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挑戰》男人幫又搞事!挑糞趕羊這些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極限挑戰》第四季第一期,男人幫重返1978年,重溫知青“上山下鄉”,吃盡了苦頭。

  • 張藝興用極不嫻熟的手法,牽著羊到草地上吃草;

  • 《極限挑戰》男人幫又搞事!挑糞趕羊這些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 黃渤挑著一扁擔糞肥,措手不及地在菜地裡狂跑;

  • 《極限挑戰》男人幫又搞事!挑糞趕羊這些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 有潔癖的羅志祥,克服了心理壓力,憋著一口氣清理鵝舍;

  • 《極限挑戰》男人幫又搞事!挑糞趕羊這些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 黃磊使盡渾身力氣,把柴砍得遊刃有餘。

  • 《極限挑戰》男人幫又搞事!挑糞趕羊這些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熒幕上光鮮亮麗的明星們穿上軍大衣,插隊幹農活。儘管完全不在行,但是在村民的指導下一個個都進入了狀態,靠吃苦耐勞獲得工分,得到報名高考的資格,用知識改變了命運。

無論是什麼年代,都不缺吃苦的機會。

也不是隻有挑糞、砍柴叫吃苦。現在無論是堆在孩子面前密密麻麻的作業本,還是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相處,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磨練。

我們應該不斷鼓勵,並且和孩子一起思考解決方案,孩子才會知道,用積極的態度和正面的思維面對困難。

讓孩子經歷適當的磨練,有利於成長。

小時候不吃苦,吃一輩子苦

從小捨不得讓孩子吃苦,長大後世界會讓他吃更多的苦。

一個來自河南的23歲小夥子楊鎖,神志清晰、四肢健全,居然活活餓死了。村民們說,小夥子餓死是因為太懶了。

懶到什麼程度?

  • 懶得工作,寧願乞討;

  • 懶得洗衣服,髒了就換;

  • 懶得做飯,餓到受不了就去討飯吃;

  • 懶得出門,連大便都不去茅房,在屋裡刨個坑,用土一蓋就完事。

除了吃喝拉撒,他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睡覺。

《極限挑戰》男人幫又搞事!挑糞趕羊這些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楊鎖之所以這樣,跟父母的養育方式有關。

雖然家境一般,因為聰明伶俐,深得父母的寵愛。從小和父母一起出門,父母不是抱著就是揹著,8歲了還用擔子挑著他走。

因為怕累著孩子,父母包攬了一切家務,從不讓他做。父親因為肝病去世後,母親仍對他寵愛有加,依然捨不得讓他幹活。

楊鎖嫌做作業太累,讀書太苦,初中沒畢業就退學,在家吃了睡睡了吃。母親有病在身想叫他分擔些,引來一頓暴打。

楊鎖18歲那年,積勞成疾的母親去世。五年後,懶惰成性的楊鎖在家裡活活餓死。

原本一切依靠父母,父母不在了,他也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連基本的生存都保障不了。

《極限挑戰》男人幫又搞事!挑糞趕羊這些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家長包辦,孩子心安理得

沒吃過苦的孩子,習慣了在舒適地帶停留,稍微遇到點困難挫折,想到的不是迎難而上,而是不斷退縮,輕易就被困難打倒。

還有一則新聞: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

然而,他每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抱怨工作任務繁重,

“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

太苦,太累,受不了。”

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要麼上網打遊戲,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消遣時日。

《極限挑戰》男人幫又搞事!挑糞趕羊這些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媽媽看不過,說他兩句,他振振有詞地說:

“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

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適當讓孩子吃點苦,長大後才能更獨立,更適應社會。

適當吃苦鍛鍊才幹和膽識

李嘉誠家境優渥,他的兒子卻沒有在溫室裡長大,而是自立自強,該吃的苦一點沒少。

  • 小時候,朋友們坐著父母的豪車去上學,他們只能和爸爸一起擠電車和巴士。

  • 家裡錢不少,“小氣”的爸爸卻很少給哥倆零花錢,他們只能去做雜工和侍應生賺錢花。

  • 十幾歲的年紀,從未獨立生活,爸爸卻毅然送他們出國學習。在國外,不會做飯的兄弟倆不得不向電視學習做菜,照顧好自己。

  • 學業歸來,本以為爸爸會幫他們安排工作,沒想到爸爸一口拒絕了,把兒子趕出門從零開始,白手起家。

《極限挑戰》男人幫又搞事!挑糞趕羊這些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正是由於爸爸鍛鍊他們吃苦,才有瞭如今的商業大腕。李嘉誠自豪地說:

“即使我不在,憑著他們個人的才幹和膽識,都足以各自獨立生活,並且養家餬口,撐起家業。”

適當吃苦鍛鍊意志品質

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很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捨得讓孩子吃些苦。

女兒伊萬卡說:

“我不得不去掙錢,因為除了學費外,其他一切開支我都要自己掏腰包,所有的一切只能靠自己。”

《極限挑戰》男人幫又搞事!挑糞趕羊這些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因為爸爸從小就在物質上“窮養”孩子,所以她6歲就開始學炒股,上高中就當模特、打零工。

伊萬卡從小就被告知“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拼”,所以工作起來特別勤奮,經常每天只睡4個小時。

讓孩子適當吃苦,不是單純地在物質上為難孩子,而是讓孩子通過吃苦產生更多的感悟和思考,讓自己的品質得到歷練和昇華。

國外的吃苦教育

如果孩子在最初快樂無憂,一帆風順,那麼成年後將會缺乏獨立思考力、創造力、熱情專注和同理心。我們看看國外家庭是怎麼從小鍛鍊孩子的。

美國:

培養孩子獨自謀生,賺零花錢。

美國中學生的口號是:“要花錢,自己掙!”

不管家裡多麼富有,孩子一般12歲以後就得給家裡或鄰居做家務,男孩剪草、送報等,女孩做小保姆賺錢。

《極限挑戰》男人幫又搞事!挑糞趕羊這些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德國:

不包辦孩子的事,培養孩子獨立。

德國把子女視為獨立的個體,從不包辦孩子的事。孩子1歲的時候,父母就會鼓勵他們自己捧著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會給一個大大的贊。

德國法律還規定,孩子到了14歲就要在家裡承擔一些義務,比如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極限挑戰》男人幫又搞事!挑糞趕羊這些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日本:

讓勞動綻放光彩。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所得。

日本的很多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飯店端盤子、去便利店打工、到養老院照顧老人,有的還做起家庭教師掙學費。

《極限挑戰》男人幫又搞事!挑糞趕羊這些事你會讓孩子嘗試嗎?

日本還提倡“窮留學風”。讓大城市裡的學生到偏遠山區接受艱苦歷練,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

我們也可以讓孩子適當做家務,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和理財能力。讓孩子獨立成長。

楊絳先生說:“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孩子,你今天所吃的苦,終將會成為最好的厚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