅台我仍然认为几乎是无可挑剔的(除了价格相对格力挺贵的),但有大V提出了一点隐忧:与中国文化内涵相似的日韩,它们在经济发展到达一定阶段之后,面子消费都趋于衰落,比如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很像如今的中国,一切向钱看,买大房子好车子,孩子要当成贵族培养比着学钢琴等等,而现在的情况就有很大变化,去过日本的都知道满地都是一点几排量的秀珍小汽车,很少有民众再去热衷于面子消费。所以即使下沉成为“中产酒”、“民酒”的茅台,未来是否会受到这个影响?我不知道,但万一有的话,这个价格、这个股息水平能否提供安全垫?起码我觉得格力的安全垫是很厚的,它首先抗击黑天鹅的能力要显著强于茅台、老板、华帝等等。

⑦A股低估了吗?

总有人说A股太低估了,你看5元以下的低价股已经多少多少个了,10PE以下的股票已经占到百分之几了,破净的股票也有好多了。说白了PE和PB有个屁用。

那连续5年分红80%以上的公司有几家,连续3年股息率6%以上的公司有几家?

市场偏好是个不靠谱的东西,它可以在年初把银行地产推向天堂,也可以马上把它踩下地狱。它有时候喜欢大票,有时候喜欢小票,有时候喜欢高增长,有时候喜欢低负债。但无论如何,稳定持续的分红是最基本的,可以保证投资人收益的底线。

参考:上汽集团、长江电力。

⑧格力和美的

有人做过统计,按照一定的差价,在格力和美的上面来回搬砖,那么收益是非常吓人的。其实这种搬砖游戏能玩下去的根本原因还是这两家公司都非常优秀而且低估。如果你在格力和老板之间,格力和乐视之间来回搬砖,现在估计早就腰斩、脚踝斩了,就像前两年在银行之间搬砖的,现在基本都套在了民生或者兴业上面。

我曾经喜欢美的甚于格力,但出于第一更加喜欢的空调业务格力还是有优势,第二长期来看估计美的分红还是比不过格力,第三小家电竞争激烈不想买和小米短兵相接的公司,虽然现在是把格力往美的搬砖的好时机,我依然是只买了格力。

⑨格力的管理层

没什么好说的,再多看几遍上个月股东大会实录,应该能得出结论。我认为董明珠是懂得价值的,也是值得信任的,而且下面的黄、谭,也都是持有不少格力股票的,未来管理层持股和员工持股应该会搞得不错。

⑩股票的瑕疵

每只股票都有瑕疵,比如茅台生意模式极佳,风险非常小,但小股东必须承受被国资委占便宜,牺牲自我造福社会的代价;格力虽然很便宜,但生意模式就差一些,管理层也相对不那么让人省心;恒瑞呢妥妥的医药老大,但真的很贵,而且(之前)还有人很在意夫妻店的事情;水井坊公司治理很棒、生意很棒、分红靠谱,价格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弄明白自己的需求(长期股息最大化),做一个取舍就行。或者选择好行业好公司好管理层,承受其他人不想接受的价格,放低预期收益,或者选择好行业但不大靠谱的管理层,承受一定的风险。

当前中国股市还真不低估,并没有捡黄金的情况,根本谈不上all in赌国运,所以现阶段更多的是平衡收益与风险,搞一下资产配置。于是卖一点白酒,买一点白电,再买一点机场,买一点保险,就是我近期调仓的思路总结。(作者:美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