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科學來源於自由精神的,你侮辱了科學,也侮辱了自由!

這個話題我忍了很久,終於決定講出來了,先立個標杆。↓

超越任何功利地考慮,為科學而科學,為知識而知識,這就是希臘科學的精神。

科學追究根據,純粹的科學追究事物內在固有的根據。......。這些都是希臘科學理性傳統的豐碩成果,而其它文明沒有發展出這些東西,既不關乎智力水平,也不關乎物質生產能力,實乃在更深的層面上,文明模式的根本不同。

對古典希臘人而言,能夠保證人成為人的那種優雅之藝是“科學”,而對“自由”的追求是希臘偉大的科學理性傳統的真正秘密所在。

在科學、理性的背後,是希臘人自由的人性理想。唯有將“自由”置於人性理解之核心地位的民族,才有可能對純粹的科學如醉如痴。

說科學來源於自由精神的,你侮辱了科學,也侮辱了自由!

希臘科學院雅典娜雕像(左)與自由女神像(右)

對事不對人是科學的精神,此處引用的文字不寫作者,只談邏輯

科學來源於自由的精神,這個總結是如此的美,以至於滿足了人們(也包括曾經的我)對科學所有的最美好的想象,遺憾的是,美麗並不等於真實,真實情況往往是樸素的,並不美麗

說科學有自由精神是對科學的侮辱

科學的本質是理性。什麼叫理性呢?就是不能摻入任何的主觀色彩。當我們設計實驗,完成實驗,蒐集數據,分析數據,推導結論的整個過程中,不能有任何主觀的影響。這是理性,不是自由。當我們寫成文章接受同行評議時,同行覺得數據不足夠支持結論,或邏輯有瑕疵,就會建議編輯拒稿,這也是理性,卻剝奪了我表達我的觀點的自由。要知道,自由是包容性的,我們不是常聽一句話麼?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可惜,科學不是包容性的,不同的結論之間,一定有至少一組實驗可以進行區分,數據說話,非此即彼。

其實我知道,有人在說科學的自由精神時,他所說的自由,是能夠自由地做各種科學研究,自由地發表得出的任何結論,而不必屈服於權勢。那他是不是在說自由的投稿制度呢?再看看文首的這段話,他顯然講的是人性,講的民族文化,沒有講的,可是讀者更可能會理解的是政治制度,因為“自由”這個詞已經被西方牢牢地打上了政治標籤。一個帶有文化、人性甚至政治色彩的詞,用來修飾科學,那是對純粹理性的科學的侮辱。

說科學有自由精神更是對自由的侮辱

那麼,科學真的是自由的嗎?

科學發展我們可以用最粗的線條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與哲學共同發源於希臘,成長於歐洲的時期,代表人物,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牛頓。牛頓是個大學霸已經是共識,他在微積分發明者上與萊布尼茲的爭搶,以及對胡克的打壓,這些行徑完全不能體現出自由精神,更何況,牛頓為保持他的地位,保留了對神學的妥協,雖然可以理解,但自由精神就不必談了。從另一個角度看,按照文首引文的說法,正因為這些人有著自由的人性,才能不帶任何功利地研究科學,可是,為什麼這些人的大把時間可以花在科學上,而不是去掙錢謀生呢?答案很簡單,古希臘是奴隸制經濟,他們許多人是奴隸主或封建地主階層,亞里士多德是宮廷御醫後代,阿基米德出身貴族,牛頓是英國爵士,有奴隸和農民為他們辛苦耕作,

他們獲得的自由,是另一些人失去自由換來的。我毫不掩飾對這些科學家的敬仰,我也是科學工作者,但不要講科學來自於自由精神,因為這句話對不起那些辛勤的奴隸和農民!

第二階段是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歐洲,這個階段是科學飛速發展的一個階段,代表人物,愛因斯坦,海森堡,馮諾依曼等。這個階段產生了大量的科學成果,無論是量子論相對論的科學發現,還是計算機、互聯網的技術發明,都是在這個時期就產生了的。然而這個階段的科技大發展,更多的原因是戰爭需要,是軍事需求推動了科技的集中突破。那麼,能說這場戰爭代表著自由精神嗎?

