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七律·登廬山》原文及注釋

毛澤東 -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國領袖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原文

一山飛峙大江邊,

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

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裡可耕田?

註釋

四百旋:廬山盤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處轉彎。

九派、三吳:毛澤東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致鍾學坤的信,“九派,湘、鄂

、贛三省的九條大河。究竟哪九條,其說不一,不必深究。三吳,古稱蘇州為東

吳,常州為中吳,湖州為西吳。”

陶令:陶淵明。曾作彭澤令八十八天。

桃花源:見陶淵明《桃花源詩並記》,一漁人溯著溪流而上,發現盡頭處是一片

桃林,將一群秦朝避難者的後代,與塵世隔絕;他們在山中過著自給自足,無優

無慮的隱居生活。

毛澤東《七律·登廬山》原文及註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