第三階段是二戰後至二十一世紀初的美國,美國的崛起源自科技,美國科技的發展最初來自被戰火驅趕到美國的那些歐洲科學家。美國現在儼然已經是科學和自由的代名詞,然而,自科學的接力棒傳遞到美國手中的那一天起,科學與自由的距離是更遠了,而不是更近了。為什麼科技在美國手中發展最快,這得益於美國建立了科研職業化的制度,以前科研靠興趣,稍微有那麼一點自由的味道,可是科研一旦職業化後,她就徹底失去了自由,因為科研是需要資助的,資助是需要需求牽引的,所以,科研就有了兩個老闆,一個是政府的軍事需求,另一個是企業的市場需求。有兩個老闆掌握著科研的生存資源,科研還能有自由嗎?

第四個階段是近幾年到未來的幾十年,中國科技的崛起(不相信中國科研崛起的可以搜索袁嵐峰老師的文章和視頻)。中國科技發展雖然離美國還很有距離,但發展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科研成果的增量上看,已與美國走在第一梯隊,和歐洲日本第二梯隊拉開了距離。按照西方的評價方式,中國不是自由民主國家,按照文首引文內容,中華民族也不是具有自由人性理想的民族,那麼,如果不是自由精神的話,是什麼在推動中國科技飛速發展呢?

現在的學術界自由嗎?

首先,如果問的是學術界的管理制度是否自由,這個結論很清楚,主流國家的科研製度都是自由的,任何人都可以發表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經過同行評議後,可以發表在任何雜誌上。

其次,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中自由嗎?這個我只能描述幾種模式。

先說下前提,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科學其實已經遇到了嚴重的瓶頸難以突破(這也是美國優勢減弱的根本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好摘的果子都已經摘完了,新的科學發現越來越依賴設備和人力的投入,因此,個人英雄式的科研幾乎沒有出路,集團作戰才是正解,所以以下模式都是集團作戰的方式。

  1. “聯邦制”。在沒有大牛的機構或部門中比較常見的方式,三五人成小組自己找項目自己說了算,有大項目的機會,幾個小組合力,由機構或部門中相對有資歷的人牽頭打集團戰,分工明確。這種方式由於內部相對鬆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很難有較大的成果產出,但好處是,科研氣氛是最自由的一種,科學意識強的小組帶頭人有機會迅速成長。
  2. “企業集權制”。這種情況常見於職務較高的帶頭人帶領的團隊。帶頭人憑藉優秀的執行力、管理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像運營一家公司一樣運營一個學術團隊,人力和財力資源由帶頭人掌控,為團隊所有科研人員提供穩定安靜的研發環境和完整的設備條件,但對科研內容的干涉相對較少,科研人員的產出榮譽由帶頭人優先獲取。請注意,這種方式是合理的,很多科研人員都希望能夠安靜的集中注意力搞科研,而不希望為尋找資助、打理財務、管理設備、招收人員等各種事務分心,而帶頭人也不會因為投入大量精力維持團隊,減少了科研產出而無法成長,而且團隊作戰效率和力量都強。是否公平是如何把握度的問題。
  3. “學術集權制”。這種情況常見於學術能力強大和學術思想明確的帶頭人所帶領的團隊。帶頭人的學術能力過硬,對自己的學術名譽十分愛惜,團隊中科研人員的工作內容被嚴格限制在符合自己學術思想的方向上,團隊每一篇希望帶頭人署名的文章,帶頭人會仔細審閱修改,確保沒有問題再投,所有學術會議以帶頭人出面為主,所有大的發現常常要求帶頭人為第一作者。這種方式好處是學術高度非常高,火力集中,但問題是,團隊成員的自由度是最小的,甚至是一旦帶頭人選定的學術思想方向有誤時,會扼殺許多正確的創新。由於原創學術思想更多地產生於歐美,因此歐美的研究團隊中這種方式很常見。

個人覺得,以上方式,論學術自由度“聯邦制”最高,“學術集權制”最低;論學術產出“企業集權制”最多,“聯邦制”最少;論學術高度“學術集權制”最高,“聯邦制”最低。各有優劣

鄭重聲明一下,三種方式是我個人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總結的,不算學術界共識;三種方式的名稱打上引號,意思是為了方便理解,並不代表本質;是否有更多模式,我想肯定是有的,但這三個相對有代表性。

觀點小結

科學是好的,自由也是好的,但不代表科學就是自由的,或者自由就是科學的,而且科學並不是來源於自由精神。

在這個時代,政治制度、民族文化與意識形態並不會限制科學的發展,真正會限制科學發展的僅僅是科研投入和管理制度

科學不是西方的專利,中國人同樣可以在科學上做的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